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序一:“幸福”竟如此簡單 / 001
         序二:以智識參與改革進程 / 005
         序三:一窺改革之艱難 / 007
         第一章 大師論改革 / 001
         羅伯特•希勒:中國應製定應對貧富差距的長期規劃 / 002
         金融民主化可以降低社會不平等 / 003
         金融創新並非過度,而是不足 / 004
         建議中國政府編製不平等指數 / 006
         吳敬璉: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包容性的經濟和
         政治製度 / 008
         上篇:迴顧 / 010
         捅破市場經濟這層紙很不容易 / 010
         1991年中央召開11次座談會是大討論的高潮 / 011
         緻信中央建議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目標模式 / 013
         “十四大”正式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目標 / 014
         下篇:方嚮 / 016
         要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 016
         新改革共識可以形成 / 019
         鄭永年:不改革,就被改革 / 021
         改革不是簡單地打倒既得利益者 / 021
         現階段主體改革應是社會改革 / 024
         社會改革存在戰略機遇期 / 026
         集體“南巡”麵對未來 / 028
         國有企業的邊界亟待厘定 / 029
         城市化不應當隻是土地的城市化 / 034
         何懷宏:正義是衡量一個社會是否健康良序的最重要標準 / 035
         正義是衡量一個社會優劣最優先、最重要的標準 / 036
         通過公開討論去影響旁觀者 / 037
         期待“三縱三橫”閤流 / 039
         青木昌彥:日本城鎮化啓示錄 / 041
         農業人口占比低於20%,增長將放緩 / 042
         日本如何剋服城市公害 / 044
         應把土地改革和戶籍改革聯係起來 / 045
         傑裏米•裏夫金:我們正處於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開端  / 048
         不同意《經濟學人》的看法 / 048
         中國應吸取美國的教訓 / 051
         助力亞洲政治聯盟的形成 / 052
         第二章 改革進程 / 055
         江春澤:市場經濟體製是通往經濟繁榮發達的必由之路 / 056
         “本著對曆史負責的態度” / 057
         “從沉重的教條禁錮中解脫齣來” / 058
         與“南方講話”精神一緻 / 060
         政府與市場的邊界需進一步閤理化 / 060
         塗俏:袁庚——改革開放馬前卒 / 065
         每挪動一步,都十分艱難 / 068
         “沒有純粹的經濟問題” / 070
         先默默地乾,而不是大張旗鼓地談 / 071
         第三章 全麵改革 / 075
         姚洋:政府應從生産型政府轉變為服務型政府 / 076
         下一步改革應從戶籍改革入手 / 077
         提高教育水平可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 079
         從生産型政府轉變成服務型政府 / 080
         楊偉民: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再造河山 / 082
         提供國土開發和區域發展的四個平颱 / 083
         空間管製並不違反市場原則 / 085
         “生態産品”為解決生態補償提供依據 / 087
         陶然:經濟改革的突破口是土地製度改革  / 091
         經濟下行是長期矛盾和短期矛盾的集中爆發 / 092
         中國經濟增長模式風險加大 / 093
         改革的時機與順序問題 / 095
         範劍平:新型城鎮化首先是進城農民工市民化 / 101
         新型城鎮化的背景 / 102
         新型城鎮化的兩大挑戰 / 104
         農民應成為新型城鎮化的最大受益者 / 106
         侯永誌:優化中央與地方政府權責的構想 / 108
         政府間關係存在五個問題 / 109
         優化中央與地方權責關係的具體構想 / 110
         增強地方政府財政收入自主性平衡能力 / 111
         研究製定有關中央與地方關係的專門法案 / 113
         李毅中:工業改革需要解決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的問題 / 115
         中國工業研發投入不足、自主創新不夠 / 116
         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應進行機製改革 / 117
         引入主體功能區破解地方重復布局問題 / 119
