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糾葛與本土中國性

“南洋”糾葛與本土中國性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廣東人民齣版社
作者:硃崇科
出品人:
頁數:336
译者:
出版時間:2014-4-1
價格:46.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18093017
叢書系列:中國新文學批評文庫
圖書標籤:
  • 文學
  • 硃崇科;本土性;新馬華文文學;譜係學;“南洋”
  • 新馬華文文學;文學評論;本土性
  • 東南亞
  • 硃崇科
  • 文學評論
  • 文學研究
  • 文學批評
  • 南洋
  • 糾葛
  • 本土
  • 中國性
  • 文化認同
  • 曆史變遷
  • 族群關係
  • 身份建構
  • 跨域互動
  • 社會變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這本書搜集瞭作者近年對馬華及新華文學的反思及建言,如書名副題所言,重點置於邊緣放逐,“南洋”虛構,本土迷思三方麵。硃對以往的馬華文學論述作瞭相當豐富的介紹;從方修到楊鬆年、王潤華、黃錦樹,他都能指齣各傢的特色,並提齣一己看法。同時他也討論馬華老少作傢,如鬱達夫、英培安、吳耀宗等人的作品;行有餘力,他更涉獵曾毓林、唐正明、九丹等通俗作傢及文化現象。以外來者的身份對在地文學作考察,硃的態度不卑不亢,堪稱是有心人。”

著者簡介

硃崇科教授,1975年7月生於山東臨沂,2005年5月19日獲得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學位,2005年6月以“百人計劃”副教授人纔引進執教於中山大學中文係。2007-2008年曾赴美國巴德學院(Bard College)擔任交換教授。2011年底轉任中山大學亞太研究院教授至今。2013年2-7月擔任颱灣東華大學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20世紀中國文學、華語語係文學、文學理論。獨著有:1《本土性的糾葛——邊緣放逐∙“南洋”虛構∙本土迷思》(颱北唐山齣版社,2004)、2《張力的狂歡——論魯迅及其來者之故事新編小說中的主體介入》(上海三聯書店,2006)、3《考古文學“南洋”——新馬華文文學與本土性》(上海三聯書店,2008)、4《身體意識形態——論漢語長篇(1990- )中的力比多實踐及再現》(中山大學齣版社,2009)、5《魯迅小說中的話語形構——“實人生”的梟鳴》(人民齣版社,2011)、6《華語比較文學:問題意識及批評實踐》(上海三聯書店,2012),單篇論文120餘篇。

圖書目錄

我的批評觀
代序:我的批評觀
緒論: “本土性”的緣起、化用與艱難
【文學空間詩學的可能以及悖論】
輯一:反思本土性
本土性的糾葛——淺論 “馬華文學史”書寫的主綫貫穿
在場的缺席——從本土研究看馬華文學批評提升的可能維度
從部分缺席到集體失語——試論馬華本土文學批評貧弱的原因
書寫策略:尷尬與超越之間的遊走——以《新加坡華文文學史初稿》為中心論新華文學的定位
輯二:個案觀照
新加坡中心:鏡像再現、敘事策略及之外——解讀英培安的一種嚮度
無序之序——破解吳耀宗書寫的一種讀法
丈量旁觀與融入的距離——鬱達夫放逐南洋心態轉變探因
消解與重建——論《大話西遊》中的主體介入
艱難的現代性與無奈的本土化——解讀《星洲日報》之《現代戲劇》
輯三:中國性與本土性
颱灣經驗與黃錦樹的馬華文學批評
吊詭中國性——以黃錦樹個案為中心
“去中國性”:警醒、迷思及其他——以王潤華和黃錦樹的相關論述為中心
看與被看:中國女人和新加坡的對視
——以《烏鴉》與《玫瑰園》為例論 “新移民文學”中的新加坡鏡像
輯四:它山之石的解讀
新 “新”視角與後殖民解讀
——試論王潤華《華文後殖民文學——本土多元文化的思考》
本土書寫——淺評楊鬆年《戰前新馬文學本地意識的形成與發展》
馬華文學:為何中國,怎樣現代?——評黃錦樹《馬華文學與中國性》
“重訪”方修:承繼與再續——評《方修研究論集》
立馬昆侖與 “極目南方”——評許文榮的《極目南方》
馬華文學: “經典”消解與建構
附錄:印象“南洋”
那些熱帶的邊緣的激情與焦慮
繁復的單調:新加坡乾淨的吊詭“哲學”
林文慶和魯迅的經濟(人格)衝突
國大:以何為大?
“怕輸”的文化傳遞及其對策
言論空間的開創與遊戲規則
“雙語教華文” :在近利與遠憂之間
泰國詩兩首
參考書目
附錄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我的批评观 于我而言,某种意义上说,选择批评,尤其是学术作为一种志业,首先是“中文系更多培养学者”的直接证明之一(但身上的文青气似乎隐约可闻,未曾散尽),当然更重要的促发却还是自己的内心“抉择”。说“抉择”貌似夸张,其实不然——因为出身贫寒的我如果不是因为...

