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旧文重发,此文发表时间:2003年8月27日20:27。 张中晓(1930—1966)中国当代学者。1996年出版《无梦楼随笔》,上海远东出版社。 简单的一行字,这几乎就是他的全部。他除了思想和文字之外,是一无所有的。 在那个指鹿为马的年代,他是无力抵抗的。这是思想者的悲哀,他们...
评分关于《无梦楼随笔》 这是一本奇特的书。据整理者和知情者介绍,它的原稿是一些用毛笔写在废旧白纸毛边纸上的文字,细小密集、零星散乱、不成章节,而且有的字句已经漶漫模糊,难以辨认;它的内容既有对中外文史哲著作中文句的引录,更多的则是作者自己的感悟、随...
评分永远有梦——读张中晓《无梦楼随笔》 当张中晓先生的这些札记终于在某个谁也不知道的地点、谁也记不得的时间,零落散尽,枯黄萎缩时,这片土地的另一端,有位年轻的诗人写下: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
评分「無夢」亦有夢。
评分我们无法想象的是,一个在极度困窘中还在思考的人,能让我们如何的如坐针毡。
评分铁娘子语:身疾骨肉愁, 事世多鬼侯。 中晓寒灯夜, 瘦竹无梦楼。
评分要再读一遍的,写的很深刻
评分林贤治认为,在那段历史时期,中国知识分子中只有两颗大脑在掘进,顾准和张中晓。顾准是用经济学实现自己的独立性,张中晓的武器是哲学。他写道:“哲学的任务在于使人有力量改变外来压迫和内在冲动”,哲学的力量的确使他在最坏的岁月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并留下了很多深入的思索。张中晓的思考无所不包,人生、道德、写作、治学与真理,都是他思考的主题,其中也有很多对那个时代的反思,反思中国传统的政治道德,反思强迫主义,反思个人崇拜,其中很多都对我大有启发。书中有许多小细节不忍卒读,比如他的落款经常会这样写:“一九六一年九月十日,病发后六日晨记于无梦楼,时西风凛冽,秋雨连霄,寒衣卖尽,早餐阙如之时也”,读后痛惜良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