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与暴力

身份与暴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印度] 阿马蒂亚·森
出品人:
页数:216
译者:李风华
出版时间:2014-6
价格:3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019343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经济学
  • 哲学
  • 宗教
  • 身份与暴力
  • 政治学
  • 思想
  • 森教授
  • 身份认同
  • 社会冲突
  • 暴力行为
  • 政治哲学
  • 社会学
  • 心理学
  • 权力关系
  • 文化研究
  • 边缘群体
  • 冲突解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唯一的亚洲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教授为建立一个更多尊重与理解、更少冲突与暴力的世界所做的有益探索与思考!

世界也许充斥着越来越多的暴力,但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这部包罗万象的哲学著作中认为,驱使着这些暴行的,不仅仅是那些不可解脱的仇恨,还有人们的思想混乱。

在11岁那年,阿马蒂亚•森生平第一次亲历了杀戮。20世纪40年代在印度突然爆发的印度教徒—穆斯林骚乱的双方都受到了别人的有意挑唆。这场骚乱中的绝大多数受害者——包括印度教徒与穆斯林——都是同属一个阶级的劳动人民。而应当对这场血腥屠杀负责的,只有宗教身份这种单一划分的观念。

在这本新作中,森指出,与过去一样,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冲突与暴力都受这种单一身份的幻象影响。显然,越来越多的人们根据宗教立场(或者“文化”或“文明”)来划分世界,而忽略人们看待自身的其他方式——诸如阶级、性别、职业、语言、文学、科学、音乐、道德或政治立场,并且否定了合理选择的现实可能性。一旦根据这种观点来界定不同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人类就被严重地压缩并置于“小盒”之中。

在本书中,森颠覆了那种惯用的概念,诸如“整个中东”或“西方思想”。通过对文化多元主义、恐怖主义和全球化的精辟分析,他得出了结论,我们应当更为清晰地理解人类自由,并成为全球公民社会中富有建设性的公共表达者。森证明,尽管最近世界陷入了战争循环,但只要我们坚持这一理念,这个世界也同样能够稳定地迈向和平。

作者简介

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森1933年生于印度,现在仍然保留印度国籍。1953年森在印度完成大学学业后赴剑桥大学就读,1959年取得博士学位。森曾执教于伦敦经济学院、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著名学府,现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

森的突出贡献表现在五个领域内,分别是:社会选择理论、个人自由与帕累托最优的关系、福利和贫困指数衡量、饥荒问题与权利分配不均的关系以及道德哲学问题。

森的学术思想继承了从亚里士多德到亚当•斯密等古典思想家的遗产。他深切关注全世界各地遭受苦难的人们,被誉为“经济学良心的肩负者”、“穷人的经济学家”。森的思想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联合国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就是按照他的理论框架设计的。197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斯•阿罗认为,“在社会选择、福利经济学基础理论、更广泛的分配伦理学以及与这些领域相关的测量问题上。森是一位无可怀疑的大师。”

目录信息

第1章 幻象的暴力
对相互竞争的社会联系的认可
约束与自由
说服他人
对选择与责任的否定
文明的禁闭
超越宗教
穆斯林与知识的多样性
混乱之焰
第2章 理解身份认同
身份无关论与理性的白痴
多重关系与社会环境
对立身份与非对立身份
选择与约束
社区身份与选择的可能性
优先性与理性
第3章 文明的界限
单一视野与貌似深刻
文明解释的两个困难
论把印度视为印度教文明
论所谓西方价值观的独特性
民主的全球根基
西方科学与全球历史
拙劣的概括与模糊的历史
第4章 宗教联系与穆斯林历史
宗教身份和文化多样性
穆斯林宽容和多样性
非宗教性考虑和多样化的优先性
数学、科学和知识的历史
多重身份和当代政治
反对恐怖主义与认识身份
恐怖主义与宗教
穆斯林身份的多样性
第5章 西方与反西方
殖民化思想的辩证法
亚洲价值观与一些更小的主题
殖民主义和非洲
原教旨主义和西方中心性
第6章 文化与束缚
虚构的真理和实际的政策
韩国与加纳
日本的经历和公共政策
宽广视野中的文化
多元文化主义和文化自由
学校、理性和信仰
第7章 全球化与抗议
抗议、准确性和公共理性
批评、抗议和全球团结
知识界的团结
地方性对全球性
经济全球化和不平等
全球贫困和全球公平
更加公平的可能性
忽略与责任
贫穷、暴力和义愤
意识和身份认同
第8章 多元文化主义与自由
英国的成就
多元单一文化主义的问题
理性的优先性
甘地的论点
第9章 思考的自由
暴力的滋生
高级理论的低级运用
单一性幻象的惩罚
全球性抗议的作用
一个可能的世界
注释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以书为镜,可以明己。 一个人拥有多重的身份,身份之间有重合有交叉。当事情发生的时候,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看自己,才能对自己有更加清楚仔细的认识。这也是出于对自我多重身份的考虑。所谓立场、角度、身份、标签,差不多都有类似的意思,而认识到要换身份换角度去看待自己并...  

评分

人类学家认为我们所有人类有着同一个祖先,人的冒险精神不但让我们学会使用工具,还让我们去开阔新的天地,从东非草原上走出来,我们昂首挺胸望向远方,自此我们分居各地少于联系,各自过着各自的生活,有自己的传统、信仰、首领和生活方式。文明发展,我们又重新联系起来,联...  

评分

在理性与感性间回归人性,在理想与现实间守望真情 ——读《身份与暴力》有感 世事尘嚣,尤需心灵澄净。浮生一梦,姑且负重前行。 不论是新中国,还是古希腊,不论是耶稣基督,还是佛陀释迦,不论是《旧制度与大革命》所描述的法国,还是《飘》所描述的美国,都曾经历...  

评分

第一个书评传不上去,估计说错话了。没心情再重写了。 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些身份起作用,把这些身份归类分析也许是个很有意思的是,我们有那些身份?父亲,丈夫,儿子,中国人,职员,佛教徒,异性恋者••••••  

评分

以书为镜,可以明己。 一个人拥有多重的身份,身份之间有重合有交叉。当事情发生的时候,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看自己,才能对自己有更加清楚仔细的认识。这也是出于对自我多重身份的考虑。所谓立场、角度、身份、标签,差不多都有类似的意思,而认识到要换身份换角度去看待自己并...  

用户评价

评分

学校中用宗教补宗教(或者综合)反而突出宗教单一身份的重要性;文明冲突论与人性/西方;

评分

emmm 我得翻翻我的论文才知道他讲了啥

评分

拉拉杂杂,通篇都在围绕一句话讲:不该让多维度的人简化为一种单向性生物,否则,只会制造更多的暴力与冲突。如何理解仇恨文化?对此我们又该如何化解?或许可以从这本书里找找答案。

评分

拉拉杂杂,通篇都在围绕一句话讲:不该让多维度的人简化为一种单向性生物,否则,只会制造更多的暴力与冲突。如何理解仇恨文化?对此我们又该如何化解?或许可以从这本书里找找答案。

评分

越单一越抽象越偏见越具有煽动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