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作格动词的历史演变研究

汉语作格动词的历史演变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宋亚云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
出版时间:2014-3
价格:60.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23622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语言学
  • 语法研究
  • 歷史演變
  • 作格
  • 现代汉语
  • 汉语
  • 古漢語
  • 動詞分類
  • 汉语语法
  • 作格
  • 动词
  • 历史语言学
  • 语言演变
  • 句法学
  • 中国语言学
  • 历时研究
  • 功能语法
  • 认知语言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以上古汉语的作格动词为研究对象,并结合百年来有关上古汉语动词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得失,适当借鉴国内外有关作格动词研究的方法理论和研究成果,在对上古汉语作格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的基础之上,初步提出了一个上古汉语动词三分体系:及物动词、作格动词和不及物动词。本书对每一类都进行了次类划分,并解释了各类动词相互转化的类型和演变机制。对作格句和反宾为主句、活用使动句的纠葛和关系,本书也进行了考辨和区分。本书还分三类描写了汉语作格动词从上古到中古的历史演变,勾勒了各类作格动词的大体演变趋势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本书指出作格动词的这种演变趋势和汉语动结式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宋亚云,男,湖北应城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博士后。主要从事汉语史研究。

目录信息

目 录 3
第一章 绪论(17000字左右) 6
1.1 写作缘起 6
1.2 相关研究综述 7
1.2.1 三大语言学派对作格的研究 7
1.2.2 汉语作格动词研究述要 8
1.2.3 作格动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0
1.3 研究方法 13
1.3.1 以往研究方法的回顾 13
1.3.2 本书研究方法 15
1.4 研究材料 16
1.4.1 语料选择范围 16
1.4.2 关于语料选择与处理的补充说明 16
1.5 本书结构安排 17
第二章 设立作格动词的理由及上古汉语动词三分体系 19
2.1 为什么要在上古汉语词类系统中设立作格动词 19
2.1.1 马建忠(1898)《马氏文通》的"外内皆可,在所驱遣"说 19
2.1.2 陈承泽(1922)《国文法草创》的"致动"、"意动"说 20
2.1.3 高名凯(1957)《汉语语法论》"内动""外动"无别说 21
2.1.4 李佐丰(1983)的先秦汉语自动词体系 22
2.1.5 管燮初(1994)《<左传>句法研究》的动词三分体系 25
2.1.6 崔立斌(2004)《孟子词类研究》的动词两分体系 26
2.1.7 殷国光(1997)《<吕氏春秋>词类研究》的两分和兼类 27
2.1.8 张猛(1998/2004)对两分体系的扬弃及其三分设想 28
2.1.9 易福成(1999)的谓词四分体系 29
2.2 本书关于上古汉语动词分类体系的初步设想 29
2.3 各类动词介绍 31
2.3.1 粘宾动词Vt :宾语不可悬空的动词 31
2.3.2 中性动词V? :宾语可以悬空的动词 32
2.3.3 不及物动词Vi 43
第三章 上古汉语作格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原有11万字,删减为7万字) 61
3.1 上古汉语作格动词的定义和范围 61
3.1.1 以往关于作格动词的定义和范围 61
3.1.2 本书关于作格动词的定义和范围 64
3.2 作格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 66
3.2.1 最常见句法特征:用于AVO和SV句式 66
3.2.2 作格动词的语义特征 101
3.2.3 作格动词和中性动词句法语义特征对比分析 106
3.2.4 作格动词的其它句法语义特征 108
3.2.5 从被动标记的添加看中性动词和作格动词的区别 115
第四章 反宾为主、使动用法与作格动词句(原有4万5000字,删减为3万6000字) 120
4.1 概述 120
4.1.1 反宾为主 120
4.1.2 临时活用 122
4.2 不及物作格动词句与"反宾为主"类受事主语句的纠葛 124
4.2.1什么是"反宾为主"的句法 124
4.2.2 既往之研究 128
4.2.3 个案研究 130
4.2.4 小结 139
4.3 及物作格动词句与属于活用的使动句的纠葛 141
4.3.1使动用法研究概述 141
4.3.2《吕氏春秋》的使动用法 146
4.4 上古汉语的动词系统小结 148
第五章 作格动词从上古到中古的演变(原有12万字左右,删减为万字) 152
5.1 概述 152
5.2 "破"类强及物性作格动词的及物性逐渐减弱 153
5.2.1 破 153
5.2.2 败 160
5.2.3 灭 166
5.2.4 断 173
5.2.5 绝 179
5.2.6 折 185
5.2.7 裂 191
5.2.8 残 194
5.2.9 毁 198
5.2.10 成 205
5.3 "出"类弱及物性作格动词的及物性进一步减弱或者丧失 210
5.3.1 出 210
5.3.2 退 215
5.3.3 去 216
5.3.4 起 221
5.3.5 坏 226
5.3.6 活 232
5.3.7 怒 235
5.4 "正"类作格动词(由形容词发展而来)逐渐脱离作格动词的范畴 238
5.4.1 正 238
5.4.2 平 241
5.4.3 固 244
5.4.4 明 246
5.4.5 乱 249
5.5 小结 253
5.6 作格动词的其它演变特点 255
5.6.1 兼语式"俾/使/令(+NP)+作格动词"增多 255
5.6.2 新兼语式"V1+NP+作格动词"增多 257
5.6.3 作格动词做定语增多 259
5.7 作格动词的历史演变与汉语动结式的形成 260
5.7.1 特点总结 260
5.7.2 作格动词使动用法的衰退与动结式形成的关联 261
5.7.3 余论 261
第六章 作格动词的演变与汉语动结式的形成 263
6.1 汉语动结式研究述评 263
6.1.1 以往关于产生时代和判断标准的各种意见 263
6.1.2 重谈判断动结式的标准问题 277
6.1.3关于动结式研究的材料问题 285
6.2 从作格动词的历史演变看述补结构在汉代的产生与发展 285
6.2.1 概述 285
6.2.2 从《史记》与先秦文献的比较和《史记》的内部差异看西汉的动结式 286
6.2.3 东汉七方面的证据 296
第七章 结语 327
参考文献 330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我的听课感受 宋亚云(汉语史 2002 级博士) 有人说北大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两年前,我来到了北大。 如今,匆忙的博士阶段倏忽将逝,听课的感受却依然历历在目。在即将告别 小巧而精致的未名湖畔、消身于温馨而博大的图书馆时、在所有对北大往事的淡 忘即将来临之时,我不禁想...

