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沉浸在一夜成名的兴奋中。“
2001年,理想主义者崔永元身陷抑郁症的折磨里。
2012年,准历史学者崔永元对《人物》记者说,他找到了一条能够让自己生死与之的道路——口述历史。他说,这让他舍不得死。
在10年间,他全身心投入这份事业,组织采访团队采访 4000多位老人,留下10多万小时影像资料。他和他的团队在和时间赛跑,发掘老人们的历史记忆,去接近历史真相,也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档案资料。
本书深度专访崔永元,听他讲内心的理想与忧患,讲这个时代与那个时代,讲生活与慈悲,还有他愿倾其一生之力做的口述历史之事业。
崔永元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做一件事儿总想完美致尽,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由此带来了焦虑,甚至抑郁症。他每天亢奋到凌晨2,3点,若不是牵挂女儿,他早己绝世而去。当抑郁症太严重,医生对他说,总有一件事让你留在这个世界。于是他选择了“口述历史”。 他做慈善,做公益 ...
评分没花多久就看完了这本书,事实上,这是近一段时间花费时间最短的书籍,不费劲,只浏览。很早之前在南方周末上看到小崔和北师大建立合作关系的报道,当时很想去当志愿者,可是还在读高中,所以这个浅浅的念头无限搁浅。那时候他刚刚起步,缺人手缺技术,口述历史的相关经验...
评分崔永元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做一件事儿总想完美致尽,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由此带来了焦虑,甚至抑郁症。他每天亢奋到凌晨2,3点,若不是牵挂女儿,他早己绝世而去。当抑郁症太严重,医生对他说,总有一件事让你留在这个世界。于是他选择了“口述历史”。 他做慈善,做公益 ...
评分题目来自于电视节目《人物》对崔永元的评价,很多年了,我仍然记得。很多年了,我仍然记得初中生的我看《实话实说》的兴奋感,仍记得读《不过如此》的快乐。少年时,我是崔永元粉。 很多年后,看电视越来越少。关于崔叔的消息,仍然乐见。他依然是那个现实中的理想主义...
评分真实的语言, 实在的人格。 对我来说, 如果不用这种真实的对话记录方式呈现, 多一份正经则会显得虚伪, 少一份完整则会显得愚妄。 本来,一个固执而有情节的人, 做着符合情节的事,就该这样, 会焦虑,会疲惫。 重要的是, 做着。
我有一事,生死与之。
评分身在国外被作业摧残的深夜 看来像是心灵鸡汤。书很短 人是好人 但是很多事情也不足为外人道也吧。对自己说加油。
评分用对话形式呈现,对崔的想法有更多更直接的了解。书的标题跟内容很合适,对待生命中重要的事,以生命的重量来交付予之。
评分身在国外被作业摧残的深夜 看来像是心灵鸡汤。书很短 人是好人 但是很多事情也不足为外人道也吧。对自己说加油。
评分说实话,觉得小崔这人真挺棒的,是种很博大的善良,施与的时候还会考虑你是否觉得领受起来很舒服。口述历史很有意义,即兴表演也够有趣,慈善事业做的低调又有实效,甚至前阵子关注抑郁症患者的事儿也让我觉得很敬佩。另外很重要的是,访谈者和稿子都很有水平,这才衬得出来被访者的品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