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经这样说:《沉沦》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却像一面镜子,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那是属于我们独有的年轻的气息与思索。 望向这面镜子,我看到了自己的身影:不甘于眼前的生活总是渴求改变,不甘于自己的平庸,无时无刻不在追寻着属于自己的爱情……1921年,郁...
评分好的文学不总能表示过去,还能说明现在。 在外留学,远离故土,尤其在这风景如画的国度,就如同他描写的日本的广袤自然一样,总少不了的就是寂寞和思乡。 不必非得把民族-国家套在上面,像初中时分析文章一样,好的作品也给标准答案和凛然大义给糟蹋了。自恋与自虐在一个贫弱国...
评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五四文学革命具有普遍的思想启蒙意义,伴随而来的必然有个人意识的觉醒,故而,这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一批觉醒者的形象,《孤独者》中的魏连殳和《沉沦》中的“他”便是这当中相似却又相别的两例。 那么,且看文本《孤独者》和《沉沦》。顾名思...
评分我不喜欢失眠,但我喜欢这本书。
评分郁达夫的“自叙传”抒情小说
评分这应该是五星中的五星
评分诶 为何当时要受到什么“上海文艺界最猛烈的攻击” 我觉得和色情一点也不沾边呐 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沉郁 就是对一个少年的深入透彻的心理描写 根本不阴暗污秽嘛 小题大做
评分重读《沉沦》,喜欢异常。结合彼时政治形势及文中显然的有关描写,论者当然可以说提及作品是对彼时知识分子担忧的揭露,包括家国困境等;结合弗洛伊德学说的有关内容,论者亦可以提及其中的本我-超我之对抗,所谓“灵肉冲突”;结合创造社的文学主张,当然也可以提及文本的颠覆和范式革命意义,所谓“个人的文学”和“个体的建立”。但我想从一个简单阅读者的角度,抒发自己对郁达夫文笔的青睐:不累赘、不虚假,所绘见血而珠玑,具有强烈的阅读快感,技术上不输当代任何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