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鱼类早期资源

长江鱼类早期资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水利水电
作者:曹文宣
出品人:
页数:252
译者:
出版时间:2007-12
价格:118.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0844381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长江鱼类
  • 鱼类资源
  • 早期资源
  • 长江流域
  • 水产
  • 生物资源
  • 生态学
  • 渔业
  • 生物多样性
  • 环境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长江鱼类早期资源》为《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丛书》之一,是关于长江鱼类早期资源的系统专著,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在过去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网络鱼类与水生动物监测重点站10余年的具体实践,提出了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的标准工作程序与方法;另一方面是结合已有资料和实验观测,对长江102种鱼类的早期形态发育特征进行了系统描述,总结了不同种类的典型鉴别特征,并依此编制出长江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种类鉴定检索表。

作者简介

曹文宣 四川省彭州市人,1934年5月生。195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系动物专业,同年分配至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历任该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鱼类学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水生生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现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及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理事长、湖北省暨武汉市动物学会理事长、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特的研究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作为主要贡献者之一的科技成果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四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1984年获中国科学院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1988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常剑波 湖北省监利县人,1962年11月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动物学专业,2000年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获水生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副所长(法人代表)、中国科学院三峡项目专家小组成员、农业部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鲟鱼保护学会理事、国际河流科学学会筹委会委员与执行理事等,以及《水生生物学报》、《生态学杂志》、《淡水渔业》、《Journal of Applied lchthyology》、《人民长江》等多家学术期刊编委。1992年起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1996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起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水利工程对长江流域重要生物资源的长期生态学效应”首席科学家。发表论文70余篇,参加编写已出版的专著2部。

乔晔 江苏省宝应县人,1975年4月生。博士、副研究员,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水利工程对长江流域重要生物资源的长期生态学效应”项目主持人。1997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特种水产养殖专业,至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1999~2005年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完成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习,并于2005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2006年调入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工作、学习期间,先后参加了“长江鱼苗种类鉴定及采样方法的研究”、“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网络——水生动物流动监测站(2001~2003年)”、“鱼类和珍稀水生动物监测站(2004~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水利工程对长江流域重要生物资源的长期生态学效应”等多个项目的研究工作。

段中华 河南省西峡县人,1962年8月生,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1986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系动物学专业,同年7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学研究室从事鱼类生态学研究工作。1992年9月受聘为助理研究员。先后承担了“三峡工程对长江中游通江湖泊鱼类资源的影响及增殖途径的研究”、“长江鱼苗种类鉴定及采样方法的研究”、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委托项目“金沙江一期工程对长江雷波一合江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及替代方案的研究”,作为第二负责人协助主持了三峡项目“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网络——水生动物流动监测站(2001~2003年)”、“鱼类和珍稀水生动物监测站(2004~2006年)”等研究工作。

目录信息

序一序二前言第一章 总论 一、鱼类早期资源调查 二、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的作用 三、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的研究内容 四、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的科学价值与生产实践的意义 五、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相关研究及其进展 1.形态发育与种类鉴定 2.采样技术 3.鱼类种群数量变动机制 4.国内相关工作 六、长江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第二章 江湖鱼类早期资源调查方法 一、网具及其选择性 1.主动网具 2.定置网具 3.其他采集方法 二、鱼卵、仔鱼空间分布 1.影响鱼卵、仔鱼空间分布的因素 2长江鱼卵、仔鱼的空间分布特征 三、长江鱼卵、仔鱼采集实例 1.采集工具 2.采集时间 3.采集地点 4.采集前的准备 5.采集方法 6.数据处理第三章 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种类鉴别 一、鱼类的早期发育过程 二、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划分和命名 1.受精卵 2.胚胎 3.卵黄囊仔鱼(出膜胚胎) 4.对外营养仔鱼 5.稚幼鱼 6.初孵仔鱼 三、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种类鉴定技术 1.形态学鉴定方法 2.分子生物学方法 四、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种类鉴定的形态学分类性状 1.可量性状 2.可数性状 3.描述性状 五、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种类鉴定工作流程 1.方法步骤 2.观察内容 3.注意事项 六、依据形态学特征进行种类鉴定的注意事项第四章 分种描述 1.中华鲟 2.达氏鲟 3.鲥 4.大银鱼 5.陈氏短吻银鱼 6.乔氏短吻银鱼 7.前颌间银鱼 8.胭脂鱼 9.稀有■鲫 10.中华细鲫 11.宽鳍■ 12.草鱼 13.青鱼 14.赤眼鳟 15.■ 16.■ 17.■ 18.尖头■ 19.翘嘴■ 20.蒙古■ 21.达氏■ 22.黑尾近红■ 23.红鳍原■ 24.鳊 25.团头鲂 26.鲂 27.厚颌鲂 28.寡鳞飘鱼 29.飘鱼 30.■ 31.细鳞鲴 32.黄尾鲴 33.银鲴 34.似鳊 35.高体鲭■ 36.中华■皱 37.兴凯■ 38.越南■ 39.大鳍■ 40.宽口光唇鱼 41.云南光唇鱼 42.瓣结鱼 43.白甲鱼 44.多鳞白甲鱼 45.中华倒刺■ 46.墨头鱼 47.华鲮 48.铜鱼 49.圆口铜鱼 50.唇■ 51.花鲭 52.棒花鱼 53.麦穗鱼 54.华鲸 55.黑鳍鲸 56.银绚 57.似刺鳊绚 58.蛇鲍 59.齐口裂腹鱼 60.四川裂腹鱼 61.鲤 62.鲫 63.岩原鲤 64.宜昌鳅蛇 65.鲢 66.鳙 67.泥鳅 68.大鳞副泥鳅 69.花斑副沙鳅 70.壮体沙鳅 71.贝氏高原鳅 72.长薄鳅 73.中华金沙鳅 74.犁头鳅 75.南方鲇 76.鲇 77.黄颡鱼 78.瓦氏黄颡鱼 79.长吻■ 80.切尾拟■ 81.短尾拟■ 82.细体拟■ 83.大鳍■ 84.福建纹胸鱼兆 85.青锵 86.间下鲢鱼 87.黄鳝 88.鳜 89.斑鳜 90.大眼鳜 91.河川沙塘鳢 92.褐吻鳃虎鱼 93.子陵吻■虎鱼 94.粘皮鲻■虎鱼 95.叉尾斗鱼 96.圆尾斗鱼 97.乌鳢 98.月鳢 99.中华刺鳅 100.松江鲈 101.暗纹多纪■ 102.弓斑多纪■附录 长江鱼类早期资源常见鱼类检索表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