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理解论

人类理解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陕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英] 洛克
出品人:
页数:269
译者:谭善明
出版时间:2007-5
价格:22.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2408012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哲学
  • 洛克
  • 人类理解论
  • 西方哲学
  • 知识论
  • 理性精神
  • 心理学
  • Locke
  • 哲学
  • 认知科学
  • 人类学
  • 心理学
  • 社会学
  • 思维
  • 意识
  • 存在主义
  • 文化
  • 理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帝国主义国家以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之前,我们几乎还不知道有这样一种与我们迥异的人存在。他们与我们外貌不同,这让我们产生了种种仇恨的联想。我们视其为妖魔,用故老相传抵御妖魔的手段与之对抗。今日,我们难免会想,在当日的侵略者眼中,我们所采用的是否是一种巫术?以巫术对抗现代文明,难怪我们会一败涂地,只是当年,有多少志士空耗了血泪?

痛定思痛,有识之士开始思考,使东西方的发展差距如此之大,其根本原因何在?答案就是理性精神。

西方的理性精神源自古希腊,古希腊哲学中所谓的“爱智慧”,即体现了对理性的推崇。理性精神在西方持续发展,虽有中世纪的低迷,但在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后冲破了种种精神钳制,使西方爆发了真正意义上的思想革命。自此,人类对自身的理性产生了极大的信赖,人类理性代替上帝的意志成为“万物的尺度”。理性意识的高涨使人们重视现世人生价值,造就了自由进行创造的进取精神,使得西方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踏上了健康蓬勃的发展道路。

与西方重视个人价值与实践的理性精神相比,中国的传统思想太过于“内求于心”。我们所强调的个人体验与涵养缺乏思辨、超越、分析、实证,除了提升个人修养,为社会定制道德规范外,对社会实践并不具有指导意义。

这种东方式的精神,使得17、18世纪,当西方世界在理性精神指导下蒸蒸日上时,中国却陷入了柏杨先生所谓的“文化酱缸”之中,思想界是“一塌糊涂的污泥”,看不到些微的光芒。而相应的,科学与文化也只有承袭,难得创新。毋庸讳言,若无外力介入,强迫国人“睁眼看世界”,或许今日的中国,仍然以为自己处于不与外界通人烟的“桃花源”中呢!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洛克在认识论上是经验主义者,书的开篇便是论天赋意念、论观念,这里核心论点是人不存在天生的意念或者观念。人的观念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心灵对认识对象的反省的结果。洛克是彻头彻尾的唯物论者,对象是外在的客观对象、认识来自于对对象的内心反省。中国人在这点上可以说天然...  

评分

评分

人如果不愿携丐篮为生,不愿以丐得得意见作为余茶剩饭而度其懒散的日子,他如果愿意运用自己的思想,来追寻真理,则他所猎获的,无论是什么,他亦一定会得到猎人所能有的满意。在追求中,每一时刻都可以给他一些快乐,来报答他的辛苦;纵然他不能够自夸得到任何大的收获,而他...  

评分

看到郑旭”论盖然确定性“一文中论述洛克的或然性理论时,指出在《人类理解论》(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书中,洛克把所有的知识分为确定性的(certainty)和或然性的(probability)两种。其中确定性知识又分为两种,一是直觉的(intuitive)知识。二是论...  

评分

洛克是個審慎的經驗主義者,他在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之間保持著適度的平衡,是個理性和經驗的調和論者。但洛克的這種做法並不能真正協調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兩種認識論之間的根本對立,因而引起了理性主義者和經驗主義者的一致不滿。為此,萊布尼茨寫著《人類理解新論》,...  

用户评价

评分

白板,白板~

评分

看到顺手就买的恶果……莫名其妙的简本(从书里摘出一部分),错误百出的翻译!珍爱生命的这套书还是远离吧!

评分

并不是我想要的内容,而且内容偏浅,翻译的也不大好,不推荐

评分

这真的是太难以消化的一本书,里面的内容,由浅至深,如何理解人们是怎么理解的,这会成为今后我的生活里,时常问自己的问题。同时开启寻找自我的这条路,有智慧,能反思。

评分

人出生的时候就像一张白纸,无所谓好坏,无所谓对错,而后期的知识是习得的技能。洛克是一位唯物主义经验论学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