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是一種在英國有三四百年曆史傳統的文學樣式。阿狄生被尊為18世紀英文隨筆的楷模,本書的書名即是取自他的一篇隨筆,漫話當時倫敦的市井民俗,讀來親切有味。
本書還收錄有英國最具代錶性的隨筆作傢蘭姆,以及意識流小說開創者伍爾芙的作品。讀者不僅可從本書中看到英國文學的發展軌跡,更可領略當時英國的社會時尚。
如果不是周作人在《夜读抄》里谈到和这本书同名的文章,并给作者及其文章以高度评价,我想我是这辈子都不会去碰这本书的。可是我高估了我自己,我天生就不是看散文的料,再优美的散文也好,无论中英,我都看不进去。所以嘛,这本书,我只是勉勉强强地看了开头两篇和《伦敦的叫...
評分休假前随手抓起着本书塞进行李中,真是一点也没有后悔。 非常适合在旅途中翻阅的读物。 当然,也适合在任何有闲情逸致的时候阅读。英国人写的随笔真是太棒了! 挑了吴尔芙/兰姆/阿狄生/夏洛特勃朗特/本森/鲁卡斯来看,因为他们最吸引我。 本来有点担心的是这本书的作者和内容,...
評分在阿狄生办《旁观者》的时代,英国的读者群一定发生了变化,而阿狄生准确地扑捉到了这一信息。首要变化是资产阶级读者成为主要读者,这决定了他的“旁观者俱乐部”的成员身份:一个男爵,一个法律工会的见习员,一个富商,一个上尉,一个时髦绅士,一个律师。虽然里面的人各个...
評分早就被两百年的历史洗白了的散文,也许在那时候算佳品吧,放到现在实在没意思了,基本上就剩下空壳子了。而且翻译风格适合这种散文吗?不敢苟同,初始觉得新鲜,后面就有点碎了。兰姆和伍尔夫的还好,其他的就让它们继续烂掉吧
評分刘炳善老师的译文颇有些五四遗风.于嘻笑怒骂中话世态炎凉.以伦敦的叫卖声(On The Cries of Londn-Addison)和育婴刍议(A Modest Proposal-Jonathan Swift )两篇为甚,与原文风格相得益彰. 只是有些疑糊,对比先前翻看先生的另外一本译作--伍尔夫散文精选:书和画像,个...
“倫敦的一切事物都糅進我的心裏、喂養瞭我,永遠不會使我厭煩。”
评分“倫敦的一切事物都糅進我的心裏、喂養瞭我,永遠不會使我厭煩。”
评分好喜歡伍爾芙
评分翻譯簡直可以加一星。要麼毒舌帝,要麼書捲氣,然而根裏都是可愛的人。
评分這是周作人最推崇的一類小品文,所以看得很認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