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对我撒谎

别对我撒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澳]约翰•皮尔格 选编
出品人:
页数:600
译者:牟磊
出版时间:2015-1
价格:78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7510593
丛书系列:批判传播学文论
图书标签:
  • 新闻
  • 社会
  • 新闻纪实
  • 传播学
  • 纪实
  • 约翰·皮尔格
  • 2016书单
  • 现实
  • 心理成长
  • 自我认知
  • 情绪管理
  • 真实自我
  • 亲密关系
  • 信任建立
  • 沟通技巧
  • 内在探索
  • 诚实面对
  • 个人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过去几十年中,“新闻调查”(Investigative Journalism)逐渐被用于专指那些敢于揭露不公、恶行,特别是揭露滥用权力的报道。如今新闻界正遭受前所未有的非议,赞美这些新闻调查中的上乘佳作和这一技艺的最出色实践者,此其时也。

这本选集选入的报道有文章、有电视节目底稿、也有书本的节选,每篇都深入到官方沉默伪装的背后,揭示出令人不安的重大真相。约翰•皮尔格(John Pilger)选编这个选集,也是在向他最钦佩的人们致以职业的敬意。在这些人中,有著名的丑闻记者:报道美来村大屠杀的西摩•赫什(Seymour Hersh)和揭露洛克比空难掩盖丑闻的保罗•富特(Paul Foot);也有勇敢的目击证人:原子弹爆炸后第一个进入广岛的西方记者威尔弗莱德•伯切特(Wilfred Burchett)和1990年代定居加沙地带进行报道的以色列记者阿米拉•哈斯(Amira Hass);他们中还有特立独行的侠客:德国化身卧底记者京特•瓦尔拉夫(Gunter Wallraff)和撰写《美国式死亡》的杰西卡•米特福德(Jessica Mitford)。

本书涵盖了过去50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丑闻和抗争,从玛莎•盖尔霍恩(Martha Gellhorn)笔下1945年被解放的纳粹达豪(Dachau)集中营,到2003年美军入侵伊拉克后的血腥杀戮。期间这本书还见证了越南、柬埔寨、东帝汶和巴勒斯坦等地人民所遭受的不公不义。

约翰•皮尔格为每一篇报道都作了导读,并佐以针对报道作者的个人见解。他还为这本选集写了一篇激昂的序言,认为本书所赞赏的这种新闻调查理念正面临某些势力的颠覆威胁,这些势力正是新闻调查本应反对的敌人。

综观全书,它通过现代最顶尖记者的报道铺陈出这个时代一部非凡的“秘史”。这本书也是一个对全世界记者的动员令——时不我待!

本书几乎预告了西方主流媒体所谓自由、公允、公正神话的破产。

——甘阳

在人和时代歌舞升平的背后,总会有人不那么合时宜的寻找真相,然而正是在这种朝圣般的追求里,人类得以缓慢的进步,也只有在这种追求中,记者,才是一个可敬的名词。

——白岩松

事过境迁,老去的新闻调查本来没有重读的价值,但这本集子却可一读再读,因为它只代表了数十年西方调查报道的最高水平,更活生生地体现了身为知识分子的记者所该具有的一切美德:细致、耐心、坚毅、勇敢,以及永远同期弱者的人道精神,与探问到底的怀疑精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对某些西方主流媒体提出了最强烈的挑战,而做出这种挑战的,恰恰就是这些西方的记者:其启示不言而喻。

——梁文道

这是一本对“真相”救赎的书……相信所有读完这本书的人,都会对书中那些记者由衷地钦佩,可以说,他们都是以生命的代价影响了世界进程。他们的荣耀一点也不亚于诺贝尔获奖者。

