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1917年张勋复辟前后的中国社会为主要关注点,以严谨的态度,探讨了此一时期政坛的现状,包括是否对德宣战,如何受到国际社会的影响,张勋复辟前后军人集团、文人集团的反应等等史事,读来既有趣味性又兼具学术性。在此基础上,张鸣老师在行文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在制度不健全的条件下,推进社会的进步?执政者在面对不完善的游戏规则时,尽力弥补制度的漏洞还是采取厚黑的手段,哪一种更能实现其执政理念?
张鸣,浙江上虞人,长于北大荒。出生赶上鸣放,故曰:鸣。窦文涛评道:一出生就是右派。年幼时最大的理想是做图书管理员,好每天有书看。及长,幻想当作家,变成文学青年。一辈子养过猪,做过兽医,大学学的是农业机械,最后误打误撞,成了大学教历史的老师,众人眼中的学者。一生坎坷无数,碰壁无数,头撞南墙不回头,不是墙破,就是我亡。由幼及长,从黑板报算起,写过的文字无数,黑板报都擦了,小说都烧了,所谓的学术文字和随笔评论,留下来的比较多,有些变成铅字,好像有十几本了,均遗憾多多。年过五十,没有长进,再活五十年也许能好些。
算起来,我也可说是张鸣的老读者了,从早年的《历史的坏脾气》开始,他的历史散文系列,已读过不少。这些年他的脚步一直在中国近代史一块儿转悠,我也亦步亦趋,从《军阀与五四》、《辛亥,摇晃的中国》等书一路跟来,颇受教益。如今,其新作《共和中的帝制》出版,我自然也是...
评分如果你对民国的历史有兴趣,如果你喜欢严谨的历史读物,那么《共和中的帝制》定能合你的胃口吧。张鸣是位严谨的学者,他规规矩矩的叙述历史,佐以大量的注释,尽可能地让我们看到过去真实和完整面貌,当然,历史永远没有完全的真实。 民国在我的印象里,是漫漫血色...
评分张勋复辟之事在民国时代实在是不甚起眼,但又确实有着深远影响。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全国性的保皇派夺权运动,专门讨论的书籍却并不多见。因而我在读前对此书是有很大期待的。然而本书也只是差强人意,以下还得多牢骚两句。 本书的阅读体验还算不错,虽然字里行间能够隐隐感...
评分追张鸣先生的书,已经好几本了,最先是理想国出的《辛亥:摇晃的中国》和《北洋裂变》,再到《重说中国近代史》,后来陆续读了他的几本历史随笔,直到这本《共和中的帝制》。 这本书与《辛亥》风格相近:主题突出,都是围绕一个相对集中的历史事件展开的专题性写作,文笔随意...
评分如果你对民国的历史有兴趣,如果你喜欢严谨的历史读物,那么《共和中的帝制》定能合你的胃口吧。张鸣是位严谨的学者,他规规矩矩的叙述历史,佐以大量的注释,尽可能地让我们看到过去真实和完整面貌,当然,历史永远没有完全的真实。 民国在我的印象里,是漫漫血色...
历史也是有血有肉的,不能简单地用一句“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敷衍了事。
评分这是我购买的第一本电子书,这也是我读的第一本张鸣先生的书,感觉语言不会非常高山流水,见解也并非如畅销书那样下里巴人,史实描述偏少了一些,情绪宣泄偏多了一点,就如书中对因言获罪的读书人满怀同情,对赤化中国无比忧心,多是诛心之论;最可堪玩味的是时至今日,他对帝制还是暧昧两可的态度,果真是无畏前行啊。
评分近代史读本。从张勋崛起到出殡。报章小文。
评分张勋复辟周边的事件,看似滑稽的历史倒退,其中也有合理的因果和错综的利益博弈,毕竟其他军阀都是同意的,老百姓都是欢呼的
评分【2014.7.12~7.19】紧锣密鼓的读完。一听说这书写张勋复辟,就觉得题材太窄,好玩儿不了,本没打算读,现在却庆幸读了此书,不然真是错过一本好书。对历史的成见害死人,进步史观害死人,我们总是跟着某些狗屁学者想当然的把某些人与事想成了坏人坏事,其实很多时候,没你想的那么坏,也没你想的那么好。张勋有点野心,就因此被段祺瑞利用了,于是傻大憨直的就跑到北京赶走黎元洪,再请出溥仪复辟帝制,才12天又被段祺瑞讨逆打败,铸就段的三造共和之功。其实张勋不是多坏的人,甚至有群众基础,可惜心机不够,不但被段玩儿了,也让所有多年的弟兄离心离德。不过总算有个善终,就算败了,也不过是荷兰使馆里躲了一年多,出来做了寓公。读此书时便想到,读书既要有恭敬心,也要时刻质疑与批判,这才是学养精进的不二法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