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筏重洋》是一部描述科学探险的纪实性作品。作者托尔·海尔达尔在太平洋中的波利尼西亚群岛上调查研究时,却从那里的文物遗迹、民间传说以及太平洋上的风向潮流等方面,发现了种种迹象,使他认为群岛上的第一批居民,是在公元五世纪从南美洲漂洋过海而来的。
但是当时南美洲人的文化,还处在石器时代,海上交通工具只有木筏,没有船。因此,许多科学家认为他的说法不对,最简单的原因是:人类不可能乘木筏横渡太平洋,安抵彼岸。
海尔达尔却坚决相信自己的见解是对的,木筏是可以横渡太平洋的。为了证实他的理论,他排除了千百种困难,约了五个同伴,完全按照古代印第安人木筏的式样,造了一只木筏,在1947年4月从秘鲁漂海西去。他们经受了各种生活上的磨难,战胜了惊涛骇浪,遭到很多次令人毛骨悚然的险遇,也经历了许多奇趣横生的境地,终于在三个多月后,横渡了四千多海里的洋面,到达波利尼西亚群岛。至于“康提基”,那是人名,也是神名,原是传说中第一批到达波利尼西亚的人群的领袖,海尔达尔他们的木筏也以之命名。
这是一次震惊世界的木筏远航,被公认为当代最勇敢的壮举之一……
——朱启平
托尔•海尔达尔,生于1914年,挪威伟大的探险家、学者、作家,曾入伍参加二战,抵抗纳粹。1947年,海尔达尔策划组织并亲自参与的“康提基”越洋探险获得成功,震惊全球。此后逾半个世纪,他继续投身科考探险,脚步遍及世界各地,并因其杰出成就而获誉无数。2002年,海尔达尔逝于意大利。挪威政府在奥斯陆大教堂为他举行国葬。2011年,包含照片、日记、私人信件、论文等内容的“托尔•海尔达尔档案”作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上世纪五十年代,来自挪威的年轻学者海雅达尔认为太平洋中心的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原住民也许来自南美沿海,但他的理论没人相信,因为太平洋上的四千海里,南美人的木筏似乎难以逾越。 海雅达尔不信这个邪,他要亲自实践理论,用三个月时间,依靠一艘没有动力的原木木筏驶达波利...
评分科学家真是天真可爱啊,行动力也是超一流,原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面的场景是真是存在的,海洋好神奇啊。 其它的生物也都是友好可爱的,并没有对他们进行攻击什么的,所有的生灵都有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人类也谨守自己的生存空间,不过分侵占别的生灵的,也许就会少很多争端吧。...
评分科学家真是天真可爱啊,行动力也是超一流,原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面的场景是真是存在的,海洋好神奇啊。 其它的生物也都是友好可爱的,并没有对他们进行攻击什么的,所有的生灵都有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人类也谨守自己的生存空间,不过分侵占别的生灵的,也许就会少很多争端吧。...
评分看到这部书时,我第一想到的是《海底两万里》,那是我看过的第一部海洋小说,情节那么跌宕起伏,那么惊险和新奇。 但这部不需要这些矫情的悬疑,没有虐心的团队关系,没有秘密特工,没有特别奇怪新奇的海洋现象,没有超越想象科幻的惊险场面。 读起来却让我欲罢不能,情节真实...
评分前段时间花了好久看了《孤筏重洋》,有关海洋探险的纪实故事。 好久没有看过类似的书了,以前有短时间曾经很喜欢,也喜欢那样的电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是挪威的托尔•梅尔达尔。 他认为波利尼亚群岛上的第一批居民,是在5世纪从南美洲飘洋过去的。 为了证实自己的...
作者在书中说:世界简单之极--星星在黑暗之中。
评分意料之外的有趣!
评分冷冷的鱼和汹涌的浪<3 忍俊不禁的叙述,极大满足我对漂流和海洋生物的窥探欲:P 只是旅途结束的最终仪式背后总难免落寞。说来,可能是在本校图书馆读完的最后一本了
评分尽情作吧,带上勇气!以木筏为中心,周围一个圆圈,向穹苍的拱顶涌跳;一夜又一夜,还是这些星星在我们头上转动。
评分经过研究后觉得一件事是对的即便再权威的人不认可也该去尝试,前提是做足了研究和准备工作。超级赞的一本书,非常有激励作用。我怀疑#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受了这本书很多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