         中國製造業應嚮高端發展 / 121
         林喆:社會管理創新是政治體製改革的一部分 / 123
         改變“大國傢、小社會”的格局 / 124
         建立社會協商對話機製 / 125
         硃光耀:稅收政策對於改革的參與 / 129
         稅收授權法案隻限於個案 / 129
         研究新稅製是最重大的課題 / 130
         支持開徵碳稅 / 132
         張國寶:能源改革,需要更多勇氣 / 134
         水電還應發展,但要有序 / 135
         能源發展缺口主要還得靠核電 / 137
         風電多上網在於電網扭轉做法 / 139
         內濛古窩電如何破解? / 141
         拆分電網無助於電網監管 / 142
         我是贊成上特高壓的 / 144
         能源消費總量控製是難題 / 147
         改良還是改革?任憑後人評說 / 149
         楊朝飛:必須修改《大氣汙染防治法》,建議“按日計罰” / 151
         治理大氣汙染不應靠運動 / 152
         建議修法“按日計罰” / 153
         增加市場化治理手段 / 155
         鼓勵信息公開和民眾參與 / 156
         駱建華:2040年中國生態可能實現良性循環 / 159
         中國所麵臨的環境挑戰前所未有 / 159
         提齣汙染物總量減排時間錶 / 161
         第四章 道與術 / 165
         劉民權:未來十年應以公平促發展 / 166
         公平與發展並不對立 / 166
         大國效應及其影響 / 167
         發展應與公平並進 / 169
         馬丁•雅剋:曆史發展不存在“看得見的手” / 171
         中國選擇在經濟上先行是對的 / 171
         中國未來發展需解決分配公平問題 / 173
         中國的軟實力還很有限 / 174
         黃群慧:應對國企分三類進行改革治理 / 176
         “盈利性使命”與“公共政策性使命”衝突 / 177
         將115傢央企分為三類監管 / 178
         國企領導人應“分層分類管理” / 181
         丁耘:希望2049年的中國有盛世氣象 / 184
         文化的輝煌仍需百年 / 185
         “中道”或者“時中” / 186
         如何理解傳統 / 189
         新的傳統的獨立性  / 193
         第五章 速度與質量 / 195
         馬丁•李:經濟增長質量是未來中國最大的挑戰 / 196
         未來不僅僅要解決溫飽 / 197
         小康社會是提高增長質量的探索 / 198
         劉世錦:中國未來幾年將進入6%~7%的中速增長期 / 201
         6%~7%的中速增長仍是不低的速度 / 202
         高度重視抑製泡沫和打破壟斷 / 203
         中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具有要素組閤優勢 / 205
         “技術中立”是政府的明智之舉 / 207
         政府應緻力於解決創新過程中的外部性問題 / 208
         劉樹成:鞏固和發展好當前經濟適度迴升的態勢 / 211
         未來五年潛在經濟增長率在8%~9%之間 / 212
         經濟增長率下移漸變,而非突變 / 213
         20年來第三次迴升 / 216
         2013年GDP增速可望達8.2%左右 / 218
         經濟增速偏低也不利於轉型 / 219
         以城鎮化為基點的新型迴升 / 220
         第六章 亞洲復興時代即將到來 / 223
         馬凱碩:亞洲復興的時代即將到來 / 224
         “全世界都應該學習中國” / 225
         腐敗和領土爭端是亞洲復興的主要不確定性 / 226
         中印兩國在文化上強調亞洲的獨特之處 / 228
         亞洲的崛起存在悖論 / 229
         “亞洲復興是大勢所趨” / 231
         亞洲夢在文化上不同於美國夢 / 232
         李侃如:美國在亞洲最大的挑戰是能否解決國內問題 / 234
         盡可能地整閤外交、經濟和軍事元素 / 235
         美國眼下最大的問題顯然是財政赤字問題 / 237
         單是GDP不足以讓中國成為世界“超級大國” / 238
         亞洲一體化應更多著眼於政治與安全 / 240
         張宇燕:全球新格局下的中國戰略 / 241
         “2012年是人類曆史上的一個轉摺點” / 241
         中美能否帶頭做一些大事? / 243
         全球新格局下的中國戰略 / 245
         亞洲最大的利益衝突是由誰來主導區域的發展 / 246
         中國可在包容性發展問題上多做文章 / 249
         薩米爾•阿明:中國需要在發展中國傢中尋找盟友 / 253
         2008年的歐美金融危機無法消除 / 254
         如何理解資本主義的演變和未來 / 254
         為什麼中國比巴西成功 / 257
         建議中國永遠不要參與金融全球化 / 258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