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家物語》是一部戰爭題材的歷史小說,塑造了許多廣被傳頌的武士典型。在日本文學史上與《源氏物語》並列為二大物語經典,一文一武,菊花與劍,影響極為深遠。書中敘述平安朝末期,平家與源氏逐鹿天下,享盡榮華之際,泰極否生,一門大小先後被殲滅的淒惋過程。揭示諸行無常,盛者必衰之理;業因果報,人情義理,盡在其中。而凝練雅致的文體布局下,人物之特出,情節之殊勝,貴族的風華行止,武士的貞亮死節,以及可歌可泣的女性軼事等,莫不感人肺腑。
本書由深耕漢和文學六十年的鄭清茂教授,依據經典「覺一本」,歷時多年完成漢譯,並詳加注釋。譯本附有珍貴彩色繪卷及年表、系譜、地圖等,是洪範又一製作嚴謹的文學名著。
NHK電視年度紅白歌唱對抗,乃源自平家赤幟,源氏白旗;「料理東西軍」則襲自源氏東軍,平家西軍。《平家物語》的人物、事蹟,每在各種戲劇、謠曲、電影、電視中,衍繹不斷。大導演黑澤明、溝口健二、小林正樹等,皆據以拍成名片。日本有一珍貴蘭花名敦盛草,即紀念十七歲陣亡的平敦盛。他自敵陣脫困躍入海中即可上船,因敵將一句「武士豈可背對敵人」,竟返身上岸應戰,慘遭殺害。身上一枝名笛,乃天皇賜其祖父而傳下者。臨戰前夕才吹了一優雅之曲,感動許多敵軍。三百多年後,幸若舞《敦盛》是戰國強人織田信長的最愛。本能寺之變,重兵圍困下,傳說信長引火揮刀高唱《敦盛》,自裁於烈焰中。類似淒絕動人故事甚多,流傳不斷,歷久彌新,都是日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鄭清茂
臺灣嘉義人,1933年生,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學士、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學博士,其間曾赴日研究。前後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麻州大學,國立臺灣大學日文系及國立東華大學中文系,為專精漢、和文學之知名學者。著有《中國文學在日本》,譯有吉川幸次郎《元雜劇研究》、《宋詩概要》、《元明詩概說》及松尾芭蕉《奧之細道》等多種。林文月教授說鄭清茂的筆致傾向枯淡清遠,是她所識同儕中書寫古雅「候文」(日本文言文),能與前一輩日本文人「平起平坐」唯一的人。
说起来,看书这个事情,真是有个滞后消化的时间。我的消化时间还特别的滞后,已经可以用迟钝来形容。比如今年先是从乌丸御池步行去皇宫,然后几天后站在六波罗蜜一带,在很温暖的阳光下遥望了一下清水寺和皇宫,忽然就想起平家物语。这本书我看过十几年了,现今书早不在身边,...
评分 评分古人云,“不为无益之事,何消有涯之生?”人生虽短,对我来说,却也很长——因为,我自小就是一个没什么理想和追求的人,自然也做不了什么大事,只能满足于日常生活中的那些小小的快乐。读书,给我带来的便是那种小小的快乐。 面对同样的食物,不同的人所获得的快感仍然会有...
评分平心而论,我一直不是很喜欢日本这个国家。其中固然有历史因素,但更多的其实来源于一些曾经看过的日本近现代文学作品。我曾涉猎过许多国家的书籍,但只有在这部分作品中,我能体会到一种难以形容,有些病态的压抑、扭曲感。虽然也有人告诉我这只是内心的敏感程度和表达方式的...
评分虽然平家是被人看不起的武家,但风雅入骨的人亦不少。 譬如离京前,有去亲王府邸倾听琵琶者,有将诗卷托付友人者。 还有哀伤的“敦盛之死”,这悲剧故事在能乐、文乐、歌舞伎中都有出现。 十六岁的敦盛在一之谷战中被源氏的熊谷击落,从容赴死。斩下他头颅的源氏大将熊谷取下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