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魚類早期資源

長江魚類早期資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水利水電
作者:曹文宣
出品人:
頁數:252
译者:
出版時間:2007-12
價格:118.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50844381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長江魚類
  • 魚類資源
  • 早期資源
  • 長江流域
  • 水産
  • 生物資源
  • 生態學
  • 漁業
  • 生物多樣性
  • 環境科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長江魚類早期資源》為《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保護叢書》之一,是關於長江魚類早期資源的係統專著,主要包括兩大方麵內容:一方麵是在過去研究工作的基礎上,結閤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網絡魚類與水生動物監測重點站10餘年的具體實踐,提齣瞭魚類早期資源調查的標準工作程序與方法;另一方麵是結閤已有資料和實驗觀測,對長江102種魚類的早期形態發育特徵進行瞭係統描述,總結瞭不同種類的典型鑒彆特徵,並依此編製齣長江魚類早期發育階段的種類鑒定檢索錶。

著者簡介

曹文宣 四川省彭州市人,1934年5月生。1955年畢業於四川大學生物係動物專業,同年分配至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曆任該所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魚類學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水生生物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現任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及中國動物學會魚類學分會理事長、湖北省暨武漢市動物學會理事長、政協第八屆、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十屆全國人大代錶。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主特的研究項目曾獲國傢科技進步三等奬一項,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奬兩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奬一項:作為主要貢獻者之一的科技成果分彆獲國傢自然科學一等奬、二等奬、四等奬,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奬、一等奬、二等奬,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奬、三等奬各一項。1984年獲中國科學院竺可楨野外科學工作奬。1988年獲國傢有突齣貢獻專傢稱號。

常劍波 湖北省監利縣人,1962年11月生。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83年畢業於中山大學生物係動物學專業,2000年於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獲水生生物學專業博士學位。現任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副所長(法人代錶)、中國科學院三峽項目專傢小組成員、農業部瀕危水生野生動植物種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水産學會漁業資源與環境分會副主任委員、世界鱘魚保護學會理事、國際河流科學學會籌委會委員與執行理事等,以及《水生生物學報》、《生態學雜誌》、《淡水漁業》、《Journal of Applied lchthyology》、《人民長江》等多傢學術期刊編委。1992年起主持完成多項國傢、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1996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奬,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04年起擔任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大型水利工程對長江流域重要生物資源的長期生態學效應”首席科學傢。發錶論文70餘篇,參加編寫已齣版的專著2部。

喬曄 江蘇省寶應縣人,1975年4月生。博士、副研究員,現為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大型水利工程對長江流域重要生物資源的長期生態學效應”項目主持人。1997年畢業於華中農業大學水産學院特種水産養殖專業,至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實習員:1999~2005年於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完成碩士、博士研究生學習,並於2005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畢業後留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2006年調入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工作、學習期間,先後參加瞭“長江魚苗種類鑒定及采樣方法的研究”、“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網絡——水生動物流動監測站(2001~2003年)”、“魚類和珍稀水生動物監測站(2004~2006年)”、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大型水利工程對長江流域重要生物資源的長期生態學效應”等多個項目的研究工作。

段中華 河南省西峽縣人,1962年8月生,碩士研究生,副研究員。1986年畢業於蘭州大學生物係動物學專業,同年7月至今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魚類學研究室從事魚類生態學研究工作。1992年9月受聘為助理研究員。先後承擔瞭“三峽工程對長江中遊通江湖泊魚類資源的影響及增殖途徑的研究”、“長江魚苗種類鑒定及采樣方法的研究”、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委托項目“金沙江一期工程對長江雷波一閤江段珍稀魚類國傢級自然保護區的影響及替代方案的研究”,作為第二負責人協助主持瞭三峽項目“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網絡——水生動物流動監測站(2001~2003年)”、“魚類和珍稀水生動物監測站(2004~2006年)”等研究工作。

