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纽约时报》等一线媒体争相报道,在美国主流社会刮起阅读、讨论旋风。1990年5月12日,一个出身于美国东海岸富裕家庭的年轻人大学毕业了,他对父母说:“我要消失一段时间。”
1990年10月,有人在 米德湖国家度假区发现了一辆黄色达特桑,车主却不见踪影。
1992年4月28,一位司机遇到一个搭便车的年轻人,说他要去阿拉斯加。
1992年9月6日,几名猎人在阿拉斯加荒野中一辆废弃的公交车内发现一具尸体,没人知道他是谁,来自何处,为什么在那儿。
是什么让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放弃大好前途、离开爱他的家人,孤身一人走进荒野?
如果金钱、名誉和安稳的生活都不能给我们幸福,究竟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乔恩·克拉考尔(Jon Krauer)美国畅销书作家,《户外》杂志专栏作家、登山家。亲历1996年珠穆朗玛峰山难后,他在《户外》杂志发表的分析报道(后来扩展为本书)获“美国国家杂志奖”。
除了本书,乔恩·克拉考尔还著有《荒野生存》、《艾格尔山之梦》和《天堂的旗帜下》等。其中《荒野生存》出版后,长踞《纽约时报》畅销排行榜达两年以上,为他赢得杰出探险类作家的赞誉。
If you are old, go by all means, but if you are young, stay away.... The scenery of Alaska is so much grander than anything else of the kind in the world ... it is not well to dull one's capacity for such enjoyment by seeing the finest first. - by Henry G...
评分开始看到这本《荒野生存》,还真有点“敬畏”。其中杰克伦敦式的勇敢甚至彪悍,加上“在路上”一代的浪漫放逐与诗意反叛,这也太man太叛逆了,甚至,有点矫情吧。 故事的主人公克里斯是个优雅的富家子弟,1990年,在他即将进入哈佛法学院时,却甩手不顾一切的走进了荒...
评分哲学猫跟我唠叨了四五遍这本书,从欧洲路上说到亚洲赤道。原来作者是乔恩,写了《进入空气稀薄地带》,是山友的必读。文笔很流畅,故事情节穿插妥当。我喜欢作者对少年儿童时期的心理分析,作者以自身成长经历及其父因素来分析麦坎德利斯的心理状态,还有数位死在荒野的冒险家...
评分 评分"1992年4月,一个家境富裕的年轻人,来到了美国的西北部阿拉斯加,并孤身一人走进了Mckinley山脉北部的无人荒野。他的名字叫Christopher Johnson McCandless。走之前他把大学里攒下的2万5千美元捐给了慈善机构,把钱包里剩下的钱全部烧光,希望能够在荒野里发现另一种生活。4个...
让人惊叹不已的灵魂。另外人们可以去评价他的行为,但除了他至亲的人,我想没几个人够格去评论他的精神世界。
评分我们出现在于2012年前后, 相差20年, 刻意洗白, 为了自己的书, 不喜欢叙事线及文笔, 世界是客观的, 不因道德是否高尚而改变. everyone deserves his life.
评分探寻是最珍贵的品质,读几遍也不腻,非常喜欢主人公。
评分作者本身即是一个热爱自然和探险的资深户外人士,这是一个有着考证和探险精神的纪实文本,回顾并探究一个向往自然、追问生命本质的年轻人独自进入阿拉斯加荒野,独自生活了一百多天,最终饿死在荒野的真实故事。对于这个年轻人的遭遇,是敬佩、是责备、是赞赏还是否定,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解读。然而,他的死,他身体力行实践自己生存观的真诚和勇气,在作者对其带有深切共鸣的复述与探究中,显得无比动人。
评分作者本身即是一个热爱自然和探险的资深户外人士,这是一个有着考证和探险精神的纪实文本,回顾并探究一个向往自然、追问生命本质的年轻人独自进入阿拉斯加荒野,独自生活了一百多天,最终饿死在荒野的真实故事。对于这个年轻人的遭遇,是敬佩、是责备、是赞赏还是否定,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解读。然而,他的死,他身体力行实践自己生存观的真诚和勇气,在作者对其带有深切共鸣的复述与探究中,显得无比动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