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與《新青年》

北大教授與《新青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新星齣版社
作者:張耀傑
出品人:
頁數:392
译者:
出版時間:2014-6
價格:46.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3315036
叢書系列:新學園·曆史課
圖書標籤:
  • 曆史
  • 張耀傑
  • *北京·新星齣版社*
  • 140903
  • 思想史
  • 傳記
  • 中國近代史
  • phd
  • 北大
  • 新青年
  • 陳寅恪
  • 學術史
  • 文化史
  • 思想史
  • 近代史
  • 民國史
  • 人物傳記
  • 高等教育
  • 期刊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1918年1月,在陳獨秀、鬍適、錢玄同、劉半農等“四大颱柱”的推動下,《新青年》雜誌從四捲一號起轉型“復活”為六名北大同事輪值編輯的同人刊物,直接啓動瞭新文化運動,進而影響瞭整個中國的命運。而隨著《新青年》同人的內部分化,陳獨秀開始直接介入政治活動並且把《新青年》迴遷上海,結束瞭這份同人刊物的短暫輝煌。本書大量運用檔案、日記、迴憶錄等材料,試圖還原《新青年》雜誌內部的運作狀況和人際關係,呈現《新青年》同人從誌同道閤到殊途異路的曆史真相,並進一步在比照對撞中反思“五四”一代知識分子的價值追求與路徑選擇。

著者簡介

張耀傑,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人員,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主要著作有《民國紅粉》、《民國底色》、《誰謀殺瞭宋教仁:懸案背後的黨派之爭》、《曆史背後:政學兩界的人和事》、《中國話劇史》、《曹禺:戲裏戲外》等。

圖書目錄

王思睿序 新文化運動的路徑反思/1
緒論 《新青年》輪值編輯的曆史真相/001
一、《新青年》輪值編輯考 002
二、鬍適與羅傢倫等人的曆史記錄 013
三、魯迅與瀋尹默的曆史虛構 017
四、周作人筆下的曆史還原 020
第一章 一校一刊的政學傳奇/028
一、《青年雜誌》的創刊 028
二、陳獨秀筆下的“批評時政” 031
三、《新青年》“復活”為同人刊物 038
四、《新青年》扭虧為盈 041
五、《新青年》編輯部的資本積纍 046
六、陳獨秀單邊毀約 050
七、北京同人的民主錶決 058
八、《新青年》同人分道揚鑣 065
九、鬍適的“變節”與“歧路” 071
第二章 蔡元培對陳獨秀的藉重與免職/074
一、蔡元培誠聘陳獨秀 074
二、以德治校的進德會 082
三、陳獨秀的“絕對之是” 084
四、錢玄同與劉半農的雙簧通信 089
五、《新青年》的戲劇之爭 093
六、林紓與張厚載的聯閤反擊 096
七、鬍適和陳獨秀的強烈反彈 099
八、蔡元培親自齣馬 103
九、對陳獨秀的變相免職 108
十、北大評議會的製度缺失 116
第三章 陳獨秀與鬍適的路徑歧異/122
一、陳獨秀與鬍適的最初碰撞 122
二、鬍適的“正宗”與“悍化” 127
三、陳獨秀與鬍適的“聯閤戰綫” 132
四、鬍適與陳獨秀的政治決裂 138
五、陳獨秀的價值混亂與道德缺失 145
六、鬍適的以人為本價值觀 149
第四章 錢玄同的伐異與鬍適的求同/157
一、錢玄同加盟《新青年》 157
二、錢玄同與鬍適的精神互動 161
三、錢玄同與鬍適的精誠閤作 166
四、《新青年》同人的精神歧異 171
五、錢玄同的伐異與鬍適的求同 174
六、鬍適與錢玄同的民治思想 179
七、“偏謬精神”的再度激活 186
八、錢玄同與鬍適的後續交往 192
第五章 劉半農與鬍適的善始善終/198
一、《新青年》“颱柱”劉半農 198
二、劉半農崇拜周作人 203
三、劉半農淡齣《新青年》 209
四、劉半農的新與舊 215
五、劉半農嚮鬍適認錯緻敬 219
六、魯迅與劉半農反目成仇 223
七、劉半農與鬍適善始善終 229
八、劉半農的身後是非 234
第六章 瀋尹默與鬍適的相互攻訐/241
一、民國初年的嚴復與蔡元培 241
二、北京大學的派係鬥爭 246
三、瀋尹默與蔡元培 252
四、“某籍某係”與陳獨秀 259
五、瀋尹默與鬍適的相互攻訐 264
六、五四運動中的鬍適與瀋尹默 267
七、鬍適與蔡元培的求同存異 272
八、瀋尹默筆下的蔣夢麟 277
第七章 高一涵與鬍適的同住與反噬/285
一、高一涵的模糊簡曆 285
二、與章士釗、李大釗的早期閤作 288
三、《新青年》的“思想革命” 293
四、與鬍適的同住經曆 296
五、與鬍適共同努力 305
六、努力之後的精神碰撞 311
七、高一涵反噬鬍適之 315
八、“摸風捉影”的曆史虛構 320
九、高一涵與章士釗 326
十、晚年鬍適的口述迴憶 329
第八章 周作人的價值混亂與路徑迷失/334
一、周作人晚年的造謠說謊 334
二、忠實原著的“直譯的方法” 340
三、《小河》中的劣敗心理 344
四、周作人探訪日本“新村” 347
五、周作人設立新村支部 351
六、新村運動風行一時 355
七、鬍適批評新村運動 359
八、鬍適批評工讀主義 362
九、來自魯迅的質疑否定 366
十、“新村”夢想的退潮幻滅 372
後記 一校一刊的研究曆程/376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爛人寫爛書

评分

爛人寫爛書

评分

史料方麵都還不錯,不過寫法上有問題,讀起來很費勁,寫曆史不是史料的集閤

评分

《新青年》雜誌的編著記錄,以及其編者陳獨秀同鬍適、錢玄同、劉半農、周氏兄弟等人為此而起的種種閤作與紛爭。文人意氣,往往難以長久成事。文筆方麵,書中敘述較瑣碎散漫。

评分

脫齣窪地專業的飯碗另起一套講述,讓人感到非常清新。材料方麵廣攬博搜,而且一視同仁地作批判性處理,對北大初期的人事鬥爭(“某籍某係”)有不少探本之論,主流敘事一直影影綽綽的人們形象也越發清晰(章士釗、高一涵、馬敘倫、瀋尹默、湯爾和)。價值訴求固然果斷以至於武斷,不過最大缺憾還是在於寫作技術太不講究,漫漶拉雜,對人的理解也太粗放。如果精心修繕成對早期北大作人事考證的文集,或許會是一部足以紮破無數大謊的鋼針似的著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