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自由女性”安娜的成长纪录,由一个故事、五本笔记构成。
黑、红、黄、蓝四色笔记,一个不安灵魂的四道反光:黑色代表她的作家生活,红色代表政治生活,黄色代表爱情生活,蓝色代表精神生活。而金色笔记,则是一种哲理的表述,一个生活的总结。它的多彩反映着主人公迷乱失重的灵魂。
通过这部“跨国度的百科全书”,莱辛图解了整个表面平平淡淡,骨子里混乱无序的世界。每部分之间依次插入黑、红、黄、蓝四种笔记,涉及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与男女间的爱情,兼具感性与知性。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金色笔记》为“一部先锋作品,是二十世纪审视男女关系的巅峰之作”。
四十年来被尊为女权偶像人物的英国文学老祖母,与伍尔芙并称“双星”。 数次获诺贝尔文学奖和布克奖提名。 1919年生于伊朗,幼年度过了一战后有如毒气弹下的生活。 十五岁因眼疾辍学,改以自修方式遍读文学,后来做过电话接线员、保姆、速记员等。 曾两次结婚并离异,1949年携幼子移居英国,全部家当是皮包中的一部小说草稿。该书不久以《野草在歌唱》为题出版,使莱辛一举成名。 1962年,代表作《金色笔记》推出,作为极易引起争议的鸿篇巨制,成为其摘得诺贝尔奖桂冠的最充分理由。
【英国】多丽丝·莱辛 著 陈才宇 等译 译林出版社2007年10月 定价:35.80元 译 序 形式与内容,是文学的两大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载体和被载物之间的关系。自从文学进入人类生活以来,这两个概念一直没有被人混淆过,这是因为两者的功能及其界定是十分明确而清...
评分【英国】多丽丝·莱辛 著 陈才宇 等译 译林出版社2007年10月 定价:35.80元 译 序 形式与内容,是文学的两大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载体和被载物之间的关系。自从文学进入人类生活以来,这两个概念一直没有被人混淆过,这是因为两者的功能及其界定是十分明确而清...
评分单位工会买了些书给女同志看,好像是在女职工中开展一项什么“好书伴我行”的读书活动。不管它是什么活动,反正可以免费借阅好书看,“书非借不能读也”,也算是一项不错的“福利”。反正项目部的生活简单乏味,带本书到山里“假积极”一番! 拿到手里的是《金色笔记》,封面...
评分是Doris,Vaclav Dores,Dolores O'Riordan,Maria Dolores,不是Durex... 说,叫这名字的女人们天生就被贯注了沸腾着艺术的血液,信了。 《金色笔记》开场的三人谈话让人很自然的联想到萨特的那出经典剧目,联盟,挑衅,妥协,屈服,很有意思的过程。最出彩的地方在第四者,一个...
评分你永远想象不到瑞典皇家学院的老先生们在琢磨些什么,正如你也永远想象不到,一个像多丽丝•莱辛这样的西方激进作家在东方受到的是什么样的待遇。在中国,性别问题很难上升到政治层面,因为衣食大计总是第一位的,在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家庭和社会的性别结构还不会受到挑战...
人生是一种充满荣耀的冒险,我还是不习惯读这种小说,就像那不勒斯四部曲一样,这可能跟我的阅读习惯有关。
评分看了第一页就感觉痛苦,本着不要浪费钱的心情一直读了三天,地铁上看了40%,看得人在地铁上都戾气横生。是的,它独特私密,但是它女性得让人全身不适,它在个人身上硬压的时代潮流与对知识分子要死要活的描写,都无比难受。关键是它的立场太投机了,怎么看都合理,这就不真诚了啊。
评分很喜欢《金色笔记》,但这个译本让我实在没有办法评分,错误太多。 多莉丝·莱辛,有着鲜明的语言风格的英国作家,她有意识地摒弃精美雅致的写作,努力用语言直接处理未经加工的意识和经验,单词,短句,长句,直接跟随情绪的冲突和跳跃,用情绪、意识和情节的碎片,搭起那个时代的人们经历的生活和意识空间。《金色笔记》用精心设计的结构,既描绘了一个分崩离析的世界——它的碎片:人、场景、线索,都在断裂、爆破、垮塌——同时又把向着各个方向逃散的碎片近乎不可能地收拢在一起。 那个时代刚刚读到《金色笔记》的人,也许就仿佛艺术世界的人们最初看到毕加索:惊骇、排距、迷惑,无从把握,却又在混乱和秩序、丑陋和挣扎之间,深深地看到了自己。 而错误的译本,剥夺了我们对它的理解和深入,也剥夺了它所能带给我们的认知和欢乐。
评分这是我今年读的最好的书了,莱辛这本书是一面镜子,照妖镜,照得出各等人性的小。
评分小说的形式不错,以“自由女性”为题的中篇小说为主题框架,黑红黄蓝四本笔记穿插其中,最后合成一本金色笔记。不知莱辛有没有此意,我从小说中读出反讽的味道,无论是追求自由又用在束缚之中的安娜和莫莉,还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那一批在挣扎中的共产党员。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翼写作在全世界掀起一股潮流,好在欧洲和美国觉醒的早,不然真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