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生而自由的,但奴役无所不在,那么征服与统治是如何起源的?在冷兵器时代,为什么总是野蛮征服文明?中国古代为什么一直将弩作为主战武器?为什么中国发明了火药,却没有避免失败?为什么中国发明了指南针,却没有发现新大陆?崖山之后,中国为什么会走向文明滑落?主导现代世界的为什么是欧洲而不是中国?……
在这部闪烁着思想光芒与历史细节的作品中,杜君立集百家之长,见微知著,气势恢宏,以优美节制的文字和理性深邃的洞见,揭示了真实历史中一些普遍性的人类文明发展模式,以及其背后蕴含的纷杂吊诡的物质动因。在当下这个将历史功利化和庸俗化的戏说恶搞潮流中,本书以其广博理性而震撼人心的平民视角和人文情怀,尊重历史的严肃和思想的真实,试图解构传统的以权谋思想和国家主义为基础的狭隘的历史叙述模式。
本书是当下人们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和中国文明进化史的一个独特文本,它从“大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现代世界、现代中国及其诸多人类不平等形成的历史原因。同时,本书也是一部有诚意有良知的关于人类文明谱系中不同民族发展命运的历史读本。基于人类生活休戚与共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作者依靠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最新资讯,旁征博引,兼容并蓄,娓娓道来,既有宏大叙事之视野,又不失洞幽烛微之细腻。
本书的最大特点是信息量大,启迪性强,更难能可贵的是知识性、文学性与思想性,均面面俱到;准确地说,这不是一本精英的高端的著作,而是一本草根阅读者奉献给草根阅读者的枕边读本,其可读性是不言而喻的。
杜君立,不惑之年,关中西府人。2003年尝试文学写作;2009年开始以博客为主的网络写作。其作品以社会时评、思想解构、文化批判和历史随笔为主。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很多看起来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其实仔细探究,都在情理之中。 然而历史不能只是粗枝大叶,微小的细节常常更能贴近过往的真相,细小的事物往往能影响历史态势、改变世界格局。著名作家杜君立的《历史的细节弓箭、火药和船如何改变世界》这本书,便是从细小的...
评分英语中“history(历史)”源出希腊文“historia”,意为“一个人的调查记录”。每个人都各有各的历史,历史是碎片,袁腾飞、纪连海那种讲历史是一种风格,杜君立别具蹊径以马镫、轮子、机器,弓箭、火药和船为切入点,字里行间展现的虽是一个个的细节,但串联起来就全...
评分我读过的最近几年新出版的历史读物中,毫无疑问这本书是写得最精彩的,而它却偏偏出自于一个草根作家之手。关于历史类的写作者,大概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严肃学术型,主要以自己的研究与原创观点为主,另一种则是所谓的“二道贩子”,他们可以将二手资料整理出很好的脉络出来。...
评分英国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他的《历史研究》序言中的曾写下如下的句子: “在1915年和1916年,我学校中的朋友、同事约有一半死于战争。在其他的交战国中,我的同代人死亡的比例也不亚于此数。我在世上活得越久,我对恶毒地夺走这些人生命的行为便越发悲痛和愤慨。我不愿我的...
评分杜君立先生的大作《历史的细节2》,作者耙梳历史细节,见微知著,以独特的视角见他人之未见,言他人之未言。在信息海量涌来的时候,真知灼见最难得。我已经读过了《历史的细节1》,领教了作者的博闻与识见,再次手捧《历史的细节2》,有与老朋友见面的喜悦。
这本书大概读了一边,作者通晓古今,就冷兵器之弓箭和热兵器之火药对战争乃至世界的影响,为中国由火药的发明者而使得蒙古帝国横扫西方乃至封闭而导致被西方舰船礼炮给打开国门,归结到最后却是制度,国是谁的国?这个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最后一部分关于船与海洋,更是以世界的眼光来看,而宋之后海禁政策以及三宝下西洋的非理性炫富更是让人无奈
评分高中时读过,补标。
评分这本书大概读了一边,作者通晓古今,就冷兵器之弓箭和热兵器之火药对战争乃至世界的影响,为中国由火药的发明者而使得蒙古帝国横扫西方乃至封闭而导致被西方舰船礼炮给打开国门,归结到最后却是制度,国是谁的国?这个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最后一部分关于船与海洋,更是以世界的眼光来看,而宋之后海禁政策以及三宝下西洋的非理性炫富更是让人无奈
评分断断续续花了四个月的时间读这本书,因为里面有很多历史的数据,且军事上的历史事件都必须查找资料,写得非常有趣。大气且不失细节,作者还参考了不少理论书籍,个人觉得可读性非常强。
评分前半部分讲战争平民化比较有意思。后半部分我还记得的也就密苏里舰上的两个国旗这一个细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