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校讎略

廣校讎略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古籍齣版社
作者:張舜徽
出品人:
頁數:147
译者:
出版時間:2013-11
價格:22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32570690
叢書系列:百年經典學術叢刊
圖書標籤:
  • 文獻學
  • 校讎學
  • 張舜徽
  • 工具書
  • 入門書
  • 學術
  • 學術
  • 曆史學
  • 校讎
  • 圖書
  • 古籍
  • 文獻學
  • 目錄學
  • 考據
  • 學術
  • 曆史
  • 研究
  • 分類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廣校讎略》是張舜徽的代錶作之一,也是20世紀中國文獻學理論發展的重要著作。全書共五捲計一百篇,另有附錄三種。作者對校讎學定義進行瞭辨析。敘述瞭古代著述標題的變遷、著作人署名的原則等。宏觀通論漢、唐、宋、清學術大勢,增廣並豐富瞭校讎學的內容。

著者簡介

張舜徽(1911年7月-1992年11月)湖南沅江縣人。華中師範大學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曆史文獻研究會會長等。中國現代著名曆史學傢、文獻學傢,長於校勘、版本、目錄、聲韻、文字之學。齣生於書香世傢,自幼由父親自授業,後又轉益多師,從小到大,走的是自學之路。在華中師範大學執教40年之久,曾任中國曆史文獻研究會會長,是中國第一位曆史文獻學博士生導師。一生完成學術著作24部共計八百萬字。精於“小學”,博通四部,成為一代“通人”大傢。其學術著作全部由毛筆撰寫完成。

圖書目錄

廣校讎略自序/1
廣校讎略捲一/1
校讎學名義及封域論二篇/1
目錄闆本校勘皆校讎之事/2
目錄學名義之非/3
著述體例論十篇/3
古人誌在用世不得已而後著述/4
古代著述皆可目為史料/5
擬古著書之始/5
著作編述鈔纂三者之彆/6
編述體例/7
太史公書為編述之正體/8
鈔纂之書不可混於著述/9
鈔纂之書日盛而著述日衰/9
官修之書無關著述/10
施教之書與著述異體/11
著述標題論八篇/11
古人著述皆書成之後始有大題/12
《論語》《孟子》之名皆後人補題/13
一書而數易大題者宜詳其變革/14
著述自為篇題起於記事之書/15
諸子名篇新異為著述之始衰/16
經傳篇題多經後人增損/17
古書分章彆題皆後人所加/17
篇中之標題/18
廣校讎略捲二/19
作者姓字標題論五篇/19
古初著述不自署名之故/19
魏以後學者始自名其書為子/20
說經之書稱氏皆齣於後人追題/21
後世著述自題某學之謬/22
著述自題姓字之始/22
補題作者姓字論四篇/22
誤以傳學之人為著書之人/23
誤以後師之書為古人之書/23
誤以注述為著作/24
誤以承學為先師/24
援引古書標題論八篇/25
稱引書名之失實/25
稱引書名之從省/26
稱引書名有不宜從省者/27
稱引書名有增新於其舊者/28
稱引官修諸書不當標舉一人/29
書有名近而實殊者不可連舉並稱/30
稱引篇目不可據後人改本刪標題字/30
稱引篇目不可誤連注述之名/31
廣校讎略捲三/32
序書體例論五篇/32
序書之正體/33
序書之變例/33
後人移古書序目於篇首/34
後人著書不復為敘傳之故/35
傳注傢序書之體/36
注書流彆論二篇/36
注述之業不外十科/38
集解義疏體例/39
書籍傳布論二篇/39
簡紙與篇捲/40
印刷術盛行後之利弊/41
書籍散亡論二篇/41
書之亡佚不盡由於兵燹/42
書籍散亡之跡/43
簿錄體例論四篇/43
簿錄所載未必能概一代之全/43
史誌之不同於官簿私錄/44
著錄之例一書不嫌重見/45
造書目者止錄當代著述始於王儉《七誌》/46
部類分閤論七篇/46
五經總義/47
起居注與實錄/48
紀事本末/48
史鈔/49
時令/50
譜錄宜歸類書/51
小說/51
廣校讎略捲四/52
書籍必須校勘論二篇152
辭句誤奪一字誤衍一字之關係/53
字體誤增一筆誤省一筆之關係/54
校書非易事論四篇/54
校書貴任專纔/55
校書必資眾手156
校書必熟於群籍/57
校書必深於小學/57
校書方法論六篇/58
不可輕於改字/59
取相類之書對校/60
據古注以校正文/61
類書及古注不可盡據/62
舊本書不可盡據/63
宋刊本不可盡據/63
清代校勘傢得失論三篇/64
考證傢不妄改字/64
考證傢之校勘復有專門博涉二派/65
金壇段氏之勇於改字/67
審定僞書論三篇/67
漢人辨僞之法/68
僞書不可盡棄/68
古書多附益之筆/69
搜輯佚書論五篇/69
輯佚之依據/70
古人援引舊文不可盡據/71
輯佚之難於彆擇/72
輯佚之必須有識/73
輯佚為學成以後之事/74
廣校讎略捲五/75
漢唐宋清學術論十八篇/75
辨章學術始於太史公/76
鄭氏校注群經實寓辨章學術之意/77
經師傢法亡於東漢/78
唐初諸儒論學有不同於後世者/78
唐代史學實有承先啓後之功/80
昌黎韓氏實開兩宋學風/80
宋史分立儒林道學二傳之故/81
兩宋諸儒實為清代樸學之先驅/82
宋人經說不可盡廢/83
宋世私門校書之盛/84
清代興起之師/85
乾嘉諸儒囿於治經之弊/86
乾嘉諸儒著述非初學所能讀/87
道成以下清學漸衰/88
道鹹以下學者依附乾嘉之弊/89
道鹹以下學者模擬著書之非/90
群經新疏未必盡善/91
專精與博通之辨/92
凡書五捲十九論一百篇
附錄 三種/93
漢書藝文誌釋例/93
毛詩故訓傳釋例/115
世說新語注釋例/131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言簡意賅,明白曉暢,時有醍醐灌頂之感!

评分

樸實精到

评分

樸實精到

评分

張舜徽氏代錶作之一,對於理清校讎條目有所裨益,雖不能盡服膺,然作入門書亦無不可。

评分

考證源流,辨章學術。2016年夏購於南昌青苑書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