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繁叶茂

枝繁叶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作者:海因利希·盖格尔
出品人:
页数:168
译者:刘经树
出版时间:2013-1
价格:2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1096459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音乐
  • 海外中国研究
  • 海因利希·盖格尔
  • 文化史
  • musicology
  • 西乐在中国
  • 美国文学
  • 新书记
  • 家庭伦理
  • 亲情
  • 成长
  • 生活
  • 情感
  • 女性
  • 婚姻
  • 母女关系
  • 现实主义
  • 治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枝繁叶茂: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将通过与近代史事件、文化史和精神史的背景,来阐明西方音乐在中国的历史是靠内在的能动性,并非所有音乐文化都有这种能使自己的音乐文化普遍化的能动性。为什么中国音乐有时候能与西方音乐共生,有时候则否?我的讲述经常离开了狭义上的音乐史,但有一点应该是明确的:西方音乐在中国的这个发展过程开始了她的普遍化,尽管它有时总一再由于政治缘故或间隔停滞、或由各种最不同方式的文化对抗成为一种负担。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前言
1.“外”和“中”——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
时间模式:“中”和“外”之间的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
2.“根”和“枝”——第一次鸦片战争直至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期间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
“根”
“主干”:上海
题外话:上海市工部局乐队的历史、结构、纲领
“主干”和“分枝”:上海、哈尔滨、北京及各位音乐家的生活道路
3.“洋为中用”——西方古典音乐在共产主义的中国(1949年~1978年)
1949年后中国音乐的两个阶段
“文化”和文化大革命
样板戏及其京剧的发展
折断了的“枝”
多样化在中国——历史回顾
开始扎根:“新音乐”
延安精神
“洋为中用”
歌曲
4.明星的时刻——西方古典音乐在改革、开放(1978年)以后的中国
意识形态和实践的差异-1978年后从缝隙间发展的西方古典音乐
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及反思民族身份:爱国主义和民族声誉
世界一体化——文化的差异
贝多芬回来了
公共精神的殿堂
新潮音乐
触及思想与创新——世界音乐关联域中的中国音乐(谭盾)
屋漏偏逢雨——中国音乐与市场经济
“我”的新迷信
崇拜与冷眼——新星
新、老英雄模范
5.两位西方古典音乐的传播者——德理格和谭抒真
接近和陌生——中国历史与外国人打交道
从皇宫到教会学校
德理格(1670年~1746年)
时异境迁:从德理格到谭抒真
谭抒真(1907年~2002年)
附录:小提琴及其制作在中国
6.音乐是快乐——论中国音乐的“中国性”
新音乐的折衷主义、音乐的智慧、断裂的认同
音乐里的中国智慧从何而来?
中国音乐的基本特性
音乐的意义
中国音乐的普遍性和“中国”性
文人音乐和钟子期的故事
7.结束语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即便是普通的业余西方古典音乐爱好者,也很少会问这样的问题: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是如何传播的。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西方古典音乐似乎已经像是空气阳光一样自然而然的存在。一个点是『西方』,其实较之中国古典音乐,西方古典音乐的传播也更为广泛有力;另一个则是『古典』,...

评分

即便是普通的业余西方古典音乐爱好者,也很少会问这样的问题: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是如何传播的。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西方古典音乐似乎已经像是空气阳光一样自然而然的存在。一个点是『西方』,其实较之中国古典音乐,西方古典音乐的传播也更为广泛有力;另一个则是『古典』,...

评分

即便是普通的业余西方古典音乐爱好者,也很少会问这样的问题: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是如何传播的。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西方古典音乐似乎已经像是空气阳光一样自然而然的存在。一个点是『西方』,其实较之中国古典音乐,西方古典音乐的传播也更为广泛有力;另一个则是『古典』,...

评分

即便是普通的业余西方古典音乐爱好者,也很少会问这样的问题: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是如何传播的。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西方古典音乐似乎已经像是空气阳光一样自然而然的存在。一个点是『西方』,其实较之中国古典音乐,西方古典音乐的传播也更为广泛有力;另一个则是『古典』,...

评分

即便是普通的业余西方古典音乐爱好者,也很少会问这样的问题: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是如何传播的。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西方古典音乐似乎已经像是空气阳光一样自然而然的存在。一个点是『西方』,其实较之中国古典音乐,西方古典音乐的传播也更为广泛有力;另一个则是『古典』,...

用户评价

评分

总体上很喜欢这本书的视角:西方人汉学家看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的传播。当中也涉及到蛮多中国人自身可能不敢触及的历史政治面(毕竟,音乐是『资本主义的』,逃脱不开这段历史)。短小精悍,原可以展开写一大部头的,如今浓缩至有些地方的衔接不够。文化理论也足够多,就是太简练了,权且当做索引。(翻译有不少或文法或逻辑上的瑕疵。)

评分

对西方音乐在中国如此了解的外国人,确实少见。书中整理列举的1949-1978年间的诸多中央政策原文,以及海外及港台的参考文献,是很有价值的。

评分

总体上很喜欢这本书的视角:西方人汉学家看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的传播。当中也涉及到蛮多中国人自身可能不敢触及的历史政治面(毕竟,音乐是『资本主义的』,逃脱不开这段历史)。短小精悍,原可以展开写一大部头的,如今浓缩至有些地方的衔接不够。文化理论也足够多,就是太简练了,权且当做索引。(翻译有不少或文法或逻辑上的瑕疵。)

评分

翻译或者原文让我读的头大 不过还是不错的

评分

对西方音乐在中国如此了解的外国人,确实少见。书中整理列举的1949-1978年间的诸多中央政策原文,以及海外及港台的参考文献,是很有价值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