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游记,不是劝你扔下生活背上背包出门看世界的心灵鸡汤。作者艾小柯经历独特,从中国北方的一座小城到美国、澳大利亚留学旅居多年,她用一双孩子的眼睛观察异国的大千世界,探索异乡的历史、文化和城市气质。她曾长时间生活的两个城市——新奥尔良和旧金山,是独具特色的美国文化重镇;之后搬去澳大利亚,又对悉尼和墨尔本有深入的触碰。她不作走马观花式的猎奇记录,而是在认识这些城市的过程中成长,在缓慢的日常生活中逐步摸索人与空间的关系,异乡与故乡之间的两难抉择。她在文字的丛林里寻根溯源,从异乡的角度反思流浪,寻找故乡。她提出了艰难的问题,并试图为这些问题寻找答案,同时也毫不避讳求而不得的苦涩与困惑。这本书是艾小柯的心灵之旅,也是一场源自异乡而终于走向故乡的文化之旅。
艾小柯,女。南开大学国际经济学学士,美国杜兰大学经济学博士,现旅居澳大利亚从事咨询业。在美国新奥尔良留学时遭遇卡特里娜飓风,逃难路上初次写作,从此再未停笔,曾为《电影世界》《读品》《读者(原创版)》等多家杂志供稿并撰写专栏。
1 散文的文风随着浪漫主义文学的衰落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复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许还要加上新闻报道和职业记者的出现——一种刻意保持公正客观而冷冰冰的文体开始流行起来,这种文体尽量摒弃主观抒情性,刻意与事物保持距离、公平地将笔下的任一对象“陌生化”。这种被批评家...
评分和豆瓣上许许多多艾小柯的粉丝不同,艾小柯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其实是很陌生的。我认识的,是那个从小到大学习很好,被我家里人定为我的学习榜样,而只有我知道她中学时候怎样默默地喜欢男孩子和被男孩子喜欢,而我却乖乖的不敢早恋的事情。 我那个年代,出国留学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评分忘了是因为艾小柯的一篇书评还是影评而关注至今。 这是本关于发现美、欣赏美、感恩美的书,多数是由作者的旅行出发,一路写下来的,其中融入对相关历史、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内容的引用和认知。看了这本书等于跟着作者的旅途、观察还有思绪飘荡到那些遥远的地方。 我始终固...
评分认真地文艺。融入更多深刻的哲学思考,这就可贵在哲学是共同的而非自我的思量,有了更好的普适性。学术价值的探讨,古人文风。 尊重自己的感受也就是找回自己的过程,却不琐碎庸俗于一些自我的情绪,她在凝视中寻找美,积攒力量。一种静静凝视的状态,这是静止的力量,是稳定...
评分睡前看完《流浪者的乡愁》,倦意早已消怠,忍不住流下眼泪来。 小柯笔下的诺拉、旧金山、纽约、芝加哥、华盛顿都很精彩,但却都离我太远。翻阅时更多的是新奇与好奇;而杭城的龙井,雨中的西湖又是我真真切切生活的地方,距离我又太近,更多的是去印证,然后“於我心有戚戚焉”...
新奥尔良那篇写的真棒,读的出真感情。特别喜欢小柯,但是写作是需要天赋才能写出字句间的神韵,很了解小柯作为理科生在逻辑上寻求的严谨与稳,但是自然在神采上会有点此消彼长的意思。会一直支持小柯,但是客观来讲三星半,相信小柯会有更多好作品。
评分出版社确实稍惊。不过想起玫瑰与XX那一本,选择豆瓣写手也没什么不合理。文字平实,不仅不够风流,甚至有些涩。也许是太平实了,总让我想起小时候读的优秀作文选,所以实在建立不起好感。这种文体和内容大概实在算不得此位作者的长处。
评分既不新鲜也没有感同身受的感染 一个优等生留学的日记游记 因为要出版所以要宣传 各种书评推荐 好像都是作者的朋友粉丝 8.7的高分 感觉友情分更多点 可是对于像我这样普通的读者来说 书的含金量没有那么高 我为什么想读这本书呢 是像黎戈所说的那样 想要 借她的眼睛看远处的风景 可是我没有看到什么好看的深刻的风景 也没有收获别的什么感受 相对一起买的那本 我的阿勒泰 真是少之又少
评分其实难副
评分新奥尔良那篇写的真棒,读的出真感情。特别喜欢小柯,但是写作是需要天赋才能写出字句间的神韵,很了解小柯作为理科生在逻辑上寻求的严谨与稳,但是自然在神采上会有点此消彼长的意思。会一直支持小柯,但是客观来讲三星半,相信小柯会有更多好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