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国之父”戴维•本-古里安颁布《以色列国独立宣言》。次日,阿拉伯联盟国进入巴勒斯坦,宣布对以色列处于战争状态,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史称“巴勒斯坦战争”,也是以色列独立日之后的第一场复国战。
普利策文学奖得主——赫尔曼•沃克笔下的以色列复 国战,充满了被阻滞的艰辛与不易。从建国之日起,以色列一边应对阿拉伯联盟国的强力军事打击,一边面临国内武器及人员短缺的危机,同时,还不得不与俄、美、英、法等国进行着漫长而严酷的博弈及对抗。
《希望》的故事也由此展开。依靠斡旋于各大强国、为以色列争取到政治与军事援助的兹夫•巴拉克及英勇善战的约西•尼灿等建国功臣,使得襁褓中的以色列在与强敌的对峙之中,以压倒性优势赢得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既夯实了以色列在世界军事史中的地位,同时对阿拉伯联盟国、中东地区乃至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望》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以色列建国史巨著,也是一曲令人唏嘘的卫国英雄之歌。在持续数十年的复国战硝烟背后,巴拉克与约西的个人命运如何流转,他们的情感生活又将遭遇怎样的冲击,并因此做出何样的抉择,都将在《希望》一书中呈现。
媒体评价:
沃克的小说让逝去的历史再一次鲜活地展现在世人眼前。——《华盛顿邮报》
《希望》令人感动,颇具教益,颂扬了人类对未来的希望。在以色列这个新生国家中,人就是最大的希望,全体国民的涵义就是一个家庭的涵义,一名学者同时也是一名士兵。小说命名贴切,气势恢宏。——安东尼•伯吉斯(英国作家,《发条橙》作者)
赫尔曼•沃克是历史题材类小说的大师!——洛杉矶时报
赫尔曼•沃克——普利策文学奖得主
191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父母为俄裔犹太移民。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文学与哲学专业,并在“珍珠港事件”后加入美国海军,参加过南太平洋战争。
出于对战争与文学的深度了解,沃克创作出奠定其文学地位的《凯恩舰哗变》,获得了1952年普利策文学奖,而《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则赢得了《纽约时报》的高度评价:这两本书足以奠定沃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希望》是沃克以“以色列建国”为背景创作的长篇小说,从以色列独立日到“六日战争”,时间跨度长达二十余年。沃克在书中用凝练的语言、严密的情节设置与恢宏的战争描写,全景式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以列国的独立与崛起。
主要作品:
小说
曙光(Aurora Dawn)
纽约少年(City Boy)
凯恩舰哗变(The Caine Mutiny)
马乔里晨星(Marjorie Morningstar)
扬勃拉德•霍克(Youngblood Hawke)
不要停止狂欢(Don’t Stop The Carnival)
战争风云(The Winds of War)
战争与回忆(War and Remembrance)
内向,外向(Inside,Outside)
希望(The Hope)
荣耀(The Glory)
经过2000年的颠沛流离与苦难,犹太这个民族终于在1958年有了自己的一块土地,不管这块土地如何之小,也不管周围的敌人有多么强大,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终于有了栖身之地。 以色列建国可谓是在大国博弈中破土而出的一颗小草。英国托管巴勒斯坦地区初,在《贝尔福宣言》中就曾说过...
评分战争风云那两部书在很多年前看过了,感觉很不错,但作者的名字早就忘了。今天看《希望》就一直觉得怎么跟《战争风云》很像?查了一下,果然是同一个作者,其实写作方法跟模式都几乎是一样的,也就是把宏大叙事跟微观层面的个人生活结合起来写历史。这样的写作方法,有点像《阿...
评分之所以用这样的题目,是因为这是一部关于以色列建国初期的书。在经历无数的厮杀之后,以色列终于完成了国家的建立,直到建国初期,甚至直到现在,那片土地上的硝烟仍在继续,像巴以冲突之类的战火一直难以止息。 当初选择看《希望》系列的书,是因为被它的历史所吸引,而且阿...
评分战争风云那两部书在很多年前看过了,感觉很不错,但作者的名字早就忘了。今天看《希望》就一直觉得怎么跟《战争风云》很像?查了一下,果然是同一个作者,其实写作方法跟模式都几乎是一样的,也就是把宏大叙事跟微观层面的个人生活结合起来写历史。这样的写作方法,有点像《阿...
评分这部小说最精彩之处,在于它非常好地展现了以色列建国初期,各个势力派别的真切想法,比如根本不赞同犹太复国主义的传统犹太教徒,他们认为这是世俗力量妄图书写弥赛亚神话;又比如经常被指责是阴谋操纵美国政策,遥控犹太复国主义的美籍犹太人,实际上他们日常生活的安乐祥和...
场面远不如战争风云宏大
评分战争小说,没有了二战那两部小说精彩,但也同样紧扣人心。当某教的恐怖主义成为人类公敌时,我们或许更容易理解以色列和犹太人的立场和处境。再说一句,期待续曲《荣耀》
评分这是一位普利策奖获得者写的“以色列风云”系列小说,起初我以为可能会很惊险、精彩、惊悚,没想到战争和政治勾心斗角的描写并没有特别多,主要呈现的是以色列建国前后内部的博弈、冲突,以及和外部如阿拉伯势力、美国、苏联的政治关系。从情节上看,写的并不紧凑紧张和悬念迭起,但作者意图并非构筑电影情节,而是铺张几个主角在大时代之下的个人情感、观念的顽固与变化。
评分伟大的以色列
评分节奏有点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