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紋飾比較

中西紋飾比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古籍齣版社
作者:芮傳明
出品人:
頁數:363
译者:
出版時間:1995
價格:34.00
裝幀:精裝32
isbn號碼:9787532519781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紋飾
  • 考古
  • 文化
  • 藝術
  • 藝術
  • 需PDF試讀
  • 資料
  • 設計
  • 中西紋飾 比較研究 藝術紋飾 曆史演變 文化差異 西方紋飾 東方紋飾 紋樣設計 跨文化 藝術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對古代世界(其時間相當於中國的漢王朝以前)的大量藝術紋飾進行對比、分析和探討,揭示齣古代中國與西方(希臘、羅馬、埃及、兩河流域、印度、中亞、南俄等地)某些同類紋飾之間的聯係,從而推測上古時期東西方之間早就存在文化交流和民間接觸的可能性。全書分《導言》、《形紋飾》、《十形紋飾》、《鳥形紋飾》、《蛇形紋飾》、《樹形紋飾》、《角形紋飾》、《饕餮紋飾》八章,並附圖二百餘幅。

有關紋飾的比較研究,國外起步較早。1894年,G.d’ Alviella的《The Migration of Symbols》一書問世。作者對具有象徵意義的紋飾(即所謂的“符號”)的變化、發展、遷徙及衰落進行瞭比較全麵的研究,以至被後人譽為“最偉大的符號解釋者”。 1926年,A.Mackenzie《The Migration of Symbols and their Relations to Beliefs and Customs》一書齣版後,這方麵的研究又深入瞭一步。然而,盡管兩書都注意到瞭世界各地同類符號之間的聯係,但是所涉及的紋飾種類不多,而有關古代中國的紋飾,更是寥寥無幾。嗣後,有關紋飾研究的著述雖然不斷齣現,但或者隻研究某一地區的紋飾,或者僅僅羅列某些種類的紋飾,並未從中西文化交流的角度,對紋飾進行係統的比較研究。

近十多年來,我國中西交通史的研究有瞭長足的進展。但是綜觀該領域的各個方麵,上古中西交通的研究乃是相對薄弱的環節;而資料的貧乏則是主要原因之一。許多重大問題,諸如中國文明的起源、印歐人種的遷徙等,都還未能解決,或者沒有解決得很好。本書則試圖通過對中西紋飾的比較研究,獲得有關這些方麵的新資料,或者探討一些新問題。至少能擴大上古中西交通史研究者的視野,為他們提供有價值的綫索。

本書各章的論述,不僅補充瞭上古中西文化交流研究領域因缺乏文字資料而造成的知識空白,又在若乾方麵糾正瞭以前的某些錯誤觀點。例如,本書對“”形紋飾所作的研究,一方麵指齣瞭古代中國早就存在紋的事實(至少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三韆紀),揭示瞭早期與印度進行文化交流的可能性;另一方麵則糾正瞭當今辭書中的一個錯誤:“”字的語源不應該釋為梵文 Srivatsa(室利株蹉),而以Swastika(室縛悉底迦)更為正確。又,本書對“饕餮”紋飾的研究,由於並不單純地依賴文字資料,故而得以發現新問題,提齣新見解。作者打破瞭此前中外學者局限於漢文史料研究“饕餮”紋飾的傳統方式,進行瞭範圍廣泛的橫嚮比較,以至最終得齣這樣的結論:饕餮紋與美索不達米亞之鬍姆巴巴頭像、希臘之戈爾工麵具一樣,主要功能在於闢邪;並且,這些紋飾間很可能曾經有過直接或間接的相互影響。

國外有關藝術紋飾的專著,不是所涉及的紋飾種類很少,就是未能將古代中國的紋飾與域外紋飾進行比較,因此幾乎與“古代中西交通”無涉。至於國內,則迄今未見全麵研究藝術紋飾的專著,更未從中西交通的角度對古代世界的紋飾進行比較研究。所以,本書填補瞭國內外——尤其是國內——學術研究領域的一個空白,此即本書的學術意義所在。

著者簡介

芮傳明

男,碩士生導師,1990年獲復旦大學曆史學係博士學位,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副所長。

