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气质

中国人的气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东方出版社
作者:(美)明恩溥
出品人:
页数:306
译者:刘文飞
出版时间:2014-6
价格:33.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607197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外国人看中国
  • 明恩溥
  • 中国研究
  • 随笔
  • 历史、人文、社会
  • 美国
  • [美]明恩溥
  • 文化
  • 民族性格
  • 中国文化
  • 国民性
  • 文化研究
  • 社会学
  • 历史
  • 心理学
  • 传统文化
  • 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好面子、缺乏公共责任心、缺乏诚信、喜猜忌、保守、节俭过分等为现代社会所痛贬的毛病,早就存在于中国人骨子里了。这本成书于百年前的名作,今又译印,只为唤起人们对固有的“劣根性”进行自觉的反省和改造。

作者简介

明恩溥(1845—1932),美国公理会来华传教士。1872年来华,最初在天津,1877年到鲁西北赈灾传教。他在中国生活了50余年,熟悉中国的国情,了解中国民众的生存状况。他不仅帮助推动美国于1908年正式宣布退还“庚子赔款”的半数(计1160余万美元)给中国以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还促使赔款落实在与民众生活关系更为密切的领域,影响了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变革。明恩溥的代表作有《中国人的气质》、《中国乡村生活:社会学的研究》。

目录信息

引言
第一章面子
第二章节俭
第三章勤劳
第四章礼节
第五章漠视时间
第六章漠视精确
第七章误解的才能
第八章拐弯抹角的才能
第九章灵活的固执
第十章智力混沌
第十一章神经麻木
第十二章轻视外国人
第十三章缺乏公共精神
第十四章保守
第十五章漠视舒适和便利
第十六章生命力
第十七章忍耐和坚韧
第十八章知足常乐
第十九章孝顺
第二十章仁慈
第二十一章缺乏同情心
第二十二章社会台风
第二十三章相互负责和遵纪守法
第二十四章互相猜疑
第二十五章缺乏诚信
第二十六章多神论、泛神论和无神论
第二十七章中国的真实状况一起当今需求
译后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作为一个在中国山东生活了多年的美国传教士,他对中国人素质的评价可谓贴切而中肯。读过这本书会发现,中国国民素质中最基本的一些因子,在今日仍然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解释很多现象和问题。 另外,明恩傅在痛批中国人各种陋习的同时,也深爱中国这一方土地和人们。...  

评分

现在看来,明恩溥的这本书应该叫做《19世纪的中国人》,里面说到中国人的很多特点,现在都趋于消失了。当然,在某些贫困落后的地方可能还会看到。 比如说到中国人节俭,使用任何一块布料,都能充分使之物尽其用。但现在,即便一个不那么喜欢炫富的人,都不可能节俭至此(家中...

评分

一本美国传教士写的书,已经100多年了。作者名叫Athur Smith,百度一下知道有个中国名字明恩溥。有两个翻译版本,我看的是梁顺根译的。英文书名应该是《Chinese Characteristies》,感觉译作"中国人的性格"更好一些,要不然又有人慨叹“中国人素质低”了。果不其然,百度相...  

评分

Arthur.H.Smith寫的《Chinese Characteristics》,新世界出版社翻譯成《中國人德行》。 書腰上介紹:“一部魯迅先生力薦立此存照的書籍,一部逼真描述中國人德行的書籍,一位在華居住22年的美國人的驚動世界之作。” 總之是本從前老美從自己覺得了解的角度看中囯人,然後中國...  

评分

一个独具慧眼细读中国经典的人,能在字里行间读出许多拐弯抹角地表达出来的欺骗、推诿和谎言。 ———明恩溥 《中国人的气质》是自己读的明恩溥第二本作品,他的另外一本译介过来的作品是《中国乡村生活》,他是一个传教士,在鲁北传教长达三十余年,在与中国接触过程中,对中...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百年前写的对中国人性格的剖析,到今天依然发现七八成并未改变。#2019-085-8.8分

评分

如果只看观点,未免会觉得偏激片面,并且很多的例证其实都是中国人与外国人打交道时的表现,并不具有说服力;但书中的很多视角都十分有意义,过了100年许多现象都还没有丧失意义,可见我们的民族性里面的某些劣根性多么难以根除。

评分

虽然写的是一百三十多年前的中国,现在,许多因贫困而存在的陋习已经随着人们的富裕而消失,但是依然有许多东西还存在在中国人的身上。不过,相较于那些似是而非的“正面评价”,这些“揭短”更能让我们正视自己,反思自己。

评分

在南京偶遇的书籍,今天看完。多久以前的观点,有一定的到位。

评分

如果只看观点,未免会觉得偏激片面,并且很多的例证其实都是中国人与外国人打交道时的表现,并不具有说服力;但书中的很多视角都十分有意义,过了100年许多现象都还没有丧失意义,可见我们的民族性里面的某些劣根性多么难以根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