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柯艾略,1947出生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少年时代,因叛逆,被视为精神疾病受到三次电击治疗;青年时代,因反对政治独裁,被投进监狱;1986年,38岁的他踏上去往圣城圣地亚哥之路,心灵顿悟。
从1987年的《朝圣》开始,18部作品以68种文字出版、655个版本全球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销售总量超过1亿册,荣获国际大奖无数,被誉为“唯一能够与马尔克斯比肩,拥有最多读者的拉美作家”。
柯艾略以博大悲悯的心胸、奇绝独特的视角、清澈如水的文字,将哲学沉思、宗教奇迹、童话寓言熔为一体,感动了全球上至各国政要、国际巨星,下至平民百姓、贩夫走卒在内的数以亿计的读者,甚至目不识丁的人,也对他的文字世界无限神往。2007年,由于其作品的深远影响力,联合国聘请他为联合国和平大使。
Twenty-four-year-old Veronika seems to have everything -- youth and beauty, boyfriends and a loving family, a fulfilling job. But something is missing in her life. So, one cold November morning, she takes a handful of sleeping pills expecting never to wake up. But she does -- at a mental hospital where she is told that she has only days to live.
Inspired by events in Coelho's own life, Veronika Decides to Die questions the meaning of madness and celebrates individuals who do not fit into patterns society considers to be normal. Bold and illuminating, it is a dazzling portrait of a young woman at the crossroads of despair and liberation, and a poetic, exuberant appreciation of each day as a renewed opportunity.
length: (cm)19.7 width:(cm)13.5
就这本书,我们可以讨论精神病人是否应该享有和常人等同的人权。 我们可以讨论事实上精神病人可能享有了比常人更多的自由。 我们可以讨论精神病院高墙内外的两个世界究竟哪个是天堂,哪个是地狱。 等等。 但永远不可讨论的是:一个自杀的决定究竟是对是错。 大部分文明都...
评分译的很流畅,读到中间真有忘我之感。故事本身深度尚未达到读后思绪联翩或击节叫好。想起读过Graham的一个短篇,讲述一对追求自己梦想的年轻人怎样经历最初出走的激情,在伦敦郊区的廉价公寓里被日常的琐碎和卑微耗尽。在我看来,对知识和智慧的热望而不是下意识或神启式的热情...
评分为什么选择服安眠药自杀而不跳楼? “他们对女儿的死最终是会习惯的,但一个粉碎了的头颅却大概无法使他们忘却。” 心安理得地自杀 “上帝把她安排到这个世界是完全清楚她会以自杀来结束生命的,所以便不会对她的做法感到不满。” 为何自杀 “她既不幸福,也并非不幸福,所以...
评分那一天,刚读完这本小说的你对我说,保罗·科埃略给故事安了个烂俗的结局:两个疯子——韦罗尼卡和埃杜阿尔德,从此可以开始公主和王子的幸福生活,而不是死于非议。你认为这让小说无可避免地变得无意义,披着超然于世的外衣却终究陷入爱情的俗套。 那个时候我想起NANA里的台词...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