評分

我的批评观 于我而言,某种意义上说,选择批评,尤其是学术作为一种志业,首先是“中文系更多培养学者”的直接证明之一(但身上的文青气似乎隐约可闻,未曾散尽),当然更重要的促发却还是自己的内心“抉择”。说“抉择”貌似夸张,其实不然——因为出身贫寒的我如果不是因为...

評分

我的批评观 于我而言,某种意义上说,选择批评,尤其是学术作为一种志业,首先是“中文系更多培养学者”的直接证明之一(但身上的文青气似乎隐约可闻,未曾散尽),当然更重要的促发却还是自己的内心“抉择”。说“抉择”貌似夸张,其实不然——因为出身贫寒的我如果不是因为...

評分

我的批评观 于我而言,某种意义上说,选择批评,尤其是学术作为一种志业,首先是“中文系更多培养学者”的直接证明之一(但身上的文青气似乎隐约可闻,未曾散尽),当然更重要的促发却还是自己的内心“抉择”。说“抉择”貌似夸张,其实不然——因为出身贫寒的我如果不是因为...

評分

我的批评观 于我而言,某种意义上说,选择批评,尤其是学术作为一种志业,首先是“中文系更多培养学者”的直接证明之一(但身上的文青气似乎隐约可闻,未曾散尽),当然更重要的促发却还是自己的内心“抉择”。说“抉择”貌似夸张,其实不然——因为出身贫寒的我如果不是因为...

用戶評價

评分

太抽象瞭,基本上不知道在說啥。也沒有結閤作品來分析,看的我很暈。 我真的盡力瞭,看不懂,我更在意文學性的評論,不是理論性的評論(我在說些什麼)太上層結構瞭,對於門外漢來說太睏難瞭。

评分

單篇論文有不錯的,但是好多問題都覺得沒說清楚,纏纏綿綿的,說起黃錦樹的問題的時候,幾個關鍵詞在不斷地重復,重復就重復吧,關鍵是有個站的住腳的論證也好啊,論證過程幾乎全無。

评分

單篇論文有不錯的,但是好多問題都覺得沒說清楚,纏纏綿綿的,說起黃錦樹的問題的時候,幾個關鍵詞在不斷地重復,重復就重復吧,關鍵是有個站的住腳的論證也好啊,論證過程幾乎全無。

评分

讀這本的起因是讀完黃錦樹的《雨》,感覺耳目一新奇好無比,就想找一些相關論文看(就像看瞭喜歡的劇目就還想看同人文的感覺)。 懷著這樣的心態讀『南洋』糾葛,主要閱讀的是關於黃錦樹的部分,挺好的。 起初提綱挈領的部分中,論述有些糾纏重復的感覺,或許是要“反復強調”?重點閱讀瞭的部分也有前後相似的感覺。行文紮實,南方風情的論述,也算彆開生麵。

评分

太抽象瞭,基本上不知道在說啥。也沒有結閤作品來分析,看的我很暈。 我真的盡力瞭,看不懂,我更在意文學性的評論,不是理論性的評論(我在說些什麼)太上層結構瞭,對於門外漢來說太睏難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