圖書目錄

序一序二前言第一章 總論 一、魚類早期資源調查 二、魚類早期資源調查的作用 三、魚類早期資源調查的研究內容 四、魚類早期資源調查的科學價值與生産實踐的意義 五、魚類早期資源調查相關研究及其進展 1.形態發育與種類鑒定 2.采樣技術 3.魚類種群數量變動機製 4.國內相關工作 六、長江魚類早期資源調查的必要性與可能性第二章 江湖魚類早期資源調查方法 一、網具及其選擇性 1.主動網具 2.定置網具 3.其他采集方法 二、魚卵、仔魚空間分布 1.影響魚卵、仔魚空間分布的因素 2長江魚卵、仔魚的空間分布特徵 三、長江魚卵、仔魚采集實例 1.采集工具 2.采集時間 3.采集地點 4.采集前的準備 5.采集方法 6.數據處理第三章 魚類早期發育階段的種類鑒彆 一、魚類的早期發育過程 二、魚類早期發育階段的劃分和命名 1.受精卵 2.胚胎 3.卵黃囊仔魚(齣膜胚胎) 4.對外營養仔魚 5.稚幼魚 6.初孵仔魚 三、魚類早期發育階段的種類鑒定技術 1.形態學鑒定方法 2.分子生物學方法 四、魚類早期發育階段種類鑒定的形態學分類性狀 1.可量性狀 2.可數性狀 3.描述性狀 五、魚類早期發育階段種類鑒定工作流程 1.方法步驟 2.觀察內容 3.注意事項 六、依據形態學特徵進行種類鑒定的注意事項第四章 分種描述 1.中華鱘 2.達氏鱘 3.鰣 4.大銀魚 5.陳氏短吻銀魚 6.喬氏短吻銀魚 7.前頜間銀魚 8.胭脂魚 9.稀有■鯽 10.中華細鯽 11.寬鰭■ 12.草魚 13.青魚 14.赤眼鱒 15.■ 16.■ 17.■ 18.尖頭■ 19.翹嘴■ 20.濛古■ 21.達氏■ 22.黑尾近紅■ 23.紅鰭原■ 24.鯿 25.團頭魴 26.魴 27.厚頜魴 28.寡鱗飄魚 29.飄魚 30.■ 31.細鱗鯝 32.黃尾鯝 33.銀鯝 34.似鯿 35.高體鯖■ 36.中華■皺 37.興凱■ 38.越南■ 39.大鰭■ 40.寬口光唇魚 41.雲南光唇魚 42.瓣結魚 43.白甲魚 44.多鱗白甲魚 45.中華倒刺■ 46.墨頭魚 47.華鯪 48.銅魚 49.圓口銅魚 50.唇■ 51.花鯖 52.棒花魚 53.麥穗魚 54.華鯨 55.黑鰭鯨 56.銀絢 57.似刺鯿絢 58.蛇鮑 59.齊口裂腹魚 60.四川裂腹魚 61.鯉 62.鯽 63.岩原鯉 64.宜昌鰍蛇 65.鰱 66.鱅 67.泥鰍 68.大鱗副泥鰍 69.花斑副沙鰍 70.壯體沙鰍 71.貝氏高原鰍 72.長薄鰍 73.中華金沙鰍 74.犁頭鰍 75.南方鮎 76.鮎 77.黃顙魚 78.瓦氏黃顙魚 79.長吻■ 80.切尾擬■ 81.短尾擬■ 82.細體擬■ 83.大鰭■ 84.福建紋胸魚兆 85.青鏘 86.間下鰱魚 87.黃鱔 88.鱖 89.斑鱖 90.大眼鱖 91.河川沙塘鱧 92.褐吻鰓虎魚 93.子陵吻■虎魚 94.粘皮鯔■虎魚 95.叉尾鬥魚 96.圓尾鬥魚 97.烏鱧 98.月鱧 99.中華刺鰍 100.鬆江鱸 101.暗紋多紀■ 102.弓斑多紀■附錄 長江魚類早期資源常見魚類檢索錶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