生於1947年9月。主要從事中外關係史、中亞史、古代宗教等方麵的研究。主要學術成果有:《大唐西域記全譯(詳注)》、《東西紋飾比較》(閤著)、《中國與中亞文化交流誌》、《古突厥碑銘研究》、《巫術的興衰》(譯著)、《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閤譯)、《淫祀迷信》等。其中,《古突厥碑銘研究》獲得上海市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選(1998-1999)著作三等奬,《摩尼教“平等王”與輪迴“考》獲得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選(2002-2003)論文三等奬。

近期主要成果:

《戰時恐怖主義與城市犯罪》-《上海歹土》解讀 ,《史林》,2003年第3期

《古代"度人"信仰之涵源探討》,《社會科學》,2003年第9期

《摩尼教"平等王"與輪迴"考》,《史林》,2003年第6期

《上海歹土》,《上海史研究譯叢》之一,上海古籍齣版社,2003年12月

《摩尼教“五妙身”考》,《史林》,2004年第6期

《淫祀與迷信——中國古代迷信群體研究》,廣東人民齣版社,2005年1月

《中國曆史》,廣東人民齣版社,2005年7月

《東方摩尼教的實踐及其演變》,《法國漢學》第10輯,中華書局,2005年12月

《略論摩尼教在中國古代社會中的兩種角色》,《尋根》,2006年1月

《中國的“傳統文明”在交流中演變發展》,《社會科學》(上海社會科學院),2006年2月

《摩尼教性觀念源流考》,《社會科學》(上海社會科學院),2006年2月

《摩尼教Hyle、Az、貪摩考》,《史林》,2006年5月

《論佛教慈悲觀與社會和諧的關係》,《多元文化視野下的和諧社會》,2006年5月

《饕餮與貪魔關係考辨》,《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第二輯,2006年12月

《彌勒信仰與摩尼教關係考辨》,《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第一輯上海人民齣版社,2006年12月

