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历史评论(第1辑)

东方历史评论(第1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绿茶 执行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256
译者:
出版时间:2013-5
价格:3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9536016
丛书系列:东方历史评论
图书标签:
  • 历史
  • 许知远
  • 政治
  • 近现代史
  • 中国
  • 杂志书
  • 社会
  • 比较政治
  • 东方历史
  • 评论
  • 第1辑
  • 中国历史
  • 历史文化
  • 历史研究
  • 学术著作
  • 思想史
  • 古代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东方历史评论》是由东方历史学会发起的一份面向高端受众的系列历史读物,倡导丰富、细腻、从容、生动再现历史情境、给读者以深刻历史感的历史书写方式,力图改变当前历史写作要么功利、僵硬,要么流俗、浅薄的现状。

《东方历史评论》倡导的阅读观念是:“历史的,批评的,审美的”。

本辑《东方历史评论》选取民国初年宋教仁遇刺案为专题,多角度梳理了事件细节和当时主要人物对此案的参与及观察评论,再现民初纷纭复杂的政坛斗争情形,并深入追问:为什么对宋案的处理会最终影响历史的走向,最终导致民初共和尝试的失败?寻找百年共和失败的密码,领略重大转折关口历史的运转机理和脉络,宋案无疑是最好的切入点。

本辑“影像”栏目为“苏联解体20年群像”, 著名摄影师苏里于苏联解体20年之际,走访了8位涵盖各阶层的典型人物,从他们的面庞和思考里窥探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个人的冲击与重塑。

此外,本辑还收入著名思想家弗朗西斯•福山谈论全球化语境下不平等的加剧侵蚀自由民主制度赖以栖身的中产阶级基础、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回顾第三帝国形成等的文章;书评栏目重点推介了《帝国的精神生活:一段18世纪的家庭史》、《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等几本近期比较受关注的书。

作者简介

许知远,现为《商业周刊/中文版》执行主编。他是单向街图书馆的创办人之一,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曾出版《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中国纪事》、《一个游荡者的世界》、《时代的稻草人》等。

绿茶:本名方绪晓,曾任人民网读书频道主编、《新京报书评周刊》统筹编辑、《文史参考》杂志主编。

目录信息

发刊词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
专题:共和为什么失败:重返1913
共和为什么失败 /方曌 张晓波
刺客与政客 /张晓波
民国囚徒 /马勇
从借壳上市到破壳而出 /章永乐
被打断的宪制建国之路 /受访:高全喜 采访:周绍纲
魏玛共和的失败 /理查德•埃文斯
访谈
喧嚣与影响:对话蒂莫西•加顿•艾什 /采访:许知远
影像
苏联解体二十年群像 /摄影、撰文:苏里
随笔
历史的未来 /弗朗西斯•福山
琉球的故事 /林泉忠
文明大国的条件 /吴介民
政府、地理与经济增长 /杰弗里•D.萨克斯
即将到来的第三帝国 /艾里克•霍布斯鲍姆
日瓦戈的孩子 /弗拉迪斯拉夫•祖博克
“你爱中国,但中国不爱你?” /方可成
西哈努克、波尔布特与1960—1970年代的中国 /李丹慧
毛泽东与东方情报局 /沈志华
书评
他们如何造就帝国 / J. H. 埃利奥特
蒋介石之谜 /撰文:史景迁
政见书情 /吴瑶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历史是有真相的,而且唯一。只是,这唯一的真相,一则在时光的掩埋下常常无法再现,二则即便有史可寻,站在不同的人不同的立场看,也可以有不一样的解读——历史中的人物也和你我一样,有七情六欲爱恨情仇,人本来都是立体的,对任何的事件和人的解读如果单一扁平化了都是不负...  

评分

历史是有真相的,而且唯一。只是,这唯一的真相,一则在时光的掩埋下常常无法再现,二则即便有史可寻,站在不同的人不同的立场看,也可以有不一样的解读——历史中的人物也和你我一样,有七情六欲爱恨情仇,人本来都是立体的,对任何的事件和人的解读如果单一扁平化了都是不负...  

评分

喜欢这样的历史书,通俗却不流于浅薄。我们这些普通的历史爱好者,是没办法有时间充分积累丰富的史料并著述立作成为史家的。但是我们还是非常喜欢历史,因为历史能启发我们思考,认识到群体行为的复杂性。 欣赏法国历史学家努瓦利耶的观点,历史知识应该帮助公民思考当今,做出...

评分

历史是有真相的,而且唯一。只是,这唯一的真相,一则在时光的掩埋下常常无法再现,二则即便有史可寻,站在不同的人不同的立场看,也可以有不一样的解读——历史中的人物也和你我一样,有七情六欲爱恨情仇,人本来都是立体的,对任何的事件和人的解读如果单一扁平化了都是不负...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时,就被该书认真的印刷和排版所征服,断断续续一个多月才看完,收获颇丰。作为一个历史小白,《东方》从多个角度对近代中国的标志事件“宋教仁刺杀案”进行了剖析,让中国近代史上的人物不再是那样的单薄,是非曲直也不再是简简单单的黑和白。到底是谁刺杀的宋教...  

用户评价

评分

完整地把这本创刊号看完了,就像序言所说的,它是要给读者以深刻历史感的历史书写方式。读了1913系列,以及魏玛、琉球、柬埔寨等近现代史文章,果然感觉与以往所学的教科书式的历史完全不同,史料更为充分、评论更为客观,当中还有种历史之美的感觉。非常期待下辑。

评分

一直觉得这杂志的定位还是很模糊对以后的发展绝对是有影响的,不过第一期做成这样还是挺出乎意料的,有很好的干货,当然也避免不了烂大街文。创刊词问题挺大的,强调历史写作的色彩鲜明和细节丰富,也提到了对历史真实性怀疑这种态度的反思,但是有没有考虑过the excess of words对你所追求的真实性的影响?这一点在整本书里都有反映。还有许知远那篇访问问的问题.......

评分

历史较之于文学的最大魅力是纵如何粉饰,随着岁月的剥蚀侵袭,形销骨立,什么帝王将相都会打回原形。近代史有个强劲的潮流,孙文毛泽不掩其恶,慈禧李鸿章袁世凯亦不抹其功,落到历史写作,要想立得住就得客观中立。戏剧化写作这个妖娆的少妇终究要变成白发苍苍但褪尽铅华、真玉真石的老妪。 当然,历史的真实永远不可能是事实本身那个真实,但史料的丰富其价值是无限接近那个“真实”。

评分

阅读人数竟然这么少,推一下。需要静心地去读和思考,有些文章不是那么好消化的。已经出到第三辑了,有时间再找来慢慢读。

评分

经历了唯物史观,经历了戏说历史,终于,通过这本书我又一次看到了历史的维度。历史不再是为了证明某种理论的证据,也不再是某种形态的工具,而是回到了其本身该有的关注角度。除了老许的刊首语和史景迁写蒋介石的最后一段有明显的文艺腔外,基本都站在一个客观的历史角度去阐述各种情节。不愤怒,不媚俗,也不伤感。如果有某种情怀在,那作者们一定都是非常严谨的克制着。知道和思考,带给我特别多的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