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朝貢關係中的主體

恢復朝貢關係中的主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中國大陸暨兩岸關係教學與研究中心
作者:石之瑜
出品人:
页数:143
译者:
出版时间:2012
价格: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86031464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朝鲜
  • 朝贡制度
  • 东亚
  • 明清史
  • 日本
  • 滨下武志
  • 朝鲜半岛
  • 學術
  • 朝贡关系
  • 主体性
  • 历史关系
  • 国际关系
  • 东亚体系
  • 中国外交
  • 古代制度
  • 文化交流
  • 政治秩序
  • 互动机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若要談兩千多年的韓中關係史,就不可忽略朝貢關係。雖然有些韓國學者批評,朝貢關係只是在韓中關係中的一部分,但是在兩國關係的歷史裡,朝貢─冊封關係的重要性,是不可不注意的事實。由此可見,要了解韓中關係,必須先理解兩國的朝貢關係。

以費正清為代表的西方學者,以及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等華人學者,雖然對朝貢體系的細節上有所不同,但是以中國為主的「中國中心主義」的基本觀念脈絡卻是大同小異。亦即,在東亞的朝貢體系,是以中國為中心來構成的國際秩序。學者譚中甚至否認朝貢體系的國際性,認為朝貢體系是中國與周邊地域之間的國內關係。事實上,以前述方式理解朝貢體系,很容易忽視周邊國家的視角。換言之,如果只強調基於中國為主的朝貢體系,便無法得知東亞國家參與朝貢體系的動機。

日本學者濱下武志雖然同意從以中國為中心的觀念為起始,但是他超越前述理論,提出「亞洲經濟圈」,以亞洲的歷史,將朝貢體系看成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關係,以中國近代經濟史地的視角,挑戰「西方中心論」。誠然朝貢體系具有經濟面相,但濱下僅強調朝貢體系的經濟面,忽略政治、軍事、文化等複雜的面相。

韓國學者的看法,則與中、西學者以及濱下武志的看法不同。全海宗把朝鮮與明、清朝的朝貢關係設定典型朝貢關係,從朝鮮的立場出發,檢討兩千多年的朝貢關係史。李春植則認為朝貢體系不是中國的專有物,透過古代中國朝貢體系他指出朝貢體系的泛東亞外交關係。目前對朝貢體系,像鄭容和、Yun Peter的韓國學者進一步主張,除了明、清時期,韓國接受以中國為主的朝貢關係,在其他時期並非主從關係,至少早期的韓中朝貢關係是以現實考量出發的對等關係。

本文透過全海宗與李春植的研究,闡發韓國立場詮釋下的朝貢體系,介紹全海宗所理解的韓中朝貢關係,以及試圖超越中國中心概念下的朝貢體系,並論及其他韓國學者對於韓中朝貢體系的研究,重新檢討韓中朝貢關係,以及韓中朝貢關係的意義。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第1章 緒論
1.從朝貢關係著手
2.朝貢關係研究的背景
(1)朝貢體系:中國的秩序
(2)關於全海宗與李春植
3.尊卑關係以外的朝貢體系
4.研究方法與範圍:對朝貢制度重新考察
(1)研究方法
(2)研究範圍:從韓半島三國時代到朝鮮中期
5.本書章節安排

第2章 各國學者對朝貢制度理解
1.費正清對朝貢體系的理解
2.中國學者的朝貢研究
(1)黃枝連的「天朝禮治體系」
(2)台灣及中國學者對朝貢體制的理解
3.濱下武志的朝貢理解
(1)對朝貢體系日本學界與濱下武志的理解
(2)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秩序與朝貢關係
4.小結

第3章 全海宗的朝貢體系研究
1.關於全海宗
2.Chinese World Order
3.對於韓中朝貢制度
(1)全海宗的朝貢關係區別方法
(2)古代的朝貢制度
(3)五階段的朝貢關係
(a)三國時代以後兩國朝貢制度
(b)朝貢成立的前階段:三國時代前半期韓中關係(A.D. 8-316)
(c)早期朝貢關係的成立:三國時代後半期的關係(317-668)
(d)朝貢關係的發展-統:新羅與唐朝及高麗與宋朝的關係(669-1279)
(e)朝貢關係的變質:高麗與遼、金、元朝的關係(918-1368)
(f)概念典型的朝貢關係:高麗與明朝以及朝鮮與明、清朝的關係(1368-1894)
4.小結