——陈保平

对于不是新闻人的那些读者来说,这本书也同样有趣。事实上,这些新闻报道的个案,不少都已经是好莱坞大片的绝佳题材。

——闾秋露薇

作者简介

约翰•皮尔格在澳大利亚悉尼长大。他既是一位战地记者,又是作家和电影人,曾两度荣获英国新闻界最高荣誉“年度记者”。皮尔格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最令人瞩目的报道作品发自束埔寨(本书中有节录)和越南。皮尔格还曾荣获“年度国际记者”和“联合国媒体和平奖”等众多奖项。他的纪录片曾经获得法国 “无国界记者”大奖、艾美奖,以及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颁发的“理查德•丁布尔比奖”。2003年皮尔格以30年来揭露真相倡导人权的成绩而获“苏菲奖”。

目录信息

序:真相与救赎之道(陈保平)
译者序(牟磊)
致谢
文本说明
序(约翰•皮尔格)
玛莎•盖尔霍恩
达豪 (1945年)
威尔弗雷德•伯切特
原子瘟疫 (1945年)
爱德华•默罗
麦卡锡主义的威胁(1947年—1954年)
杰茜卡•米特福德
美国式死亡 (1963年)
西摩•赫什
美来屠杀案 (1970年)
约翰•皮尔格
零年 (1979年)
京特•瓦尔拉夫
人下人 (1985年)
布莱恩•图希 / 玛丽安•威尔金森
帝汶文件(1987年)
马克斯•迪普雷 / 雅克•波夫
种族隔离行刑队揭秘 (1988年—1994年)
保罗•富特
洛克比空难真相的大骗局(1989年—2001年)
罗伯特•菲斯克
恐怖分子 (1990年/2001年)
索马斯•米尔恩
打击矿工的秘密战争(1994年)
阿米拉•哈斯
重围之下(1996年)
菲利普•奈特利
沙利度胺丑闻: 我们错在哪里(1997年)
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
车臣:肮脏的战争(1999年—2002年)
琳达•梅尔文
被欺骗的人民(2000年)
格雷格•帕拉斯特
总统职位是怎样被偷走的(2000年—2001年)
马克•柯蒂斯
百万人大屠杀的帮凶(2003年)
约翰•皮尔格
报道伊拉克的真相(1998年—2004年)
费莉西蒂•阿巴思诺特
伊拉克:无休止的战争 (1998年—1999年)
乔伊•戈登
冷酷的战争:作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经济制裁(2002年)
理查德•诺顿-泰勒
捏造的借口(2002年—2003年)
罗伯特•菲斯克
伊拉克血腥死亡中的又一天(2003年)
乔•怀尔丁
见证费卢杰(2004年)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不知道是不是跟那部电影是同一个,如果是的话感觉还蛮不错,通过观察人的表情就知道那个人有没有说谎,是不是罪犯....但是从某个角度来看男主角有点悲哀,因为人生百态,好与坏都给他给看出来了:看出来女儿在说谎,看出来女同事的老公背叛了她,却不能说出来....

评分

不知道是不是跟那部电影是同一个,如果是的话感觉还蛮不错,通过观察人的表情就知道那个人有没有说谎,是不是罪犯....但是从某个角度来看男主角有点悲哀,因为人生百态,好与坏都给他给看出来了:看出来女儿在说谎,看出来女同事的老公背叛了她,却不能说出来....

评分

和台湾地区比一篇没少,和美国比少了4篇因为买不到版权,至于台湾的怎么会是24,因为台湾地区把序言当成一篇,这里的就把序言当序言了,请同志们仔细阅读呀  

评分

评分

一句话概括:23篇震撼世界的调查性新闻报道结集。 读后感: “撒谎对自己有利的时候,为什么要说实话?” 人们之所以倾向于不撒谎,最大的理由是不撒谎更有利。撒谎虽有小利,但若被识破,并被认定有撒谎者的人格,那后果将是毁灭性的。作为群体的一份子,社会...  

用户评价

评分

了解当代世界政治历史的好书!

评分

新闻启蒙

评分

浏览了一遍,这样冷峻的文字,才称得起运笔如刀。想来若干年后,巴拿马事件一定也会被铭记在调查性报道的历史之中。

评分

有几篇没有收录,不知道讲的是什么主题

评分

人类最高贵的斗争之一就是抵抗强权和反抗强权对历史的操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