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界问题、印巴领土纠纷研究

中印边界问题、印巴领土纠纷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作者:吕昭义
出品人:
页数:398
译者:
出版时间:2013-11-1
价格:4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10125886
丛书系列:云南大学中国边疆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中国
  • 边疆问题
  • 中国当代史
  • 边疆史
  • 国际关系
  • 冷战国际史
  • 冷战史
  • 中国现代史
  • 边界争端
  • 地缘政治
  • 国际关系
  • 印度
  • 中国
  • 巴基斯坦
  • 领土争端
  • 南亚
  • 冲突研究
  • 区域安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云南大学·中国边疆研究丛书:中印边界问题、印巴领土纠纷研究》分为上下两篇。上编研讨中印边界问题,论述:中印边界问题的由来、尼赫鲁政府在边界问题上的单边主义形成及膨胀、中印边界冲突与边境战争、中印对外关系的转化与南亚国际关系格局的走势、中印边界谈判的重启。下篇研讨印巴克什米尔争端。论述印巴克什米尔争端的产生及演变、联合国的调停与印巴两国的和解努力、美苏中对克什米尔的立场及它们与印巴关系的变化、解决印巴克什米尔争端的途径。

《云南大学·中国边疆研究丛书:中印边界问题、印巴领土纠纷研究》分将中印边界问题、印巴领土争端置于国际局势的总体演变格局中加以考察,引证翔实的中外档案史料进行深入剖析,在若干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见解。

作者简介

吕昭义,1948年12月生,云南大学历史系二级教授。长期从事南亚史、中印关系史、中国西南边疆史研究,任云南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专门史“与南亚东南亚关系”方向学术带头人、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史学理论会常务理事、云南省南亚学会会长。出版专著6部,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代表著述:《英属印度与中国西南边疆:1774—1911》、《英帝国与中国西南边疆:1911—1947》、《关于中印边界东段的几个问题》、《达旺历史归属论》、《门巴族色目村魔女文化的历史人类学解读》。

目录信息

总序

上编中印边界问题与中印关系研究
第一章中印传统习惯边界线与英属印度北部边境
一、中印传统习惯边界线
二、英属印度北部边境
第二章中印边界问题的由来
一、英国对中印边界西段的战略设想
二、“缓冲国计划”与“战略边界计划”
三、麦克马洪线
第三章尼赫鲁对中印边界问题的单边主义
一、印度对英帝国遗产的继承
二、尼赫鲁对藏政策的调整与边界问题上的单边主义
三、《中印协定》的谈判与尼赫鲁的外交谋略
第四章从争论到冲突再到战争
一、印度单边主义的膨胀与中印边界问题的摊牌
二、边界冲突
三、边境战争
第五章边境战争后中印对外关系的转化与南亚国际关系的走势
一、中印、中巴关系的转化
二、南亚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势
第六章重返谈判桌
一、中印关系新时代的开启
二、新形势下的中印边界谈判
主要参考文献
下编印巴克什米尔争端与印巴关系研究
第一章印巴分立和克什米尔争端的产生
一、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与1857年民族大起义
二、民族运动中教派主义的发展和穆斯林联盟与国大党的分离
三、印巴分立
四、土邦的归属与印巴克什米尔争端
五、印巴克什米尔争端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二章克什米尔争端的发展演变与印巴关系
一、第一次克什米尔战争与1947—1963年的印巴关系
二、第二次克什米尔战争及其影响
三、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与克什米尔争端
四、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克什米尔争端与印巴关系
五、印巴克什米尔争端的焦点及其变化
第三章联合国的调停与印巴两国的和解努力
一、克什米尔争端的国际化与联合国的调停
二、印巴两国的和解努力
第四章区域外大国与克什米尔争端
一、冷战时期美苏中三国的南亚外交及其对克什米尔争端的影响
二、冷战后区域外大国对克什米尔争端的态度及其影响
第五章克什米尔争端和解的途径
一、和平解决克什米尔争端面临的不利因素与可能性
二、和平解决克什米尔争端的办法及方案探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本带有冷战式指控色彩的史料整理。中印边界和克什米尔归属两个问题都要追溯到英属时期。英国试图将西藏变为阿富汗之后另一个与俄国的缓冲带,将印度内外线之间作为与中国的缓冲带,当缓冲带受到威胁,英国认为有必要划定清晰边界,因此有麦克马洪线。本书没有说印度继承麦克马洪线出发点是什么,明明印度与英国的利益焦点并不相同。西藏问题也说的模模糊糊,看不出权力何时从贵族转移到宗教领袖。讲边界的书连一张地图都没有。甚至责怪印度民众对执政者的监督减弱了执政者态度摇摆的灵活性。

评分

一本带有冷战式指控色彩的史料整理。中印边界和克什米尔归属两个问题都要追溯到英属时期。英国试图将西藏变为阿富汗之后另一个与俄国的缓冲带,将印度内外线之间作为与中国的缓冲带,当缓冲带受到威胁,英国认为有必要划定清晰边界,因此有麦克马洪线。本书没有说印度继承麦克马洪线出发点是什么,明明印度与英国的利益焦点并不相同。西藏问题也说的模模糊糊,看不出权力何时从贵族转移到宗教领袖。讲边界的书连一张地图都没有。甚至责怪印度民众对执政者的监督减弱了执政者态度摇摆的灵活性。

评分

一本带有冷战式指控色彩的史料整理。中印边界和克什米尔归属两个问题都要追溯到英属时期。英国试图将西藏变为阿富汗之后另一个与俄国的缓冲带,将印度内外线之间作为与中国的缓冲带,当缓冲带受到威胁,英国认为有必要划定清晰边界,因此有麦克马洪线。本书没有说印度继承麦克马洪线出发点是什么,明明印度与英国的利益焦点并不相同。西藏问题也说的模模糊糊,看不出权力何时从贵族转移到宗教领袖。讲边界的书连一张地图都没有。甚至责怪印度民众对执政者的监督减弱了执政者态度摇摆的灵活性。

评分

一本带有冷战式指控色彩的史料整理。中印边界和克什米尔归属两个问题都要追溯到英属时期。英国试图将西藏变为阿富汗之后另一个与俄国的缓冲带,将印度内外线之间作为与中国的缓冲带,当缓冲带受到威胁,英国认为有必要划定清晰边界,因此有麦克马洪线。本书没有说印度继承麦克马洪线出发点是什么,明明印度与英国的利益焦点并不相同。西藏问题也说的模模糊糊,看不出权力何时从贵族转移到宗教领袖。讲边界的书连一张地图都没有。甚至责怪印度民众对执政者的监督减弱了执政者态度摇摆的灵活性。

评分

一本带有冷战式指控色彩的史料整理。中印边界和克什米尔归属两个问题都要追溯到英属时期。英国试图将西藏变为阿富汗之后另一个与俄国的缓冲带,将印度内外线之间作为与中国的缓冲带,当缓冲带受到威胁,英国认为有必要划定清晰边界,因此有麦克马洪线。本书没有说印度继承麦克马洪线出发点是什么,明明印度与英国的利益焦点并不相同。西藏问题也说的模模糊糊,看不出权力何时从贵族转移到宗教领袖。讲边界的书连一张地图都没有。甚至责怪印度民众对执政者的监督减弱了执政者态度摇摆的灵活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