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类型

心理类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荣格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吴康
出版时间:2014-3
价格: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4713030
丛书系列:荣格作品集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荣格
  • 精神分析
  • 自我管理
  • 经典
  • 心理哲学
  • 心理
  • 思维
  • 心理学
  • 性格
  • 人格
  • 类型学
  • MBTI
  • 九型人格
  • DISC
  • 自我认知
  • 人际关系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荣格,是著名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1909年,弗洛伊德把他定为精神分析运动的法定继承人,称他为“王储”。1911年,在弗洛伊德的举荐下,荣格担任国际精神分析学地第一任主席。荣格大师一生致力于心理学研究,以意识与无意识、自我与自己为轴心,将不同时间、空间、文化、人性等结合成一个整体,构成他特有的巨大思想结构。他的分析心理学理论自成一家,成为举世公认的权威。荣格在性格哲学方面的研究,可以说填补了一大空白,从此,“性格决定命运”有了科学的哲学依据。

目录信息

1989年译本序



原序
导言
第一章 古代和中世纪思想史中的类型问题
第一节 古代的心理学:诺斯替教、德尔图良和奥利金
第二节 古代教会的神学论争
第三节 化体说的论争
第四节 唯名论和唯实论
第五节 路德与兹温格利之间关于圣餐礼的论战
第二章 席勒对于类型问题的观念
第一节 关于《美育书简》
第二节 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第三章 太阳神精神与酒神精神
第四章 人类性格区分中的类型问题
第一节 乔丹类型学概述
第二节 乔丹类型学的专门描述与批判
第五章 诗中的类型问题:斯比特勒的《普罗米修斯与埃庇米修斯》
第一节 斯比特勒类型学引论
第二节 斯比特勒的普罗米修斯与歌德的普罗米修斯的比较
第三节 和解象征的意义
第四节 象征的相对性
第五节 斯比特勒和解象征的本质
第六章 心理病理学中的类型问题
第七章 美学中的类型问题
第八章 现代哲学中的类型问题
第一节 詹姆斯的类型观
第二节 詹姆斯类型观点中特有的对立范畴
第三节 詹姆斯类型观的总体批判
第九章 传记中的类型问题
第十章 类型总论
第一节 绪言
第二节 外倾型
第三节 内倾型
第十一章 定义
1.抽象作用(abstraction)
2.感情(affect)
3.感触性(affectivity)
4.统觉(apperception)
5.古代式(archaism)
6.同化(assimilation)
7.态度(attitude)
8.集体性的(collective)
9.补偿(compensation)
10.具体化(concretism)
11.意识(consciousness)
12.建构(constructive)
13.分化(differentiation)
14.自我(ego)
15.对立形态(Enantiodromia)
16.外倾(extraversion)
17.幻想(fantasy)
18.情感(feeling)
19.功能(function)也可参见“优势功能”inferior function条
20.观念(idea)
21.认同作用(identifcation)
22.同一(identity)
23.意象(image)
24.个体(individual)
25.个性(individuality)
26.个性化(individuation)
27.劣势功能(inferior function)
28.本能(instinct)
29.内向投射(introjection)
30.内倾(introversion)
31.直觉(intuition,拉丁语,源于intueri,观看或洞视)
32.非理性(irrational)
33.欲力(libido)
34.客观层面(objective level)
35.定向(orientation)
36.神秘参与(participation mystique)
37.权力情结(power-complex)
38.投射(projection)
39.理性的(rational)
40.还原(reductive)
41.自身(self)
42.感觉(sensation)
43.灵魂(soul)
44.灵魂-意象[(soul-image),阿尼玛/阿尼姆斯(Anima/Animus)]
45.主观层面(subjective level)
46.象征(symbol)
47.思维(thinking)
48.思想(thought)
49.类型(type)
50.无意识(unconscious)
51.意志(will)
结语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我是一个非常内倾的人,对于外倾的心理类型的感受不是很了解。最近看《心理类型》迷茫的想要放弃。因为了解外倾的特点的时候,其实是在动摇自己的世界,有一种自我建立的信仰体系崩塌的感觉。这种感觉只要我试着去分析外倾的人的心理类型,他们的主观世界所建立的评价体系的时...  

评分

荣格一生都在思索无意识和种种人生的神秘现象,他说:“我的一生是无意识自我实现的历程。” 荣格与弗洛伊德的根本分歧,在于对无意识范畴的不同界定。无意识是精神分析流派的核心概念。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有两层含义:一指人的本能欲望,一指本能欲望的压抑。并且弗氏一再强...  

评分

我是先读完后面的心理类型分类的基础,又开始从头阅读的。 这周的子夜阅读主题是“导言” 荣格在导言中提出分析人性格类型的难度的直接来源是次生性格,这种性格的产生在心理学意思上是对心理发展的平衡,但也正是这个内容让分别人类的性格类型,尤其是自己的心理类型更加困难...  

评分

“我们越是回溯历史越是发现个性消失在集体性的笼罩之中。” ““信仰准则”太过狭隘了,并且不允许独立的活动。” “诺斯替教坚信知识的价值。” 德图尔良,罗马天主教创始人,知性的牺牲。 “一旦他持有了一种观点,就必定会追索出它的每一个结论,就像是被魔鬼驱使着一般,...

用户评价

评分

本应是一本很厉害的书,可翻译还是有一定问题,有基础的人读起来还是觉得艰涩,所以扣一星

评分

荣格思想的简单归纳,第一,潜意识不是只是,也不是主要是关于性的,这是他和弗洛伊德的主要分歧;第二,潜意识是人类集体的、历史的积淀,这是荣格的主要贡献;第三,人类应该正视、接纳自己的潜意识,从而实现“自性”,这是荣格对于东方哲学的借鉴;第四,意识和无意识融合之道,在于使用“象征”,或者“游戏”功能,这是荣格给人类心理的发展指出的方向,但是这一思想尚属一种猜测,他对此没有做出具体说明。

评分

选读《类型总论》,读跪了。荣格说“我不想用案例来增加读者的负担。”,老头子坏的很啊。

评分

心理类型史论…… 荣格的infj功能平衡得太好了,我现在还是个不够成熟的infj,太急于判断了,只想读第十章类型学总论……不够扎实。感觉还是更喜欢《天生不同》,我觉得《天生不同》像是一个完美的infj~ 人格只是倾向。16型人格只是一个参考。每个人的八维功能都不一样~成熟的人会因为平衡而显出多面人格,不成熟的人会因为犹豫而显出多面人格,天生优势,也可能后天压抑,天生劣势,也可能后天补足,人格面貌就更加复杂了……mbti基于测试者的自我判断,如果被测者对自己的认知模糊,那么结果也会复杂多变。相同的可能吸引,不同的也可以互补,因为爱,彼此可以互相理解,互相改变。

评分

算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