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東盟區域經濟閤作的曆程與前景
第一節 塑型磨閤時期——集中於政治意義上的聯閤(1967—1975年)
第二節 奠定基礎時期——東盟區域經濟閤作步伐明顯加快(1976—1989年)
一、東盟區域內的經濟閤作
二、東盟區域外的經濟閤作
第三節 突破性進展時期——大東盟的形成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構建(1990—2005年)
一、大東盟的形成
二、東盟自由貿易區(AFTA)的構建
三、東盟經濟一體化的推進
四、“10+3”與“10+1”機製的構築
五、東盟內部次區域閤作的加強
六、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閤作機製和製度基礎的完善
第四節 東盟區域經濟閤作的前景
一、東盟區域經濟閤作的發展趨勢
二、東盟區域經濟閤作的製約因素
第三章 新加坡的經濟發展
第一節 殖民時期的經濟遺産(1945年前)
第二節 傳統轉口貿易階段(1945—1958年)
第三節 進口替代——工業化的起步階段(1959—1965年)
第四節 齣口導嚮——發展工業齣口階段(1965年8月—1979年)
一、調整經濟發展戰略
二、迅速發展外嚮型經濟
三、外嚮型經濟成效顯著
第五節 經濟重組——發展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産業階段(1980—1984年)
一、從勞動密集型到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轉變
二、經濟重組計劃受挫
第六節 經濟轉型——技術升級換代促進經濟增長的新階段(1985—1996年)
一、調整經濟政策
二、技術升級麵臨的挑戰
三、跨世紀發展戰略
四、轉型期經濟發展的特點與成效
第七節 亞洲金融風暴和經濟發展的新戰略(1997—2005年)
一、重災區中的輕災國
二、有效應對金融風暴的原因
三、經濟增長波動的加劇
四、調整與重組措施
五、經濟穩步增長的態勢與成效
第八節 新加坡經濟發展點評
一、新加坡創造經濟奇跡的成功經驗
二、新加坡經濟的脆弱性及其原因
第四章 文萊的經濟發展
第一節 戰前的文萊經濟(1945年前)
第二節 打造石油巨艦時期(1945—1983年)
一、石油立國戰略的確立
二、四個五年計劃的貫徹實施
第三節 經濟建設多元化時期(1984—1995年)
一、多元化戰略的確定與實施
二、多元化經濟政策
第四節 構築高競爭力經濟時期(1996—2005年)
一、新經濟戰略的實施
二、新經濟戰略的成效
第五節 文萊經濟發展點評
一、文萊經濟發展的特點
二、文萊經濟發展的隱憂
第五章 泰國的經濟發展
第一節 戰前的泰國經濟(1945年前)
第二節 戰後的經濟恢復(1945—1953年)
一、重振稻米生産業
二、大力發展橡膠種植業
三、加大財政投入,帶動經濟恢復
四、爭取外援,為經濟振興提供助力
五、發展外貿,擴大齣口
第三節 替代進口工業發展時期(1954—1971年)
一、政府主導,排斥私人投資,組建國營企業階段
二、農業多種經營和私人資本主導型發展階段
三、進口替代工業發展戰略的成效與經驗
第四節 農業綜閤發展和齣口導嚮工業發展時期(1972—1981年)
一、改革土地製度,提高農業生産效率
二、頒布農業貸款條例,推動農業多種經營全麵發展
三、注重協調發展,加快貧睏地區的開發
四、充分利用外資,加快齣口導嚮工業的發展
第五節 工業化調整和綜閤協調發展戰略時期(1982—1996年)
一、調整經濟結構
二、外資投資增加迅速
三、經濟規模逐年提高
四、推動區域經濟均衡增長
第六節 金融危機和經濟復蘇時期(1997—2005年)
一、金融危機的爆發與損失
二、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
三、應對危機的措施和成效
四、經濟復蘇與新經濟戰略
第七節 泰國經濟發展點評
一、成功經驗與措施
二、麵臨的睏難
第六章 印度尼西亞的經濟發展
第一節 獨立前的殖民地經濟(1945前)
一、強迫種植時期
二、“自由政策”時期
三、民族資本形成與初步發展時期
第二節 “唯工業化時期”的經濟(1945—1965年)
一、工業化的初始條件
二、實施“工業緊急計劃”
三、國傢主導型工業化政策
四、“唯工業化”時期經濟發展的成就與問題
第三節 經濟持續增長時期(1965年9月—1996年)
一、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二、農業與製造業的快速增長
三、調整經濟發展戰略與經濟自由化改革
四、持續增長時期經濟發展的成就與問題
第四節 金融危機與反危機措施(1997—2005年)
一、金融危機概況
二、金融危機的影響
三、金融危機的成因
四、反危機措施
第五節 印尼經濟發展點評
一、取得的成效
二、存在的問題
三、對中國的啓示
第七章 菲律賓經濟的發展
第一節 産品結構單一的殖民地經濟時期(1946年前)
第二節 恢復時期的菲律賓經濟(1946—1964年)
一、進口替代工業政策
二、進口替代戰略的成就
第三節 徒有虛名的齣口導嚮經濟時期(1965—1985年)
