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价值悦读:棋王·树王·孩子王》中的三个中篇:棋王,树王,孩子王,取材截然不同,可是,他所要表达的主题是相同的:人,是最重要的。稟性善良的人,关爱人群,沉默工作,永远是社会的瑰宝。偏激的主义违反人性,也违反自然,產生了愚昧盲动的行為,也就成了无可弥补的灾害。阿城不只是一个说故事的小说家,实在是藉著小说来传佈观念的思想者。他的小说有些情节虽然近乎超现实的描述,却紧紧地抓住现实严肃地透露出自己的人生哲学。
阿城,1949年生。原名钟阿城。原籍四川江津,生于北京。高中一年级逢“文革”中断学业,1968年下放山西、内蒙插队,后又去云南农场当农工。1979年回北京,曾在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当工人。1984年发表处女作《棋王》,引起广泛关注;之后连续创作了系列揭示民族文化心理积淀的“文化寻根小说”,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鲜明风格。
只说一下《棋王》。毫无疑问,“棋”是《棋王》这部小说的主题。但除了棋之外,“吃”是小说中另一个同等重要并贯穿始终的主题。我想就从下棋和吃饭两个主题来对《棋王》作一点文本分析。 小说开头,叙述者“我”前去插队,在火车上遇到“棋呆子”王一生。我问他怎么没...
评分三则故事里,回味最深是《树王》,而在通篇《树王》里,最震撼是烧山的描述。 “数万棵大树在火焰中离开大地,升向天空。正以为它们要飞去,却又缓缓飘下来,在空中互相撞击着,断裂开,于是再升起来。升得更高,再飘下来,再升上去,升上去,升上去。山如烫伤一般,发出各种怪...
评分 评分阿城写得太少了。文集出版,也不过七本。好处是,可以反复看。 《棋王》我从前看过,惊艳,那是从文字感觉上,就像在草原上走路,走啊走,突然撞见一棵大树,是真大树,蓬蓬如盖,郁郁有威风。这时候,除了赞叹,心里是有感激的。 这回再读,像新的一样,我记性差,情节忘...
多少年了,看王一生讲他妈捡垃圾,临死用牙刷把儿雕了一付无字棋,都会眼里一湿
评分才疏学浅 真不觉得好看
评分一个很大的愿望,窦文涛能请阿老上一回锵锵和文道三人聊聊呗。棋王的故事第一次读有点震撼到,查建英说其实这样的故事多少也是有点浪漫化掉的。但是阿老讲故事的高明就在于这个浪漫得程度拿捏的度。
评分很过瘾——每一帧都是特写。棋王的高密度对白到树王开始注重描写再到孩子王有了近于意识流的心理活动,技法上有更新,但主题都是借由观看成为自在的王。写插队写文革,却不苦大仇深,而是潇洒超脱,这大概也是阿城骨子里浓重的道家风骨所致。过瘾的地方在于一种说书式的精心设计,不过却也因为设计感而泄露了匠气。其他几篇微型小说(?)刻意弱化情节,把自然环境前景化,比直接的写景散文高明得多。“鸟鸣山更幽”,把人放置进去,有了人气,更显得自然环境的广袤雄伟,又继承了王摩诘的诗风。“草原大得孤独,白云美得忧愁,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碰到了最好的马,也许我还没有走遍草原。”心旷神怡。(这么凶残的文本可得怎么翻译啊……)
评分重读阿城。“三王”里有种很生猛的东西,阳刚又气象万千,仿佛全通着天地古今。后面几篇小小说也个顶个的好,文字如点穴,生生把人拽进那时空,魂飞魄散了。阿城搁古代一定是个大祭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