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民无地

吾民无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东方出版社
作者:文贯中
出品人:
页数:288
译者:
出版时间:2014-7
价格:4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607438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土地
  • 城市化
  • 社会学
  • 经济学
  • 土地改革
  • 改革
  • 城鎮化
  • 文貫中
  • 社会评论
  • 土地权益
  • 民间声音
  • 历史反思
  • 文化批判
  • 群体命运
  • 现实困境
  • 身份认同
  • 边缘群体
  • 生存状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谈论中国当下最炙手可热的经济/社会话题——新型城镇化。开篇直指中国城市化的“畸形发展”现状:对农村地区“化地不化人”;城市自我现代化,接受外来人口提供的劳力,但决绝他们的进入;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贫富差距日益加深等现实问题。而后,作者提出现行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是造成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双重扭曲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应改变本是权宜之计的土地制度,允许土地私有;废除桎梏农村人口发展的户籍制度,从根本上排除农村人口遭到的歧视。最终,中国应尊重全球普遍的城市化发展规律,借鉴“老浦西”模式,发展内生型城镇化,实现经济、社会和制度的三方面转型成功。

作者简介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美国著名文理学院——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经济系终身教授。当过知青,与中国的“三农”问题结下不解之缘。

文贯中于1982年夏,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1989年冬,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在芝大做访问学者和攻读博士期间,文贯中专攻农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曾担任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长,现为《中国经济学前沿》共同主编,《中国经济评论》、《中国经济季刊》、《当代中国研究》等学术刊物的编委。

主要学术方向:中国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农业生产力及大饥荒,城市化的内生性,以及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等。

目录信息

推荐序 周其仁:为民“守土”的文士 // 001
田国强:九州之上,公地之殇 // 007
第一篇 什么在掣肘中国梦的实现?
第一章 进退维谷的中国 //
一、中国社会悖论:上升的国民收入与积贫积弱的农民 //
二、源于土地制度的双重结构性扭曲 //
三、户籍制度与“伪城市化” //
四、相对贫困化的中国内地农村 //
五、中国如何实现公平、有效的现代化? //
六、中国城市化:反全球发展之道而行的“弯路” //
第二章 扭曲变形的中国城市化之路 //
一、中国城市化困局之一:“化地不化人” //
二、中国城市化困局之二: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导致城市自我现代化 //
三、中国城市化困局之三:现行土地制度的“四宗罪” //
四、中国城市化困局之四:政府越俎代疱,法制与市场无法发育 //
五、中国城市化困局之解: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同步进行 //
第三章 古今中外的“富农法则” //
一、中国古村“桃花源”的必要条件:土地产权和人伦秩序 //
二、创造东亚经济奇迹的条件:人口自由迁徙和土地私有、自由买卖 //
三、使中国深陷农本社会的观念性和制度性障碍 //
四、“城中村”:进城务工农民身份与住房的缓冲带 //
五、消灭“鬼城”的关键:市场导向的地权和户籍改革 //
第二篇 现行土地制度的原罪
第四章 地权的“国进民退” //
一、现行土地制度对中国经济结构的扭曲作用已原形毕露 //
二、土地交易市场被政府的双重垄断“一手遮天” //
三、空前的“国进民退”:城市化何故等同于农地国有化? //
四、中国的土地悖论:用“国情”代替市场规律 //
五、走出现行土地制度困局之路:土地多元所有制和自由退出权 //
第五章 现行土地制度“于农无益” //
一、现行土地制度只是权宜之计,无法构造“和谐社会” //
二、土地私有制为何遭到反对? //
三、政府主导的外生型城市化,导致“制度性”排斥农村人口 //
四、农民的土地资产无法金融化 //
五、现行土地制度对农户分享繁荣的致命伤害 //
第六章 土地私有制真的行不通吗? //
一、“小产权房”:土地私有后的理性房价样本 //
二、“小产权房”转正之难一:“集体土地不准入市”论 //
三、“小产权房”转正之难二:“影响房屋市场的公平竞争”论 //
四、“小产权房”转正之难三:“确保城市规划、土地区划”论 //
五、允许土地私有化有利于国民经济良性运转 //
第七章 土地制度改革向谁取经? //
一、香港模式:一剂毒药,一口陷阱 //
二、新加坡模式:急功近利,投机取巧 //
三、美国模式:和平、互利的农地征收过程 //
四、日本经验:体制不改,只学皮毛,于事无补 //
第三篇 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户籍制度
第八章 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与城市化陷阱 //
一、一线城市吸收外来人口的能力已近消失 //
二、身份尴尬的农民工:只提供劳力,无权分享繁荣 //
三、庞大的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往何处去? //
四、深圳样本:用“城中村”消化农民工 //
第九章 中国城市化实验的成与败 //
一、无人的城市与无家的农民工 //
二、市场导向的“老浦西”与政府导向的“新浦东” //
三、扑朔迷离的重庆模式 //
四、重庆政府的“第三只手”:政府伸向市场的另一只“粗手” //
五、重庆公租房的高调和深圳“小产权房”的低调 //
六、重庆模式:一场基于价格人为扭曲的赌局 //
第四篇 中国城市化的路径选择
第十章 中国须重启内生型城市化之路 //
一、中国城市化的内在逻辑应与世界趋同 //
二、城市化难以回避的普遍规律 //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七大特色 //
四、遵循经济学的普遍规律,中国必须重启内生型城市化 //
第十一章 市场主导、政府辅助的城市化之路 //
一、城市化的真谛是农村人口进城定居 //
二、内生型城市化:城市集聚效应取代政府成为主要推动力 //
三、黄浦江两岸的两种实验 //
四、“老浦西”VS“新浦东”:一座城,两种模式 //
五、借鉴“老浦西”市场导向型的城市化道路 //
第十二章 新型城镇化:好风需借哪些力? //
一、中国新型城镇化需要法治精神 //
二、要素市场亟须法制的匡扶 //
三、贸易全球化对中国的城市化至关重要 //
四、入世赐中国城市化良机 //
五、让有序、开放的市场引导城市化轻装上阵 //
附 录 采访实录
给予农民第三次退出权 //
中国需要第二次“土改” //
后 记 //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书本身只值三星,一星给东方社的编辑,排版纸张、封面设计都无可挑剔。 全书讨论的是土地制度、城市化和户籍制度问题,三点都是时政热点,在保证粮食生产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战斗中,以农业国为基本国情,这些问题都无可避免。全书各章节之间逻辑清晰,也提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但...  