一、雄心勃勃的齣口導嚮工業政策
二、馬科斯實施的農業政策
第四節 重塑齣口導嚮型工業時期(1986—1992年)
一、重塑齣口導嚮型工業的發展戰略
二、推行私有化政策
三、土地改革
四、經濟改革的成效
第五節 走齣經濟衰退睏境的時期(1992年5月—1997年)
一、拉莫斯政府麵臨的主要問題
二、拉莫斯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
第六節 亞洲金融危機後菲律賓經濟的艱難復蘇(1998—2005年)
一、埃斯特拉達時期麵臨的經濟問題與振興經濟的舉措
二、阿羅約時期菲律賓經濟的艱難爬行
第八節 菲律賓經濟發展點評
一、菲律賓經濟發展的特點
二、菲律賓經濟的缺陷
第八章 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
第一節 戰前的殖民經濟(1945年前)
第二節 戰後的經濟恢復(1945—1956年)
第三節 進口替代政策時期(1957—1970年)
第四節 新經濟政策時期(1971—1990年)
一、新經濟政策的提齣
二、新興工業法的推行
三、經濟的穩步增長與成效
第五節 新國傢發展政策時期(1991—2000年)
一、新國傢發展政策的齣颱
二、“六五”計劃的實施
三、“七五”計劃期間經濟的麯摺發展
第六節 21世紀初期的經濟發展(2001—2005年)
一、第三遠景規劃綱要的主要經濟目標
二、“八五”計劃目標及措施
三、“八五”計劃的經濟成就
第七節 馬來西亞經濟發展點評
一、馬來西亞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
二、馬來西亞經濟發展缺陷及政策性失誤
第九章 越南的經濟發展
第一節 獨立前的殖民地經濟(1945年前)
第二節 越南北方的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1945—1975年)
一、抗法戰爭時期
二、經濟恢復、改造和發展時期
三、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
四、抗美戰爭時期
第三節 越南南方殖民地經濟的發展(1945—1975年)
一、南越“田地改革”和農業的發展
二、南越工業的發展
三、南越的外貿、金融和基礎設施建設
第四節 統一後的越南經濟(1976—1986年)
一、經濟嚴重睏難時期
二、新經濟政策時期
第五節 越南的革新開放(1986年12月—2005年)
一、越共新經濟思維的內容
二、經濟革新的措施
三、經濟革新的曆程與成就
第六節 越南經濟發展點評
一、成就與經驗
二、難題與挑戰
第十章 老撾的經濟發展
第一節 獨立前的殖民地經濟(1954年前)
一、殖民地時期的農業經濟
二、殖民地時期的工業經濟
三、殖民地時期的稅收和商業
四、殖民地時期的交通
第二節 獨立後的戰時經濟(1954—1975年)
一、嚴重依賴外援的財政經濟
二、戰爭時期的農業
三、戰爭時期的工業和手工業
四、戰爭時期的林業
五、戰爭時期的商業
六、戰爭時期的交通運輸業
第三節 共和國初期的經濟發展(1976—1985年)
一、農業閤作化運動及其政策調整
二、工業國有化運動及其政策調整
三、統購統銷的商業及其政策調整
四、基礎設施建設及其初見成效
第四節 革新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1986—2005年)
一、革新開放政策的確立與發展
二、農林牧業的發展與成效
三、工業體製的改革與成效
四、發展“傢庭經濟”
五、建立健全財政稅收製度
六、服務業的發展與成效
七、對外全麵開放與成效
第五節 老撾經濟發展點評
一、老撾經濟在調整和改革中穩步發展
二、老撾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第十一章 緬甸的經濟發展
第一節 獨立前的殖民地經濟(1948年前)
第二節 吳努執政時期的經濟恢復(1948—1961年)
一、國有化政策及結果
二、“國傢繁榮計劃”
第三節 奈溫執政時期經濟的停滯與緩慢發展(1962—1988年)
一、經濟嚴重滯後和停滯時期
二、經濟緩慢而麯摺發展時期
第四節 現政府執政以來經濟的迅速發展(1988年9月—2005年)
一、全方位的經濟改革措施
二、主要經濟部門的發展狀況與成效
第五節 緬甸經濟點評
一、錯誤政策與高壓手段,麯摺道路與艱難曆程
二、光明與黯淡同在,危機與希望並存
第十二章 柬埔寨的經濟發展
第一節 獨立前的殖民地經濟(1953年前)
第二節 西哈努剋時期的經濟(1953—1969年)
一、重建經濟的舉措
二、經濟的恢復與成績
第三節 朗諾政權時期的戰時經濟(1970—1974年)
第四節 民柬時期的公有製經濟(1975—1978年)
第五節 金邊政權時期經濟的恢復與發展(1979—1992年)
一、發展種植,産量增加
二、恢復生産,産值增長
三、引進外資,爭取外援
第六節 王國政府時期經濟的復興與改革(1993—2005年)
一、1993—1998年的經濟改革
二、1999年以來的經濟改革
第七節 柬埔寨經濟發展點評
一、麵臨的睏難
二、著力的重點
參考書目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