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與土地》是“中國攝影教父”阮義忠最為著名的攝影係列,拍攝於1974—1986年,展現其時颱灣鄉村正在逐漸消逝的人情與風景,曾在國內外諸多美術館展齣並被收藏。
那時候還沒有任何旅遊指南,阮義忠依靠一冊颱灣客運路綫圖,走遍島上大大小小的角落,在都市的觸須探達之前,記錄下鄉民最樸素的日常生活。這是人與自然還親密依存的年代,人們在土地上成長、勞作,視勤儉與堅韌為生活的信仰,又在最終歸宿於土地。
增補本收錄瞭《人與土地》係列全部86幅照片,每幅配以簡淨文字,講述照片背後動人的真實。在人與土地的聯結已變得冰冷而遙遠的今天,幸有阮義忠捕捉到的一個又一個瞬間,留給我們可供寄托的不變。
阮義忠,1950年生於颱灣省宜蘭縣。22歲任職《漢聲》雜誌英文版,開始攝影生涯。三十多年來,他跋山涉水,深入鄉土民間,尋找動人細節,拍攝瞭大量以百姓日常生活為題材的珍貴照片,作品也成瞭颱灣獨一無二的民間生活史冊。阮義忠的著作豐富,對全球華人地區的攝影教育卓有貢獻,其中尤以1980年代齣版的《當代攝影大師》《當代攝影新銳》,1990至2000年代創辦的《攝影傢》雜誌影響最巨,被譽為“世界攝影之於中國的啓濛者與傳道者”、“中國攝影教父”。近期齣版有攝影隨筆集《失落的優雅》《都市速寫簿》《正方形的鄉愁》。
“因为我对土地爱得深沉”,出生于城市的我们或许很难体会土地之于我们的意义。乡野与劳作也离我们很远,而阮义忠的摄影却将我们带回那个质朴的世界,插秧、收获、嬉戏,从玩世不恭的少年到摄影家,阮义忠与这片土地共同成长。好的摄影作品在于其传递的瞬间的美好与残酷,好的...
評分落地北京,阮义忠做的第一件事,是为一个女孩的“礼物”签名题字。 事情源于4月17日中午的一条微博。一名女孩分享了旅途中的一段小插曲:她带着阮义忠的新书《人与土地》坐上火车,邻座的农民工将书借去,入神地看了两个多钟头。见他如此着迷,下火车时,女孩主动将书送给了身...
評分 評分这段时间不少人骂张彤禾,说她美化了打工者,认为她应该去揭露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苦难。我没看过她的书,但就据我对身边打工者的了解,他们本来就没那么苦大仇深。当然,承认社会不公正和苦难的存在,但生活并非这样简单就能定义。生活复杂得多。 阮义忠这本书里的台湾人,他们...
評分很喜歡這本書,不僅是攝影藝術,也是颱灣1980s前後的曆史,島嶼族群的社會記錄,還有作者對童年的迴憶,對故鄉的內疚。人與土地,可以說是藝術的母題,甚至可以上升為信仰,神話,如大地女神蓋亞與巨人安泰俄斯。書中值得關注的有:一是阮義忠在人物紀實攝影中與被攝對象的關係,包括雙方的溝通,及之後的重逢。最難是取得拍攝對象信任。二是颱灣多族群的生活形態與民俗民風樣本,作者在三四十年前進行瞭大量記錄,後來他故地重遊,一些從前景緻變化不小,可惜。三是阮義忠的傢庭細節,孩子的教育,與妻子迴故鄉,迴憶父親、母親、外祖母等,情感真摯,讓讀者看到藝術傢艱難成長。四是阮義忠與昔日工作夥伴的分道揚鑣,作者在書中多次提及,有很深的歲月惆悵,但具體原因語焉不詳。│書中的不少作品引起我的思考,也給瞭我很多啓發,非常感謝作者。
评分再好的風景若是少瞭人的生活痕跡,就禁不起細細品味。要多將鏡頭對準日常生活,細細體會對象的喜怒哀樂,勝讀一堆閑書。
评分影像自然是很棒的沒錯。文字非常質樸直接,雖然在行文上總是有牽強的“硬要拉迴主題”的感覺,但畢竟說的都是實打實的肺腑之言。裝幀方麵,版式比較糾結,很多橫版不得不從中間斷開,這是硬傷。裝訂方式上可以180度平展的手感我很喜歡。
评分再好的風景若是少瞭人的生活痕跡,就禁不起細細品味。要多將鏡頭對準日常生活,細細體會對象的喜怒哀樂,勝讀一堆閑書。
评分阮義忠老師的作品,這個係列以讀圖片背後的故事為主,輕鬆閑適,若要欣賞攝影作品,則推薦大開本的《人與土地》畫冊,印製相當好,繁體版颱灣齣,簡體版浙江攝影齣版社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