中国,这个古老与现代并存的国度,正在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热潮。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的30余年间,伴随着城市挖掘机的轰鸣声,一座座新兴城镇拔地而起。在这30年中,中国的大小城市已容纳了五亿新增居民。到2030年时,这个数字将达到十亿,占全球人口的八分之一。
中国,早已启动了全面城镇化进程的“和谐号”快车,其承载的是亿万中国人的希望之梦,以及说不尽、道不完的个中故事。
在中国,城镇化发展带来的,是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它打破了城乡二元化的平静,在勾起了人们欲望的同时,也强迫着大批农民背井离乡,远离土地,到城市去寻觅自己的生机。这些城市移民者们的生存之路,与中国不断深入的城镇化发展一样,走得并不平坦。
本书结合国内外媒体报道和新近研究成果,以一个在中国居住多年的西方人的视角,对中国在城镇化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却未能从中获取充分的经济及社会回报,进行了冷静、理性地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务必要寻找到更健康、更具有包容性,也更持久的城市发展模式,只有这样,中国的城市才能真正实现文明,并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汤姆·米勒
现为《中国经济季刊》(由龙洲经讯出版)执行总编,曾任《南华早报》驻北京站记者。毕业于牛津大学,并获得英语学士学位,后在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取得汉学研究硕士学位。在上海大学任教一年,之后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和中央戏剧学院学习中文。旅居中国十余年,现与妻子和两个孩子住在北京。
关于中国的城市化的一些观察、思考、总结。写的不错。 以下是书中一些观点: 城市化是大势所趋,2030年预计国内会有10亿人生活在城市,作者写书的2012年大概是5亿。 目前城市对外来务工者不够友好,许多政策把他们当作二等公民。 给外来务工者平等待遇,给他们更多的社会保...
评分作者是个久居中国的老外,他来评述分析中国城市化问题,本身就很有看头。读罢全书,作者对中国确实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至少在城市化和普通老百姓生活上,他是做了大量调查的,所以必担心“不接地气”。 全书总体上是对中国城市化进程持乐观态度的,但也流露出了几点担忧:城市化...
评分中国十亿城民 社会科普调研报告。其实有点好奇作者Tom Miller是如何数据的调查与收集的。译者李雪顺曾译著《寻路中国》及《江城》等书。 该书良心上可等同于柴静的微电影《穹顶之下》。描述也不错。个人对于受访者调查以及过多描写进城务工人员的困境,和多次的内地城市困境...
评分● 第一次看社会纪实类书籍,觉着有些难度~对于这方面的了解实在太少了,突然想到那句话“你连世界都没见过,哪来的世界观”~因为了解认知太少,所以就我而言产生的大概只是一些个人偏见了~ ● 引言提出:『到2030年,10亿中国人将居住在城市。中国十亿城民将过上怎样的生活?中...
评分有种遇到 《寻路中国》 的感觉。 读完了就陷入了深深思考,除了被裹挟于其中,个人无能为力。 不过,读者应该避免陷入只知道一味批判中国问题的立场,不过中国出政策过于短视是由来已久的问题。
城镇化推进的过程出现的问题反复提出,有点啰嗦,思路感觉不是很清楚,也许是思维差异吧。第一个问题就是农民离开土地之后的就业问题,进入城市之后的社会保障。这些都与户口制度有关,农民群体为社会发展作出的牺牲总会要还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建设问题,如何流转耕地,以及国家主导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备受质疑,过度建设、政绩工程等等。第三个是在建设过程中如何建设宜居城市,而不是全是大北京的缩微版,保留城市特色、减少环境污染、疏散交通等等。第四个是,农民进城后的消费观念的改变任重而道远。这些问题(可能有遗漏)不是很有逻辑,同时过于累赘。
评分英国记者探讨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纪实文学,典型的西方大报文风,流畅而冷静,视野开阔,思考也比较深入,在普遍对中国进行妖魔化的西方同类书籍中算是比较中肯客观的(不客观的根本引进不了),但因为成书时间太早(2012),当年热议的相关新闻话题(户籍壁垒、农民工困境、重庆政绩)如今看早已失去热度,也算不上什么全民关注的问题,感觉这本书有些小题大做,说的基本是些常识内容。如今都2020年了,谁还对这些陈芝麻烂谷子有兴趣?当然,这也说明一个古怪的真相:中国的任何问题都不能急,不能套用西方思路(道理都对就是没用),只能循序渐进改良(书中嘲笑四川2010的人均GDP只是埃及水平,10年后一查已经是埃及3倍多)
评分部分章节显得老生常谈,不过,仅“田厂对决”、“沙漠‘鬼城’“两章的内容,就已经足够给出五分。田厂对决说的是土地之争,记得大学时老师反复强调,不能开放土地自由买卖,害怕大量流民的产生是很主要的原因,此书给出了一个以前从来没有正视过的视角——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作祟“。是的,我们谁都应该想到,只是我们尽量无视它,而竭力挖掘其他原因。 沙漠鬼城是中国式的造城,几年前,”鬼城“的提法特别多,当然,清一色批判式言论。今年似乎少了一些,不知是房地产行业受关注度下降了呢,还是”鬼城“已经成人声鼎沸的新城了?就像作者说的,对当下,我们总是抱着极端的态度,不是盲目的乐观就是一味的悲观,但中间那条平衡线,又究竟在哪儿呢?
评分翻译得不错,写得也很中肯。虽然不是本专业的读物,作为消遣也是很好的
评分城镇化推进的过程出现的问题反复提出,有点啰嗦,思路感觉不是很清楚,也许是思维差异吧。第一个问题就是农民离开土地之后的就业问题,进入城市之后的社会保障。这些都与户口制度有关,农民群体为社会发展作出的牺牲总会要还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建设问题,如何流转耕地,以及国家主导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备受质疑,过度建设、政绩工程等等。第三个是在建设过程中如何建设宜居城市,而不是全是大北京的缩微版,保留城市特色、减少环境污染、疏散交通等等。第四个是,农民进城后的消费观念的改变任重而道远。这些问题(可能有遗漏)不是很有逻辑,同时过于累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