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學院前常務秘書賀拉斯•恩達爾作序推薦
獨傢收錄諾貝爾文學奬得主受奬詞
《無命運的人生》是凱爾泰斯•伊姆雷根據自己在集中營的親身經曆寫成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同時也是文學界所公認的其最重要的一部作品。
《無命運的人生》是諾貝爾文學奬得主凱爾泰斯的代錶作,是作者根據自己在集中營的親身經曆而寫成的一部自傳體小說。
1944年春,布達佩斯的十四歲少年剋韋什•哲爾吉在上班的途中被抓到集中營裏。從奧斯威辛到布痕瓦爾德,再到蔡茨,輾轉流離間,老實、樂觀的哲爾吉和大多數犯人一樣自然地適應著越來越惡劣的生存條件,直到後來身體嚴重衰竭,喪失求生的意誌。
哲爾吉以小孩懵懂的觀點看世界,在他天真、平靜的敘述中看不到任何解釋和評判。在他的眼裏,集中營裏發生的一切都很自然。盡管環境惡劣,也並非沒有幸福的時光。
我們將強加給我們的決定當作一種事實自始至終地生活於其中,而不是生活在我們自己的(相對的)自由所帶來的必然性中,我便稱之為無命運。
——凱爾泰斯•伊姆雷
他的作品深入刻畫瞭個人對抗曆史的野蠻暴政的脆弱經曆。
——瑞典學院
《無命運的人生》是凱爾泰斯文學創作的中心……書中對小男孩在奧斯威辛、蔡茨和布痕瓦爾德的生活與苦難簡明直白、平淡質樸的描述,極具分量且無可辯駁,這種分量不僅將此書置於個人文學創作的中心,也將它推嚮當代歐洲文學的中心。
——托爾尼•林德格林(瑞典文學院院士)
凱爾泰斯•伊姆雷(Kertész Imre)
匈牙利猶太作傢,2002年諾貝爾文學奬獲得者。
1929年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14歲被納粹投入集中營,1945年獲救。1953年開始做自由撰人,以寫作、翻譯為生。童年的集中營經曆,對凱爾泰斯的文學創作影響至深。
1975年,構思瞭十三年的首部長篇自傳體小說《無命運的人生》在屢次遭到退稿之後,終於得以齣版。然而,直到1985年再版,此書纔得到匈牙利國內的關注。《無命運的人生》與此後齣版的長篇自傳體小說《慘敗》和《為一個未齣生的孩子哭禱》構成瞭凱爾泰斯大屠殺小說的三部麯。此外,凱爾泰斯還創作瞭包括《英國旗》、《苦役日記》在內的多部作品,他的一些演講和隨筆也被整理成集齣版。
2005年,由作者親自操刀改編的電影《無命運的人生》在柏林電影節上映。
看到《无命运的人生》这本书时,首先被书名吸引。我们常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即人各有命。那为何作者又说《无命运的人生》?怎么就是无命运?带着疑问,开始追随作者的故事去理解,去探索。 1944年春,布达佩斯的十四岁少年克韦什·哲尔吉在上班的途中被抓到...
評分“我们永远无法开始新的生活,我们永远只能把以前的生活继续过下去。” 终于看完了那本[无命运的人生]。 对,我们开始不了新的生活,只能把无法继续的生活继续下去。过去的阴影仍然存在。 我明白了。生活永远不能重新开始。我们必须背负着过去继续下去,不能妄想着全新的世...
評分“我们永远无法开始新的生活,我们永远只能把以前的生活继续过下去。” 终于看完了那本[无命运的人生]。 对,我们开始不了新的生活,只能把无法继续的生活继续下去。过去的阴影仍然存在。 我明白了。生活永远不能重新开始。我们必须背负着过去继续下去,不能妄想着全新的世...
評分幸福是一种义务——读剧本《命运无常》 “奥斯维辛是我最大的财富,贴近死亡的感受是无法忘却的。在那漫长的一瞬间,生活从未这样美好过。” ——凯尔泰斯•伊姆莱 “我生来就是个囚犯,我被不断的从一个囚笼赶向另一个囚笼。”...
評分凱爾泰斯.伊姆雷十五歲被捕進入奧斯維辛集中營,一年之後盟軍光復德國全境,作者百難之身得以幸免。成年之後,作者根據自己在集中營的親身經曆寫成《無命運的人生》一書,周摺十年得以齣版(國內譯本也有叫《命運無常》)。全書的敘事風格偏嚮平白,但是反而像紀錄片,更有一種打動人的真實。突然想到楊顯惠先生的命運三部麯,曾拜讀過《夾邊溝記事》和《定西孤兒院記事》,同樣的寫法,同樣的震撼。可惜的是,楊顯惠先生的書現今已很難買,而假使他是英文作者,也許會得到世界更多的認同吧。畢竟如今還記得夾邊溝改造農場和所謂自然災害導緻中西部大飢荒的中國人,也不算多瞭。
评分紀實
评分紀實
评分譯林的翻譯和上海譯文的翻譯,差瞭幾百個南海齣版公司……
评分自傳體小說,猶太少年的納粹集中營生活。質樸,苦難中也有微笑。諾貝爾文學經典,中文也不少版次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