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重要的战地记者、普利策得主代表作《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年度好书美国国家图书奖年度最佳非虚构作品最直接、残酷的战争场面,最动人、温情的感人细节即使在最绝望的城市,我们也要跑步呼吸,生活,积极乐观地面对所发生的一切。
戴斯特·费尔金斯被美国新闻界誉为“这个世代最重要的战地记者”,自1998年起持续报导阿富汗与伊拉克战事,曾担任《洛杉矶时报》新德里分社的社长;2007—2008年担任哈佛大学卡尔人权政策中心研究员,2010年加入《纽约时报》,持续在阿富汗及伊拉克等地进行采访报导,2012年加入《纽约客》。2009年凭借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的美军战地报导获普利策奖/2010年 因揭发阿富汗战争内幕,获得乔治·波尔克奖/两度获得美国国家杂志奖(2009/2011)及美国海外新闻协会奖。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视界。然而人类总是健忘。在某一历史事件发生之后,往往从最初的关注转向麻木,从而忘记去探寻这一切的起因、根源与始末。人们习惯于将“911”作为划分一系列事件的节点。一边厢,极端宗教分子和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抱持着消灭“异族”的偏见发起...
评分看这本美国战地记者关于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非虚构作品前,我很努力的想要去了解关于中东的一些常识性知识。这种努力的最终结果是,去年购买的一本《塔利班:宗教极端主义在阿富汗及其周边地区》依然平静的躺在我的书架上,这本稍微有些大部头的著作我想短期内我应该不会翻阅...
评分原著自不必说,一个资深记者,语言流畅,论述翔实,从附注中就能看出来他写书时职业新闻从业人员的严谨。 接下来就要说但是了。 但是,翻译的水准实在是不敢恭维,甚或有些令人恼火。(如果译者本人看到不要傲娇,我也是花钱买了书的,允许我发30块钱的火吧。) 总体评价:...
评分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视界。然而人类总是健忘。在某一历史事件发生之后,往往从最初的关注转向麻木,从而忘记去探寻这一切的起因、根源与始末。人们习惯于将“911”作为划分一系列事件的节点。一边厢,极端宗教分子和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抱持着消灭“异族”的偏见发起...
评分在阅读中真正地体会到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中人民的难言伤痛,人性宗教利益权利各种因素掺杂其中。战争将人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摧残殆尽,思想严重扭曲,有时杀人只不过为了一个随意的理由,暗杀和恐怖袭击处处可见,使得爆炸与死亡似乎已成为常态。 这才是真可怕的,一代代的人民...
最近看的又一本好书。
评分没有胜利者的战争,没有止境的战争。热爱足球的国度里,怎样生出玫瑰花。难倒整个世界的谜底,只是最后的一切都留在了这块不会离开的土地上。
评分啧啧!学习了,膜拜中。这可是作者式、个人化新闻事件报道,各种主观式慢慢结网,形成较为客观的全面叙述网络,有别于我们的新闻报道写作方式、角度与遣词造句模式。
评分杰作,好得没有办法描述。
评分文化冲突,种族冲突,经济利益冲突,太多的矛盾无法调和,压倒性的武力对比,也化解不能。东西方的冲突,在宗教分化之前的罗马时代起,延续至今,斗争了千年的人们,依然没能好好了解对方,彼此历史,彼此的文化,彼此的宗教,对立依然尖锐。伊拉克之战,成为又一次的十字军的东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