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部电影处女作
100个追逐电影梦想的故事
100个华语电影导演的诞生
本期《青年电影手册》封面人物为贾樟柯和赵薇,2013年对于他们是难忘的一年。2013年贾樟柯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2013年赵薇以7亿票房成为中国电影史单片票房最高的女导演,并获得29届金鸡奖导演处女奖。
100位华语导演,他们是最艺术的,也是最先锋的;他们是最商业的,也是最新锐的。
《青年电影手册》第六辑首次聚焦华语电影导演的处女作,去聆听他们的故事,去探究他们的第一次源于什么样的渴望。第一次,也许没有经验,但是有足够的激情。他们寻找,他们探索,他们历险,100位导演,100部处女作,100种不同电影道路的开启,却又殊途同归,他们都是诞生在光影之中的追梦人。
以虔诚和谦卑之心,向梦想致敬!
名人推荐
侯孝贤:记录青年电影的创作于历程。
姜文:电影创作作应是自由的梦想。《青年电影手册》的批评也应当是:自由加独立。梦想与激情。
王小帅:坚持独立批评的精神,看《青年电影手册》。
贾樟柯:青年电影,反叛精神。
焦雄屏:电影是执着的梦,但它可以实现。
田原:青年永远电影,电影永远年轻。
章明:电影与青年同在,即使是侯麦,伊斯特伍德那样的青年。
郭晓冬:愿我们的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
戴立忍:不曾间断地审视书写这一世代的华语电影,这个工作不见得有掌声,但不能没有。
肖风:期待《青年电影手册》成为浩瀚影海中的灯塔。
郝蕾:关心电影,关心《青年电影手册》。
王超:不弃良知,独立品格,为电影人生之尊严,勇敢批评。
关锦鹏:电影离不开生活,好好细味生活。
许鞍华:祝《青年电影手册》一帆风顺,洛阳纸贵。
宁瀛:期待《青年电影手册》。
李少红:电影永远是青春的梦想。
刘晓庆:《青年电影手册》开拓希望的路,我们都在路上。
佟大为:电影是我的信仰,也是我们的梦。
路学长:关注电影本体,促进电影实践。
顾长卫:热爱电影就把《青年电影手册》天天装在兜里放在心上吧。
程青松 主编
《青年电影手册》主编,著名电影编剧,电影评论家。编剧的电影《电影往事》《沉默的远山》《幸福成本》获得多项国内外电影奖项。
1999年起,连续十二年担任金鸡百花电影节颁奖典礼总策划、总导演、总编剧。
主要著作:《国外后现代电影》、《我的摄影机不撒谎——先锋电影人档案》、《看得见的影像》,《我的摄影机不撒谎》等。
程青松主编的《青年电影手册》第6辑(以下简称《手册》),收录了内地及香港台湾100位华语导演的访谈录,就其处女作讲述了100个追逐电影梦想的故事,也揭示了100位华语电影导演是如何诞生的。 本书分为封面人物、手册聚焦、独立电影、手册批评、手册活动五个部分,封面人物是...
评分程青松主编的《青年电影手册》第6辑(以下简称《手册》),收录了内地及香港台湾100位华语导演的访谈录,就其处女作讲述了100个追逐电影梦想的故事,也揭示了100位华语电影导演是如何诞生的。 本书分为封面人物、手册聚焦、独立电影、手册批评、手册活动五个部分,封面人物是...
评分对“第一次”这个词的诠释,向来褒贬不一。有的推崇,说它是最初的最有活力的激情绽放;有的不屑,说只不过是不可控制难以预计的荷尔蒙冲动罢了。 放在《青年电影手册第六辑——100位华语导演的处女作》中,这个“第一次”更具有了格外的意义。 这本书是对华语影坛...
评分总是能看到装腔地说着“从来/基本/差不多不看国产电影”的人,好像从屏幕里传来一句华语就会削减自己一半的格调。所以当这本《100位华语导演的处女作》出版的时候,我接了下来。有一茬没一茬的把书和电影倒腾着看。 很多人的作品我们听过,很多人的作品我们在电影院里想见,很...
评分国内电影我其实看得很少,但即使如此我仍然可以断言这是一本非常棒的书。这一本采访了100位导演,大部分采访都有非常好的看点,关于他们创作的缘由,表达的内容,遇到的困难,作品的命运,以及对新导演的寄语,其中有大量值得参考的经验、注意的教训,趣味的过往、以及真诚的建...
对于问题和答案都参考性不强,但是可读性还可以。后面那些个长文章其实我觉得穿插在访谈中更好。
评分公司公共书。第一篇贾樟柯的访谈算是唯一认真做的东西,贾樟柯这人有人道立场,有在家乡圈子里过人的见识,有份较厚重的算计跟精明,总的来说有明显山西文化圈特征,写字拍片都靠谱了。其它的固定问题问卷式100导演访问(也有不少资料是从别人的访问里直接扒的)跟最后的几篇批评都没啥大意思,随便翻翻可以,当做参考就不必了
评分写影评时查点资料什么的,用得上。不过,对比下受访导演的问答,有点意思。
评分唉。 典型的虚假宣传。 前言说采访了一百个导演多么辛苦,可是那?很多都是摘录的别处现成的书,自传之类。他们根本没有采访,典型的就是李安的那部分,都是人家自传里面的。 不过我是冲着贾樟柯看的,他的部分确实是新鲜的采访。但是算回来,还是有被骗的感觉。
评分刚开始会觉得100位华人导演是不是有些太多了?等到翻开封面内侧的照片墙,一口气读到将近三十页回过头再去细看目录,才发现这本形式类似近来甚为流行的MOOK的访谈录极有价值。入选名单的导演自然以作者导演即独立导演居多,当然也符合青年电影手册历来的风格。千篇一律的访谈格式略显单调,不过模板问卷也有优势——在相同的问题面前,每个人的回答彰显出各不相同的个性及创作经历,尤为宝贵。在被问及面临的困难时,占比最高的就是融资问题;各位导演反复强调最多,并以此自省的则是剧本。这两大要素,毫无疑问是得到关注最高的影响并制约导演处女作的关键。拍独立电影其实是吃力不讨好的高风险职业。从写剧本、找资金、勤习内功积累修养、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具备超高EQ及场面调度能力、宣传发行,以后还要面对前途未卜的审查制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