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增订版)

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增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王震中
出品人:
页数:491
译者:
出版时间:2013-3-1
价格:7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6117217
丛书系列:当代中国学者代表作文库
图书标签:
  • 先秦史
  • 王震中
  • 上古史
  • 考古
  • |先秦史|
  • 通学
  • 考古学
  • 历史
  • 中国文明
  • 文明起源
  • 比较研究
  • 历史学
  • 考古学
  • 文化研究
  • 增订版
  • 中华文明
  • 古代史
  • 文明探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增订本)》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国家学术文化工程。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国当代学术的创新发展,加强中外学术文化交流,让世界从更深层次了解中国文化,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必将产生十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我们愿与学者一道,合心戮力,共襄这一学术盛举。

作者简介

王震中,1957年生于陕西榆林市,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主任、教授委员会委员。兼任河南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榆林学院兼职教授;担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等。出版的著作有:《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1994年初版、1997年再版、2013年增订本)、《中国古代文明的探索》 (2005年初版、2006年再版)、 《商代都邑》 (2010年)、 《商族起源与先商社会变迁》 (2010年)、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 (合著,1997年初版、1998年二版、2007年三版)、 《国际汉学漫步》 (合著,1997年)、 《民族与文化》 (合著,1990年)、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合著,2012年)等著作。发表论文90余篇。

目录信息

增订版序言
序:一部文明起源的真实画卷
绪论: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农耕的起源与社会组织的变化
一农耕起源的共同性与多样性
二中国农业起源的多中心与农耕聚落的出现
第二章农耕聚落的扩大
第三章聚落的平等与内聚
一聚落的分布、选址与规划
二房屋的组合及其社会结构
三聚落的内聚与向心布局
四聚落的生产、分配、消费和对外交往
五社会性质与权力结构
第四章中心聚落(原始宗邑)与神庙文化
一由平等聚落向原始宗邑的过渡
二原始宗邑与村邑形态的出现
三神庙与宗教中心
四关于酋邦的问题
第五章龙山时代的聚落与生产
一龙山时代的聚落形态
二龙山时代的农牧业生产
三龙山时代的手工业
第六章早期铜器的冶炼
一仰韶时期属于铜石并用时期
二龙山时期属于早期铜器时代
第七章从符号到文字
一仰韶文化中的陶器符号
二贾湖、双墩、大溪等文化中刻划符号
三大汶口文化的陶文
四 良渚及龙山时代的刻写文字
五结语
第八章阶级的产生与财富的积累
一父权家族与阶级分化
二财富积累与集中的程序
第九章都邑文明的形成
一都邑的分散与文明的多中心
二龙山时期城邑的建制及其在聚落群中的都邑性质
三虞夏商周四代的政教合一
四西亚、中美洲的都邑与神权政治中心
五环境·资源与对外贸易
六决定都邑规模的诸因素
七都邑的形成机制
第十章祭祀·战争与国家
一国家产生的几种可能途径
二祭祀与管理和统治
三战争在国家形成中的作用
四王权的三个来源与组成
五余论
第十一章文明的道路与区域特征
一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文明
二埃及的早期诺姆文明
三中美洲文明的道路与特点
四中国文明形成过程中的几个特点
附录参考文献与征引书目

增订版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80年代以来,对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再次成为考古学界、历史学界的热点,讨论的问题也比过去深入得多。长期争鸣之后,学界对文明的研究,已从简单因素的罗列进展到复合条件的讨论、从表面现象的分析进展到内部规律的探索、从静止扩展到动态、从对人类社会自身的了解深入到追溯生...  

评分

80年代以来,对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再次成为考古学界、历史学界的热点,讨论的问题也比过去深入得多。长期争鸣之后,学界对文明的研究,已从简单因素的罗列进展到复合条件的讨论、从表面现象的分析进展到内部规律的探索、从静止扩展到动态、从对人类社会自身的了解深入到追溯生...  

评分

80年代以来,对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再次成为考古学界、历史学界的热点,讨论的问题也比过去深入得多。长期争鸣之后,学界对文明的研究,已从简单因素的罗列进展到复合条件的讨论、从表面现象的分析进展到内部规律的探索、从静止扩展到动态、从对人类社会自身的了解深入到追溯生...  

评分

80年代以来,对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再次成为考古学界、历史学界的热点,讨论的问题也比过去深入得多。长期争鸣之后,学界对文明的研究,已从简单因素的罗列进展到复合条件的讨论、从表面现象的分析进展到内部规律的探索、从静止扩展到动态、从对人类社会自身的了解深入到追溯生...  

评分

80年代以来,对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再次成为考古学界、历史学界的热点,讨论的问题也比过去深入得多。长期争鸣之后,学界对文明的研究,已从简单因素的罗列进展到复合条件的讨论、从表面现象的分析进展到内部规律的探索、从静止扩展到动态、从对人类社会自身的了解深入到追溯生...  

用户评价

评分

梳理并比较了“中国文明”与世界其它几处原生文明的异同。主要着墨还是在“中国文明“上,世界其它文明的比较少量穿插在各主题之中,而最后也有一章专门总括比较世界各原生文明的文明起源道路。作者在方法论方面,企图达到”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理论的合理推演与实际材料检验的统一,这是难能可贵的,比起那些一味反对所谓”用材料套理论“,而自己又拿不出一套结合理论与材料的研究方法的嘴炮考古学家高出不知道多少倍。方法上,多见人类学,民族志类比,并就中国文明的特殊性尝试应用后期传世文献来推测早期的情况。可惜的是,两种方法都没有运用好。前者在类比时缺乏原则,常以狩猎民族的情况类比农耕文明;后者可能的基础在于直接历史法的应用,可惜的是作者所应用之处在脉络的连贯上并不明显,时间上考古材料的相似性差。此外,一手研究太少

评分

增订本

评分

文笔很好,高屋建瓴,到总觉得少一些一手观感。

评分

文笔很好,高屋建瓴,到总觉得少一些一手观感。

评分

梳理并比较了“中国文明”与世界其它几处原生文明的异同。主要着墨还是在“中国文明“上,世界其它文明的比较少量穿插在各主题之中,而最后也有一章专门总括比较世界各原生文明的文明起源道路。作者在方法论方面,企图达到”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理论的合理推演与实际材料检验的统一,这是难能可贵的,比起那些一味反对所谓”用材料套理论“,而自己又拿不出一套结合理论与材料的研究方法的嘴炮考古学家高出不知道多少倍。方法上,多见人类学,民族志类比,并就中国文明的特殊性尝试应用后期传世文献来推测早期的情况。可惜的是,两种方法都没有运用好。前者在类比时缺乏原则,常以狩猎民族的情况类比农耕文明;后者可能的基础在于直接历史法的应用,可惜的是作者所应用之处在脉络的连贯上并不明显,时间上考古材料的相似性差。此外,一手研究太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