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清华女中教数学,我是一个男教师。在这所学校里,有人喜欢我,有人恨我,有人想杀我。
星期六早晨,车站月台上,有人突然从旁撞来,我险些跌落铁轨;
星期一放学后,我游完泳进入淋浴间冲洗,差点中机关被电死;
星期二放学后,一盆天竺葵从教学楼三层坠落,直直砸向我头顶;
星期四放学后,一个老师被毒死在我常用的更衣室,他是替我而死?悚然之间才明白,我似已无路可逃。
编辑推荐
《放学后》是东野圭吾的成名作,以绝对优势摘得日本推理小说界最重要的新人奖——江户川乱步奖,并获周刊文春“推理小说榜年度第1名”。正是《放学后》的成功,使东野圭吾决心走上专职写作的道路,才使得后来写出《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成为可能。
在《放学后》中,东野圭吾关注人性、擅长转折的特征已展露无遗。结构精巧细密,谜题设计出色,既有青春的欢笑与忧愁,也有人性的幽微与黑暗,从多角度直击日本社会问题,更给人以警示:当美丽、纯粹、真实的事物被破坏,重视的回忆和梦想被摧毁时,恨意便开始萌发,恣意蔓延开来。
东野圭吾自评《放学后》:“我最喜欢的设定就是密室和密码,这些所谓古典式的小道具让人深深沉醉,纵使会被读者认作落伍,我仍将继续沉湎其中。”
名人推荐
我就是想创作和别人想得不一样的推理故事,一个出人意料的杀人动机。
——东野圭吾
东野圭吾的《放学后》具备了推理名作的所有条件。
——关口苑生(江户川乱步奖评委)
江户川乱步奖得奖作品,都是反映时代、领导时代的作品,是一部五十年来的日本推理小说史。
——傅博(评论家)
我最喜欢的设定就是密室和密码,这些所谓古典式的小道具让人深深沉醉,纵使会被读者认作落伍,我仍将继续沉湎其中。
——东野圭吾
东野圭吾,日本著名作家。
1985年,凭《放学后》获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开始专职写作;
1999年,《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此后《白夜行》、《单恋》、《信》、《幻夜》先后入围直木奖。
2005年出版的《嫌疑人X的献身》史无前例地将第134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以及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年度第1名一并斩获;
2008年,《流星之绊》获第43届新风奖;
2009年出版的《新参者》获两大推理小说排行榜年度第1名;
2012年,《浪矢杂货店的奇迹》获第7届中央公论文艺奖。
早期作品多为精巧细致的本格推理,后期笔锋越发老辣,文字鲜加雕琢,叙述简练凶狠,情节跌宕诡异,故事架构几至匪夷所思的地步,擅长从极不合理处写出极合理的故事,功力之深令世人骇然。
世界上总有一群孩子,他们不想长大,总希望保持着那一份童真;世界上也有一群这样的孩子,渴求着像大人一样地生活。高中是一群孩子成长为大人的时期,是心理蜕变的时期。这一刻他们或许还是孩子,或许正在成为大人,但在之后他们将以一个成年人的身份迈入大学的课堂。于是,在...
评分这是一篇乱步奖作品,乱步奖是一个新人奖,所以青涩在所难免。相比之下《白夜行》的成熟圆润和深刻社会认识则令人惊讶于这两篇作品出自一人之手。 虽然仍不失为一篇不错的推理作品,但其中牵强生涩之处颇多,不够圆转自如。读到中盘时的“这也太容易猜到了吧”的感觉在结尾被...
评分本书精彩的故事我不再多加赘述,我是来吐槽某些人对本书的评论,豆瓣评论里面也有,我不记得是哪一篇评论了,只是其中的一些话让我忍不住想反驳一下。 他们说故事设定的杀人动机很可笑,我猜说出这些话的人一定是某种意义上从来没有失败过的人,譬如从小成绩优异被老师家长喜爱...
评分小时候看过一部讲述八十年代中学生的电影(是的,是八十年代,不是八零后),主人公说:“犯罪有三大要件:动机、手段、后果。”那个神采飞扬的女生有段时间简直成了我长大后就想成为的“你”,以至于书中破解密室之谜的北条雅美与我记忆中的“她”产生了某种程度的重叠。一想...
评分整体可以,就是一个老师脑子这么好,难以置信。怎么不去当刑侦专家
评分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这个开放式结局让我好不爽啊=_=
评分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态。我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恨一个人的理由。那是旁观者们所不以为然的可笑动机。
评分感觉不是特别精彩
评分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态。我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恨一个人的理由。那是旁观者们所不以为然的可笑动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