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1995年7月美国芝加哥市遭遇的造成700余人非正常死亡的热浪为研究对象,作者结合具体的事件背景,提出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孤独中去世?进一步的相关问题是,人应该如何有尊严活着和死去。作者通过对城市家庭传统、邻里关系、公共政策、新闻报道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剖析,探讨了造成灾害的社会因素。这一深入并富有解释力的社会剖析,使此个案研究具有典范性的指导意义。
1995 年7 月中旬,一场高温热浪袭击了芝加哥。在短短的一个星期左右(7 月14 日至20 日) ,有700 余人因为高温中暑而死亡。芝加哥一度成为“死亡城市”(the city of death) 。下面是芝加哥居民惊心动魄生死经历的几个镜头: 玛格丽特·奥蒂茨在自己家里开设了一个小型的幼儿园。星...
评分 评分1995 年7 月中旬,一场高温热浪袭击了芝加哥。在短短的一个星期左右(7 月14 日至20 日) ,有700 余人因为高温中暑而死亡。芝加哥一度成为“死亡城市”(the city of death) 。下面是芝加哥居民惊心动魄生死经历的几个镜头: 玛格丽特·奥蒂茨在自己家里开设了一个小型的幼儿园。星...
评分第四章 公共关系治理 1.政府如何不作为地解决公共危机 2.好像没了,因为没看到传媒的作用在哪里 第五章 引人注目的城市:灾难中的新闻机构和发言人 1.记者:总在框架中写新闻,并有路径依赖行为 2.图片,确实重要,但未能促进新闻完成其目标的图片就可疑了 3.记者只借他人只口...
评分201406. 不评价翻译,但原作的问题意识、研究视角、方法和社会关怀值得借鉴。201801. 最近两次为了产品开发而进行的research,似乎才真正让我对社科研究有了进一步的体悟。接近最实际的问题,才能有自己的提炼和评论。相比起来,我真是羡慕雪雪的文字功力。我自己,怕不是荒废,而是从未掌握这种笔力。
评分问题很好,有与涂尔干以及城市社会学学者们的理论对话,再加上芝加哥严重的种族隔离背景。喜欢第二章对社区生活与独居老人的比较研究,可惜经验材料并不深入。后面几章写的却有点像公共政策研究……
评分翻译太糟糕了,可怕!!!! 几乎每页都有错误!!! 不仅很多专业词汇被错译,还有好几处把整个原句意思都译反掉的。 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经典的书不让业内的人负责翻译,很砸商务印书馆的招牌。
评分201406. 不评价翻译,但原作的问题意识、研究视角、方法和社会关怀值得借鉴。201801. 最近两次为了产品开发而进行的research,似乎才真正让我对社科研究有了进一步的体悟。接近最实际的问题,才能有自己的提炼和评论。相比起来,我真是羡慕雪雪的文字功力。我自己,怕不是荒废,而是从未掌握这种笔力。
评分详细描述了1995年芝加哥热浪事件中,孤独离世的老人、政府职能部门和媒体三个方面的不同反应,且进行了相关分析。但更像是一个引人思考的深度新闻分析节目,而不是学术作品,中间很少对于理论和其他研究的讨论。大概此文最大的影响是将持续高温这种非突发性的极端天气列入到对灾难的讨论中来,从而展开对社会公共管理的分析和批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