评分

书本身只值三星,一星给东方社的编辑,排版纸张、封面设计都无可挑剔。 全书讨论的是土地制度、城市化和户籍制度问题,三点都是时政热点,在保证粮食生产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战斗中,以农业国为基本国情,这些问题都无可避免。全书各章节之间逻辑清晰,也提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但...  

评分

书到手很久才写评,因为一字一句看比较慢,而且也怕写评之后失去再读的动力。整体而本书提供了一个审视中国问题新的角度与逻辑,很是值得认真阅读与学习。 2012年,一次北理工的论坛上,我有幸亲见周其仁教授。当时,我在带一个中国土地问题与新农民工问题的项目,遇到问题特意...  

评分

本书题目“吾民无地”是对中国广大民众土地所有权的描述,作者文贯中认为这是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诸多瓶颈制约关键所在。并且,掣肘中国梦实现的因素有下列一些:上升的国民收入与积贫积弱的农民这一中国社会悖论,土地制度的双重结构性扭曲,户籍制度与...  

评分

——读文贯中《吾民无地:城市化、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的内在逻辑》 读罢文贯中先生的《吾民无地:城市化、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的内在逻辑》,对于书中关于城市化、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的批评总体还是比较认同的,但对于开出的土地私有化药方却难以认同。 我承认中国的土地制度...  

用户评价

评分

文贯中秉承芝加哥的自由传统,给中国开出的药方其实很简单,就是市场化,更进一步讲,是要素的市场化。中国讲基本实现了市场化,那是产品的市场化,而资本、劳力、土地三大要素中,现在说得上自由流动的,也就是资本,所以要改革户籍制度,是劳动力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土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化,是土地要素的市场化。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正是中国畸形经济发展、畸形城市化的根源。在我看来,任何一个学过经济学的人,不管文贯中是来自信奉自由市场的芝加哥学派,还是保罗·克鲁格曼那凯恩斯一脉喜欢政府干预的咸水学派,其实都知道,这些不过是最简单的经济学常识而已,文贯中不过说了几句实话。而仅仅说了几句实话,这本书就被《新京报》列入2014年度社科好书榜评选的首位,可见,社科方面,说实话的可贵。

评分

文贯中火力好猛,远喷费孝通,近喷华生贺雪峰之流,还不指名道姓地说影帝衣冠楚楚在台上张嘴说的是瞎话……天朝的大人们也许也有“美”的执念吧非要把天朝打扮成“美国”,所有他们觉得不美的都必须干掉!不过话说回来,川南丘区之类的地方,怎么看不到他说的那么美好的农村图景呢?

评分

道理都是那个道理,很多人都懂,并没有多么insightful和inspiring。事实上,国家正在朝着流转和流动的方向转型。遗憾的是,文教授本书也只是把这套理想化的道理说出来了而已,并没有提供实际的解决方案,这也可能是长期在西方生活的他和周其仁、刘守英们最大的差异吧。

评分

放在以往观念是新奇的,作者主观意志就是土地私有化是最终出路。高呼土地私有化,就只是高呼土地私有化。中国土地研究正在冰释,可以期待更好更扎实的论述。唉! 于11月底,过半阅。

评分

作者现为美国三一学院经济系终身教授,是研究中国三农问题的专家。针对三农和户籍制度,他提出土地私有化和取消户籍制度,尽快扭转资源元素配置的国家化。城市化的作用是吸纳农村人口和现代化,2亿多农民工在城乡间跋涉,进不了城返不了乡,因为城市不接纳因为农村的土地是集体的,通过城市化的发展吸纳农民从而减少农村人口,让土地私有农民可以转让从而买卖获得进城的资本,城市取消户籍制度让农民安居下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的问题。现在的土地和户籍制度都是历史遗留产物,全世界没有,也不符合经济学的逻辑。农业比重的下降应与农业人口下降同步,而不是反增长。高企的房价来自高地价,是让农民牺牲利益,小产权房的出现留住了农民工,是制度外的应对,有其经济学上的根据。作者呼吁从根本上改变土地制度,让农民的利益得到保障,利国利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