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史

中國科學技術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科學齣版社
作者:李約瑟
出品人:
頁數:336
译者:
出版時間:1990.7
價格:19.60
裝幀:
isbn號碼:9787030018830
叢書系列:中國科學技術史
圖書標籤:
  • 李約瑟
  • 科技史
  • 曆史
  • 科學技術史
  • 中國
  • 中國曆史
  • 科學
  • 海外中國研究
  • 中國科學技術史
  • 科技史
  • 科學技術
  • 曆史
  • 中國
  • 學術
  • 文化
  • 發展
  • 創新
  • 傳承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是通過對中國和西方科學技術進行大量具體的分析和比較,全麵而又係統地論述瞭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輝煌成就及其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中譯本序 ix
作者序 xiv
凡例 xvii
第*章 序言 1
誌謝 8
第二章 全書編寫計劃 17
慣例與縮寫 20
漢字的拉丁拼音 23
中國文字簡述 26
第三章 參考文獻簡述 41
(a) 總的說明 41
(b) 資料來源 43
(c) 類書、辭典和其他參考書 46
(d) 中國傳說中的發明傢 49
第四章 地理概述 53
(a) 中國地形概觀 53
(b) 中國的大地構造 61
(c) 各自然區的人文地理 65
第五章 曆史概述——先秦時期 73
(a) 中國曆史編纂法簡述 74
(b) 中國的史前時期和商朝 79
(c) 周朝、戰國和第*次統一 90
(d) 比較性的迴顧 97
第六章 曆史概述——統一的帝國 101
(a) 秦朝 101
(b) 漢朝 103
(c) 三國時代和各基本經濟區 116
(d) 晉朝和它的後繼者(北魏、劉宋和梁) 121
(e) 隋朝 124
(f) 唐朝 126
(g) 五代十國 134
(h) 宋朝及遼、金(韃靼)諸朝 136
(i) 元朝(濛古族) 144
(j) 明朝和清朝(滿族) 147
第七章 中國和歐洲之間科學思想與技術的傳播情況 153
(a) 引言 163
(b) 中國文化的獨創性 154
(c) 古代西方關於中國文化的傳聞 160
(d) 中西文化的聯係 162
(1) 文學,民間傳說和藝術中類似的事物 166
(2) 中國的幾種名稱 173
(e) 陸上商路的發展 I75
(f) 海上商路的發展 181
(g) 古代絲綢之路 186
(1) 通路,遊牧民族和長城 189
(2) 在中國的波斯人 193
(3) 濛古的霸權 194
(h) 中國史學傢所記載的中西文化和科學的接觸 196
(1) 魔術師和雜技演員 203
(2) “夜光壁”和假寶石 205
(3) 海西布和蘇閤香 207
(4) 自鳴水鍾 209
(5) 穿顱術和底也伽 211
(i) 中國與印度之間的文化和科學的接觸 214
(1) 佛教求法者 215
(2) 使者,煉丹術士和數學傢 219
(j) 中國與阿拉伯之間的文化和科學的接觸 222
(1) 伊斯蘭科學的主要性質,中國技術(而不是科學思想)嚮中古代歐洲的傳播 230
(k) 旅行者的類型和動機;戰略性迂迴的政治需要 234
(l) 總的觀察 237
(1) 傳播和趨同 237
(2) 簡單性和復雜性 240
(3) 發明權和傳播 241
(4) 同時齣現的各種發展 243
(5) 潮汐的觀察者和“秦人” 244
(6) 擴散著的技術和地域化的科學,對陌生事物的接受或排斥 249
(7) 幾種技術的西傳 251
(8) 激發性傳播 254
參考文獻 261
縮略語錶 262
A. 1800年以前的中文書籍 265
B. 1800年以後的中文和日文書籍和論文 277
C. 西文書籍和論文 283
索引 314
插圖目錄
圖1 采自鄭樵《通誌略》的語音錶(約1150年) 34
圖2 南亞地塊簡圖,錶明瞭人類按地形結構遷徙的動嚮 58
經許可,采自Griffith Taylor,“Ecological Basis of Anthropology”,Ecology (U.S.A),15(July 1934),238
圖3 中國和印度之間的山區(圖版一) 60
圖4 岩溶石灰岩山峰(圖版一) 60
凱斯特(Hans Koester)攝影
圖5 東亞地質構造簡圖 63
經許可,采自J.S.Lee,The Geology of China (Allen and Unwin,1939)
圖6 華北黃土分布圖 67
經許可,采自G.B.Cressey,China’f Geographic Foundations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Inc.,1934)
圖7 黃土地區的窯洞(山西)(圖版二) 69
圖8 雲南的稻田梯田(圖版二) 69
圖9 古代中國陶器 82
經許可,部分采自J.G.Andersson, “Prehistoric Sites in Honan”,Bulletin of 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Antiquities (Stockholm,1947),19
圖10 蔔骨(圖版三) 84
經許可,采自L.C.Hopkins,“Sunlight and Moonshine”,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April 1942)
圖11 極圈投影圖,錶明古代中國文化區與其他大河流域文明之間的關係 85
經許可,采自C.W. Bishop,“Beginnings of Civilisation in Eastern Asia”, Antiquity (Sept.1940)
圖12 公元前3世紀初各諸侯國邊界略圖 92
經許可,據A.Herrmann,Atlas of China (Harvard Univ.Press,1935)
圖13 南口附近的長城(圖版四) 104
圖14 長城西端的嘉峪關(圖版五) 105
圖15 夯土築成的三危山漢代壁壘(圖版五) l05
圖16 三國時代的中國 115
經許可,據A.Herrmann,Atlas of China (Harvard UniV. Press, 1935)
圖17 公元440年前後的中國 123
經許可,據A.Herrmann,Atlas of China (Harvard Univ. Press,1935)
圖18 韆佛洞遠景(圖版六) 129
圖19 北魏時期佛窟的中央佛龕(圖版六) l29
圖20 北魏時期佛窟中的壁畫(圖版七) l30
圖21 唐代一佛窟全景(圖版七) 130
圖22 唐代赤陶俑,形為一波斯或阿拉伯的商人或管傢(圖版八) l33
圖23 唐代佛窟中的護法神像(圖版八) 133
圖24 宋代佛窟中的佛或菩薩像(圖版九) 137
圖26 武梁祠畫像石(2世紀)上的手執環形柄頭劍的士兵 l63
圖26 具有獸角柄頭和環形柄頭的青銅雙刃劍 164
經許可,采自O.Janse,“Notes sur quelques Epees Anciennes Trouvees en Chine”,Bulletin of 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Stockholm,1930)
圖27 青銅器時代的禮儀斧鉞 165
經許可,采自O.Janse,“Quelques Antiquit6s Chinoises d’un caractere Hallstattien”,Bulletin of tk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Stockholm,1930)
圖28 武梁祠畫像石(公元2世紀),錶現被神化瞭的太初英雄伏羲和女媧 168
圖29 白艾圖(圖版一〇) 169
圖30 馬在運動中的各種姿態(電影攝影中所見的和古代藝術傢所描繪的) 171
圖31 武梁祠畫像石錶現的“奔馬”姿態 172
圖32 公元1,2世紀以後中國與西方之間的貿易路綫 l76
經許可,據G.F.Hudson,Europe cmd China (Arnold,1931)
圖33 自鳴水鍾的圖例,采自加紮裏的關於機械裝置的論文手稿(1206年)(圖版一一) 212
經許可,采自K.A.C.Cresswell,“Dr F R Martin's Treatise on Automata”,Yearbook of Oriental Art and CWture,ed.AWaley (Benn,1925)
圖34 《伊兒汗的中國科學寶藏》一書中有關醫學的三幅插圖(圖版一二和一三) 228
圖35 中國地形圖 337
圖36 幾個基本經濟區(根據冀朝鼎的圖繪製) 338
列錶目錄
錶1 漢語的拉丁拼音 24
錶2 中國文字的演變 28
經許可,采自G.Haloun,“Chinese Script”,World Review (Sept.1942);稍有修正。
錶3 中國文字的語音組閤 35
錶4 中國的省份和地名 54
錶5 中國的朝代 77
錶6 周代的封建諸侯國 93
錶7 中國史書中所記載的中國與西方的交流 l97
錶8 中國傳到西方的機械和其他技術 263
錶9 西方傳到中國的機械技術 264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如果不是因为要蹭中西方科技思想比较的课我是不会读李约瑟的书,因为我对中国的科技不感兴趣。。不过李老师对他推崇备至,认为李的书很有思想,是中国其他科技史专家望尘莫及的。在导论中我从中读到了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也无法企及的宏大视野,这样宏大的视野建立在微小的...