《傳統中國研究集刊-序》,《傳統中國研究集刊》上海人民齣版社,2006年12月

《“摩尼光佛”與“摩尼”考辨》,載《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第四輯,2007年

《摩尼教神“淨風”、“惠明”異同考》,《歐亞學刊》,2007年6月

《摩尼教“五大”考》,《史林》,2007年10月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紋飾以及紋飾的象徵意義
一.“紋飾”在本書中的特定含義
二.紋飾的産生及其作用
三.紋飾的遷徙
四.紋飾的演變
第二節 文字記載所展示的古代中西交通
一.“正史”所見的中西交通之始
二.先秦史籍所體現的中西交通
第三節 從紋飾比較看古代的中西交通
一.西方著述通過紋飾比較而展示的古代中西交通
二.本書紋飾比較研究所反映的古代中西交通
第二章 卍形紋飾
第一節 卍字的名稱
一.古漢語中的“卍”字
二.印度的SWASTIKA和SAUWASTIKA
三.“室利靺蹉”和“塞縛悉底迦”
四.GAMMADION、FRET以及FYLFOT
第二節 世界各地的卍形紋飾
一.古代埃及的卍形紋飾
二.希臘及愛琴海諸島的卍形紋飾
三.歐洲的卍形紋飾
四.小亞細亞與西亞等地的卍形紋飾
五.印度次大陸與中國等地的卍形紋飾
第三節 卍形紋飾的含義
一.卍形紋飾與性及生育的關係
二.卍形紋飾與雷電等自然現象的關係
三.卍形紋飾與火的關係
四.卍形紋飾與太陽的關係
第四節 中國的“卍”形與太陽
一.“日”字與“卍”
二.“火紋”與卍形
第三章 十形紋飾
第一節 十形紋飾的分類
一.希臘十形
二.拉丁十形
三.聖安德烈十形
四.環柄十形
五.T式十形
六.“基督花押”與“馬耳他十字”
第二節 各地的十形紋飾及其含義
一.天神與太陽神的象徵
二.“生命”和“活力”的象徵
三.象徵四個基本方嚮
四.具有趨吉避凶含義的十形紋飾
第四章 鳥形紋飾
第一節 中國與埃及的人首鳥身神
一.鳥身人麵的句芒
二.鳥身人麵的禺疆
三.鳥身人麵的奧西裏斯
第二節 中國與埃及的鳥形太陽神
一.象徵太陽的硃雀或硃鳥
二.太陽之精三足烏
三.鳥王兼日神的少皞
四.埃及的鷹狀日神霍魯斯
第三節 世界各地的有翼日盤
一.象徵霍魯斯的有翼日盤
二.小亞細亞和美索不達米亞的有翼日盤
三.波斯的有翼日盤
四.印度的有翼日盤
五.古代中國的有翼日盤
第四節 見於各地的“禽蛇爭鬥”紋飾
一.印度、美索不達米亞等地的禽蛇對立母題
二.古代中國神話和紋飾中的禽蛇對立母題
第五章 蛇形紋飾
第一節 世界古代神話中的蛇
一.蛇的形象
二.古埃及人關於蛇的信仰
三.美索不達米亞居民關於蛇的信仰
四.古印度人關於蛇的信仰
五.古代中國關於蛇的信仰
第二節 中、西蛇身神的比較
一.作為“創世神”的伏羲和女媧
二.豐育神寜吉茲達
三.雅典之奠基國王凱剋洛普斯
第三節 中、西“多頭蛇”的比較
一.委蛇、兩頭蛇
二.相柳、雄虺
三.希臘及美索不達米亞的“許德拉”
四.蚩尤也是多頭蛇?
第四節 中、西蛇形頭飾的比較
一.見於《山海經》中的“珥蛇”諸神
二.希臘神話中的戈爾工女妖
第五節 絞蛇紋及其他蛇形母題
一.中、西方的絞蛇紋
二.“操蛇”、“踐蛇”,以及有關蛇的其他母題
第六章 樹形紋飾
第一節 宇宙樹“頂天立地”
一.印度人的閻浮樹上觸天頂下至金輪
二.埃及等地上天入地的宇宙樹
三.中國的“通天”宇宙樹
第二節 宇宙樹位於世界的中央
一.古人關於“世界中心”的觀念
二.宇宙樹位於世界中央
第三節 與天及天體關係密切的宇宙樹
一.通往天堂之路
二.宇宙樹與太陽的關係密切
第四節 世界各地的“生命樹”
一.印度、埃及等地的“生命樹”
二.古代中國的生命樹
第七章 角形紋飾
第一節 各種角形紋飾及其相互間的演變
一.鹿角、牛角、羊角等角形紋飾
二.各種角形紋飾間的相互演變
第二節 角形紋飾的巫術威力
一.歐洲舊石器時代的鹿角冠
二.佩戴角冠祈求豐育的儀式
三.中國青銅器上的佩角冠舞者
第三節 角形紋飾的闢邪功能
一.“聖樹”上的角形紋飾
二.“角”的聲音也能對抗邪視
三.抵禦邪視的“蚱蜢”護身符
四.對付邪視的戈爾工麵具
五.飾角頭盔的闢邪功能
六.帕齊裏剋墓群中所見的角形紋飾
七.中國古墓中的“鎮墓獸”
第四節 從“瑞獸”看角形紋飾的吉祥含義
一.中國的鹿與麒麟
二.神的坐騎與太陽動物
三.世界各地的鹿角冠飾
四.牛、羊與牛、羊角
第八章 饕餮紋飾
第一節 古代中國的“饕餮”與饕餮紋飾
一.“饕餮”的內容
二.饕餮紋飾的範圍
第二節 饕餮紋飾的眼、角、身
一.饕餮紋飾的眼睛
二.饕餮紋飾的角
三.饕餮紋飾的身體
第三節 戈爾工麵具與鬍姆巴巴頭像
一.戈爾工女妖與戈爾工麵具
二.亞述神話中的鬍姆巴巴
第四節 饕餮紋飾與闢邪麵具的關係
一.身份、遭遇類似
二.容貌、特徵相仿
三.與蛇關係密切
第五節 關於“饕餮”的幾點解釋和結論
一.“饕餮民族”與“饕餮紋飾”的關係究竟如何?
二.惡神為何會轉化為趨吉避凶的“護身符”?
三.結論
參考資料簡目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好書。裝幀也好。

评分

中國、埃及、兩河、波斯、北歐等地神話,很有價值

评分

中國、埃及、兩河、波斯、北歐等地神話,很有價值

评分

好書。裝幀也好。

评分

中國、埃及、兩河、波斯、北歐等地神話,很有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