评分

我的听课感受 宋亚云(汉语史 2002 级博士) 有人说北大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两年前,我来到了北大。 如今,匆忙的博士阶段倏忽将逝,听课的感受却依然历历在目。在即将告别 小巧而精致的未名湖畔、消身于温馨而博大的图书馆时、在所有对北大往事的淡 忘即将来临之时,我不禁想...

评分

我的听课感受 宋亚云(汉语史 2002 级博士) 有人说北大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两年前,我来到了北大。 如今,匆忙的博士阶段倏忽将逝,听课的感受却依然历历在目。在即将告别 小巧而精致的未名湖畔、消身于温馨而博大的图书馆时、在所有对北大往事的淡 忘即将来临之时,我不禁想...

评分

我的听课感受 宋亚云(汉语史 2002 级博士) 有人说北大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两年前,我来到了北大。 如今,匆忙的博士阶段倏忽将逝,听课的感受却依然历历在目。在即将告别 小巧而精致的未名湖畔、消身于温馨而博大的图书馆时、在所有对北大往事的淡 忘即将来临之时,我不禁想...

评分

我的听课感受 宋亚云(汉语史 2002 级博士) 有人说北大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两年前,我来到了北大。 如今,匆忙的博士阶段倏忽将逝,听课的感受却依然历历在目。在即将告别 小巧而精致的未名湖畔、消身于温馨而博大的图书馆时、在所有对北大往事的淡 忘即将来临之时,我不禁想...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