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船通史

中国造船通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海洋出版社
作者:席龙飞
出品人:
页数:644
译者:
出版时间:2013-3
价格:128.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0278520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交通
  • 造船史
  • 海军史
  • 历史
  • 造船
  • 航海
  • 收录目标
  • 中国
  • 造船史
  • 中国船舶
  • 航海
  • 船舶工程
  • 海洋工程
  • 中国历史
  • 工业史
  • 科技史
  • 军事史
  • 交通运输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造船通史》将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和成就置于中华文明演进的脉络中去研究,这使这本书的历史感更加突出,文化品位更加浓厚。书中对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雕花木桨的研究、对战国中山王墓葬船的探索,对隋唐漕运和海上交通的描写,对郑和七下西洋的叙述,以及对多起水战战例和典型战船的分析等等,都是作者力求在中华文明的背景中凸现舟船文化的精彩例子。

作者简介

席龙飞,教授,满族。1930年生,吉林梅河口人。1953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造船工程系。先后执教于大连海事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1993年起获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退休。现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武汉理工大学造船史研究中心顾问。

长期从事船舶设计、船型技术经济论证、中国造船史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国家交通运输技术政策”研究中,1988年获国家科委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船舶史学术论文“中世纪中国造船业的兴衰”,在2004年英国《造船年鉴》发表,2005年获英国皇家造船工程学会铜奖。主要著作有:《船舶设计原理》(1990年)、《船舶概论》(1991年)、《中国船舶工业》中英对照大型画册(1997年)、《中国造船史》(2000年)、《中国科学技术史·交通卷》(2004年)、《船文化》(2008年)等。

目录信息

目录:
第一章舟船——人类文明和进步的硕果
第二章木板船的产生及上古时代的舟船活动‘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代造船技术的进步
第四章秦汉时代造船技术获重大发展
第五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造船技术发明
第六章隋唐时期造船技术的发展
第七章宋代造船技术的进展与成熟
第八章元代的水师、海运与造船
第九章明代造船业的繁盛与衰败
第十章海禁政策导致中国传统造船业的衰落
第十一章外资轮船修造业入主中国
第十二章中国近代船舶工业的发端与兴衰
第十三章中国当代造船业的建设与发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出了关于造船的《通史》《古代造船史》《简史》好几本,内容大同小异,自我重复。本书带有科技史的通病,一是时间尽量往前推,一定要领先西方多少年。二是根据经验的推理大于材料的考证。所以整体读起来很有隔膜感,作者关于船舶专业的知识是历史学者匮乏的,尤其是术语和受力分析、公式计算,我完全不懂需要学习。反观在具体史学领域,对于文献的把握和解读却是肤浅的。例如关于明代船型重点介绍沙船、福船、广船,却忽视了地位更重要、记载更详细的漕船、黄、马、快等内河船,这凸显了理工科出身的科技史学者对于历史的把握基于当代经验,而非从历史文献本身出发。

评分

作者出了关于造船的《通史》《古代造船史》《简史》好几本,内容大同小异,自我重复。本书带有科技史的通病,一是时间尽量往前推,一定要领先西方多少年。二是根据经验的推理大于材料的考证。所以整体读起来很有隔膜感,作者关于船舶专业的知识是历史学者匮乏的,尤其是术语和受力分析、公式计算,我完全不懂需要学习。反观在具体史学领域,对于文献的把握和解读却是肤浅的。例如关于明代船型重点介绍沙船、福船、广船,却忽视了地位更重要、记载更详细的漕船、黄、马、快等内河船,这凸显了理工科出身的科技史学者对于历史的把握基于当代经验,而非从历史文献本身出发。

评分

作者出了关于造船的《通史》《古代造船史》《简史》好几本,内容大同小异,自我重复。本书带有科技史的通病,一是时间尽量往前推,一定要领先西方多少年。二是根据经验的推理大于材料的考证。所以整体读起来很有隔膜感,作者关于船舶专业的知识是历史学者匮乏的,尤其是术语和受力分析、公式计算,我完全不懂需要学习。反观在具体史学领域,对于文献的把握和解读却是肤浅的。例如关于明代船型重点介绍沙船、福船、广船,却忽视了地位更重要、记载更详细的漕船、黄、马、快等内河船,这凸显了理工科出身的科技史学者对于历史的把握基于当代经验,而非从历史文献本身出发。

评分

作者出了关于造船的《通史》《古代造船史》《简史》好几本,内容大同小异,自我重复。本书带有科技史的通病,一是时间尽量往前推,一定要领先西方多少年。二是根据经验的推理大于材料的考证。所以整体读起来很有隔膜感,作者关于船舶专业的知识是历史学者匮乏的,尤其是术语和受力分析、公式计算,我完全不懂需要学习。反观在具体史学领域,对于文献的把握和解读却是肤浅的。例如关于明代船型重点介绍沙船、福船、广船,却忽视了地位更重要、记载更详细的漕船、黄、马、快等内河船,这凸显了理工科出身的科技史学者对于历史的把握基于当代经验,而非从历史文献本身出发。

评分

作者出了关于造船的《通史》《古代造船史》《简史》好几本,内容大同小异,自我重复。本书带有科技史的通病,一是时间尽量往前推,一定要领先西方多少年。二是根据经验的推理大于材料的考证。所以整体读起来很有隔膜感,作者关于船舶专业的知识是历史学者匮乏的,尤其是术语和受力分析、公式计算,我完全不懂需要学习。反观在具体史学领域,对于文献的把握和解读却是肤浅的。例如关于明代船型重点介绍沙船、福船、广船,却忽视了地位更重要、记载更详细的漕船、黄、马、快等内河船,这凸显了理工科出身的科技史学者对于历史的把握基于当代经验,而非从历史文献本身出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