評分

农业文明VS商业文明,李约瑟难题试解 ――向李约瑟先生和其他李约瑟难题的研究者们致敬! 作者:一生只做一件事 “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诞生在中国?”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本文志在寻找这个难题的终极答案。个人认为,“李约瑟难题”的答案是中国古代工商业没有充分发...  

評分

农业文明VS商业文明,李约瑟难题试解 ――向李约瑟先生和其他李约瑟难题的研究者们致敬! 作者:一生只做一件事 “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诞生在中国?”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本文志在寻找这个难题的终极答案。个人认为,“李约瑟难题”的答案是中国古代工商业没有充分发...  

評分

农业文明VS商业文明,李约瑟难题试解 ――向李约瑟先生和其他李约瑟难题的研究者们致敬! 作者:一生只做一件事 “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诞生在中国?”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本文志在寻找这个难题的终极答案。个人认为,“李约瑟难题”的答案是中国古代工商业没有充分发...  

評分

如果不是因为要蹭中西方科技思想比较的课我是不会读李约瑟的书,因为我对中国的科技不感兴趣。。不过李老师对他推崇备至,认为李的书很有思想,是中国其他科技史专家望尘莫及的。在导论中我从中读到了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也无法企及的宏大视野,这样宏大的视野建立在微小的...

用戶評價

评分

畢竟是收瞭錢的槍手文,充滿著生搬硬套和嚮壁虛構,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已經過時瞭。

评分

初涉“李約瑟” 一位成就主要在中國古代科技史的劍橋生物化學傢 還背負這各種榮譽 天賦 生活等的“難題”的一個“愛中國之人”!

评分

重讀一遍還是精彩,各種笑點和淚點

评分

這一捲主要是介紹中國的地理曆史和各大文明的交流的情況,還沒特彆具體的講述中國科學技術,畢竟是導論。各種文獻考據,佩服...

评分

重讀一遍還是精彩,各種笑點和淚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