第4章 李春植的朝貢制體系研究
1.朝貢體系研究目的
2.李春植的朝貢體系研究
(1)朝貢體系的起源
(2)殷、周時期的朝貢
(3)春秋戰國時代的朝貢關係
(4)朝貢制度向外夷擴大適用
(5)朝貢的意義
3.全海宗與李春植的比較
(1.共同點及差異點
(2.在韓國學界的重要性
4.小結

第5章 恢復朝貢關係中的主體
1.韓中朝貢關係的時期劃分
(1)在韓半島的三國時代
(2)統一新羅時代
(3.高麗前期(元朝以前)
(4)高麗後期(元朝以後)
(5)朝鮮初期(高麗末期)
(6)朝鮮中期以後
2. 韓國學者與外國學者的差異
(1)中外學者與韓國學者的差異
(2)亞洲其他學者與韓國學者的差異
3.小結

第6章 中國有沒有歷史基體?
1.是否有一個可稱為中國的本體?
2.日本文獻中關於中國的歷史基體
2.韓國歷史文獻的再詮釋
4.不同歷史脈絡的交集
5.有沒有歷史基體為何重要?

第7章 結論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综述韩国、日本、美国以及大陆、港台学者在朝贡关系方面的研究,提纲挈领。书中第六章“中国有没有历史基体”最有趣。其中92页提到近代日本为推动欧化,将中国客观化,建立以中国整体进行考察的研究者主体性,大正以后又导致中国从文化本体进一步沦为东亚客体。103页指出中、日、美学者的研究,不是同一个朝贡关系的不同面向,而是不同历史脉络临时交集成的不同的朝贡关系,舞台是同一个。日本学者重视日本的历史基体外在于中国的历史基体,而韩、越学者以自居朝贡关系内来研究。不同的是,越南回避与中国的冲突记忆,强调二者重叠的历史,以人文中国的基础建立二者良好关系,寄望对当代越南有用的改革知识,同时坚持自身主体性;韩国则唤起与和中国交往的不好记忆,凸显自我以求安宁、独立。这些差别的指出,很有意思。p.s.沟口雄三著作还要看

评分

综述韩国、日本、美国以及大陆、港台学者在朝贡关系方面的研究,提纲挈领。书中第六章“中国有没有历史基体”最有趣。其中92页提到近代日本为推动欧化,将中国客观化,建立以中国整体进行考察的研究者主体性,大正以后又导致中国从文化本体进一步沦为东亚客体。103页指出中、日、美学者的研究,不是同一个朝贡关系的不同面向,而是不同历史脉络临时交集成的不同的朝贡关系,舞台是同一个。日本学者重视日本的历史基体外在于中国的历史基体,而韩、越学者以自居朝贡关系内来研究。不同的是,越南回避与中国的冲突记忆,强调二者重叠的历史,以人文中国的基础建立二者良好关系,寄望对当代越南有用的改革知识,同时坚持自身主体性;韩国则唤起与和中国交往的不好记忆,凸显自我以求安宁、独立。这些差别的指出,很有意思。p.s.沟口雄三著作还要看

评分

综述韩国、日本、美国以及大陆、港台学者在朝贡关系方面的研究,提纲挈领。书中第六章“中国有没有历史基体”最有趣。其中92页提到近代日本为推动欧化,将中国客观化,建立以中国整体进行考察的研究者主体性,大正以后又导致中国从文化本体进一步沦为东亚客体。103页指出中、日、美学者的研究,不是同一个朝贡关系的不同面向,而是不同历史脉络临时交集成的不同的朝贡关系,舞台是同一个。日本学者重视日本的历史基体外在于中国的历史基体,而韩、越学者以自居朝贡关系内来研究。不同的是,越南回避与中国的冲突记忆,强调二者重叠的历史,以人文中国的基础建立二者良好关系,寄望对当代越南有用的改革知识,同时坚持自身主体性;韩国则唤起与和中国交往的不好记忆,凸显自我以求安宁、独立。这些差别的指出,很有意思。p.s.沟口雄三著作还要看

评分

讲了一堆沟口竹内丸山之后的分析还不错,前面大部分内容都是学术史,而且明显不太够,日本那——么多研究为什么基本只提滨下武志?着重介绍的韩国两位先生的研究虽有其启发性,但有时实在是矫枉过正得难以直视了(。

评分

讲了一堆沟口竹内丸山之后的分析还不错,前面大部分内容都是学术史,而且明显不太够,日本那——么多研究为什么基本只提滨下武志?着重介绍的韩国两位先生的研究虽有其启发性,但有时实在是矫枉过正得难以直视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