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沉浸在一夜成名的兴奋中。“
2001年,理想主义者崔永元身陷抑郁症的折磨里。
2012年,准历史学者崔永元对《人物》记者说,他找到了一条能够让自己生死与之的道路——口述历史。他说,这让他舍不得死。
在10年间,他全身心投入这份事业,组织采访团队采访 4000多位老人,留下10多万小时影像资料。他和他的团队在和时间赛跑,发掘老人们的历史记忆,去接近历史真相,也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档案资料。
本书深度专访崔永元,听他讲内心的理想与忧患,讲这个时代与那个时代,讲生活与慈悲,还有他愿倾其一生之力做的口述历史之事业。
“要有足够的理解和胸怀,才能明白一个理想主义者。” 相对与其他的主持人来说崔永元可以说是人生赢家了。要地位有地位,要口碑有口碑,要知名度有知名度。可冥冥之中总有一种促狭的力量,暗暗把人的命运操纵,想要的得不到,得到的都不过如此,而你越是小心翼翼捧着的越要给你...
评分“要有足够的理解和胸怀,才能明白一个理想主义者。” 相对与其他的主持人来说崔永元可以说是人生赢家了。要地位有地位,要口碑有口碑,要知名度有知名度。可冥冥之中总有一种促狭的力量,暗暗把人的命运操纵,想要的得不到,得到的都不过如此,而你越是小心翼翼捧着的越要给你...
评分有所依有所寄托~有一件发自内心向往刻不容缓想要去做的事情就是幸福的~ 人总得有一个内心笃定坚信要去实现的梦想、一个一经提起就万分开心、心驰向往、仿佛此刻不做天理难容、愧对于心啊~ 很为崔能找到另之摆脱抑郁重燃梦想找到那个真正自己内心向往的事情而开心~ 坚持做...
评分真实的语言, 实在的人格。 对我来说, 如果不用这种真实的对话记录方式呈现, 多一份正经则会显得虚伪, 少一份完整则会显得愚妄。 本来,一个固执而有情节的人, 做着符合情节的事,就该这样, 会焦虑,会疲惫。 重要的是, 做着。
评分题目来自于电视节目《人物》对崔永元的评价,很多年了,我仍然记得。很多年了,我仍然记得初中生的我看《实话实说》的兴奋感,仍记得读《不过如此》的快乐。少年时,我是崔永元粉。 很多年后,看电视越来越少。关于崔叔的消息,仍然乐见。他依然是那个现实中的理想主义...
除了焦虑,他活在多少人理想中的状态
评分用对话形式呈现,对崔的想法有更多更直接的了解。书的标题跟内容很合适,对待生命中重要的事,以生命的重量来交付予之。
评分我有一事,生死与之。
评分这点拼凑还不足以成书吧,就算是丛书集成,每一本也是书,该郑重对之.阅读采访才确信,崔是真的喜欢周立波啊,从自己的想象中总觉得两人不搭调.
评分得承认,以前对崔永元的关注是有个人情感成分在的,因为喜欢以对君子之心的戏谑表达,而崔的姿态就恰恰好;这两年随着他开始投身于口述史相关工作,对他的看法反而更加客观起来 ——我始终坚持在经历过绝境的人身上更容易看到生命的本质,最终极的思考,而崔这次又是恰恰好。总之,喜欢他的质感,喜欢内心有光,挣扎而热情洋溢地活着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