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是夏目漱石“后期三部曲”的第二部。小说由《朋友》、《哥哥》、《回来之后》、《烦恼》四部分构成,通过描写一名正直博学、勤于思考,却又自我、孤寂、敏感的学者“一郎”,以及因其性格而造成的家人、妻子间的种种矛盾不和,反映出近代知识分子的苦痛。
夏目漱石(1867-1916),日本近代重要的文学家,本名夏目金之助。代表作有《我是猫》、《哥儿》、《虞美人草》、《三四郎》、《后来的事》、《门》等。作品大多以细腻的心理分析,刻画知识阶层精神上的孤独和彷徨,揭示出现代人的乖谬命运。
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体现的,而是通过和Ta共眠的欲望而体现出来的。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这世上有千千万万的人,所以也有千万种爱情。大部分人的爱情始于欲望止于...
评分 评分 评分到了那一天,许多群众聚集在他的周围。穆罕默德按约定大声喊叫,命令对面的山到这边来。可是山一点也不动弹。穆罕默德装模作样地又发出同样的号令,山还是不动。穆罕默德不得不第三次发号施令,他看到山还是没有移动的样子,便对群众说:“我已按约定呼唤那座山了,可山似乎不想来。既...
书名还是翻译为语出“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夫言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的《行人》更为妥帖。比起《春分之后》,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剖析一郎这位知识分子的道德困境和孤独更加深透,遗憾的是夏目并没有给出最后的出路,大概是对自己的未来也并未把握。
评分作为真正主角的哥哥,却多从旁观者的视角来展现,从弟弟、妻子、父母亲眼中映照的“哥哥”形象,恰似反复无常的天气一般让人难以捉摸,他的精神苦闷无人能够理解,他的敏感也让周围的人难堪。最后一封长信虽仍是侧面描写,却像是“哥哥”的正传,他对世事的厌倦,他的恐惧与孤独,他的矛盾与挣扎,他一心想要得到幸福,可幸福却始终在对岸。他将整个人类的不安都集中于自己一个人身上,可夏目漱石却没有告诉我们,他的煎熬最终换来的,究竟是幸福,还是可悲?
评分一郎代表了一类有着独特气质的人,他们善于思考人生、思考自己,但是却常常陷于对人事的纠结 偏执 猜忌中,往往让自己受困于心,同时也消耗了身边人。
评分精神困境的根源终究还是生理问题……吗?该膜的文一还是要膜www
评分精神困境的根源终究还是生理问题……吗?该膜的文一还是要膜www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