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伍尔夫 (Virginia Woolf,1882.1.25-1941.3.28) 是一位英国女作家和女权主义者。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伍尔夫是伦敦文学界的一个象征。出生于伦敦的伍尔夫是在家中接受教育的,在结婚以前,她的名字是艾德琳·弗吉尼亚·斯蒂芬(Adeline Virginia Stephen)。在1895年,她的母亲去世之后,她也遭遇了第一次的精神崩溃。后来她在自传《片刻的存在》(Momens of Being)中道出她和姐姐瓦内萨·贝尔(Vanessa Bell)曾遭受其后母儿子(无血缘关系)乔治和杰瑞德·杜克沃斯(Gerald Duckworth)的性侵犯。在1904年她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Sir Leslie Stephen,编辑和文学批评家)去世之后,她和瓦内萨迁居到了布卢姆斯伯里(BloomsBury)。
她在1905年开始以写作作为职业。刚开始是为《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写作。在1912年她和雷纳德·伍尔夫结婚,她丈夫是一位公务员、政治理论家。她的第一部小说《The Voyage Out》在1915年出版。
普遍认为伍尔夫是引导现代主义潮流的先锋;她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和同时也是现代主义者。她大大地革新了英语语言。她在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试图去描绘在人们心底里的潜意识。有人在一篇评论里讲到她将英语“朝着光明的方向推进了一小步”。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造性至今仍然产生很大的影响。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英国著名女作家,意识流小说家的代表之一。《达洛卫夫人》是她的代表作。
《达洛卫夫人》描写了一位议员夫人一天的活动过程。全书以主人公为核心,以她的生日晚宴为枢纽,突出地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典型:代表上流社会及习惯势力的“大医师”布雷德肖和平民出生的史密斯;同时对当时英国社会的上层阶级中形形式式的人物做了入木三分的刻画,让读者领略到典型意识流小说的各种特色,并以其“一天写尽一个女人的一生”的艺术功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部作品的独特性,同时还告诉人们,意识流小说并非仅仅是艺术技巧的创新,它们也可以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
一. 达洛卫夫人说她要去买花 “达洛卫夫人说她要自己去买花”。 这是全书的第一句话,也是电影《时时刻刻》中梅姨饰演的当代版达洛卫夫人的出场。 买花是为了派对。嗯,热热闹闹的仪式,宾客们高谈阔论流转席间,女主人带着雕塑般的优雅神情被羡慕和敬仰。花要开得盛的不带瑕...
评分吴小姐打算中午去买花。 她不记得她的生日是今天,也说不清到底这是她第几个年头记不得她的生日了。凌晨一点,她躺在床上想象雾霾之上的星空,这时她前男友给她发来短信,祝福她生日快乐。短信中的男人说:生日快乐,愿你找到一个懂你的男人。她灭黑手机骂道:老娘之前真是瞎了...
评分伦敦,六月的一天。上午,克拉丽莎小姐意外见到旧情人从海外归来,她不免心旌摇荡;当晚,达洛卫夫人要在家举办名流云集的宴会,她又投身于优雅得体女主人的身份。她喜欢怀旧,但当旧人真的出现,又让双方都失措感慨。当年两个人情浓时要携手改变世界,如今呢,他仍然是浪子,...
评分2020年3月,记录第一次读Mrs. Dalloway的感受,感觉以后还会重读。 “Fear no more the heat o'the sun,nor the furious winter's rages.别再害怕骄阳炙烤,别再害怕隆冬严寒”莎翁的诗句在文中数次出现,如同呓语般贯穿这达洛维夫人三十年思绪汇集而成的一天,并最终使她得以...
评分>>>幕启 “达洛卫夫人说她自己去买花。” 仿佛在这一刹那拉开了剧场玫红的天鹅绒幕布,舞台繁盛的光影逐渐流泻出来,照亮了黑暗的观众席,开启了一段异度的时光。 “听!钟声隆隆的响了。开始是预报,音调悦耳;随即报时,千准万确;沉重的音波在空中渐次消失。” 钟声敲...
一切都好,除了⋯⋯伍尔芙如果会说中文,真的会是一个喜欢用“哩”、“咧”和“敢情”的人吗..
评分困。一天写尽一个女人的一生。剖析深层心态,挖掘自我意识,主人格克拉丽莎代表“正常的真理”,而作为硬币的另一面的塞普蒂默斯则象征“狂人的真谛”。杌陧不安,电影时时刻刻得之神髓。
评分视角随意切换,心理与语言、动作随意交叉,技术上比《到灯塔去》复杂些。达洛维夫人和塞普蒂默斯显然代表着伍尔夫的两面,一面一边过着表面上平淡肤浅舒适的日子,一边内心痛苦焦虑地思索着生命的意义;一面则挣扎在奇幻分裂的异世界,唯有死亡方是救赎。
评分这就是意识流 读得我要奔溃了
评分我发现,我好喜欢clarissa哇^_^ 。年过半百的她每一次对自我内心的剖析都仿佛是一泓古老温泉喷射的水声,温吞闷瘪但是清透干净。正是因为她浮华虚荣地过了大半辈子“社会生活”,其心理活动才衬出这个人物形象的可爱。她一直再试图探索理解生活的意义,长久无果。与peter久别重逢,她似乎变成一只深海鱼,在莫可名状的意识流中游弋,终于沉入深邃海底-灵魂深处。于是乎,她洞悉她生活的空虚荒芜。五十五岁,她老了,但并不失去情感的力量,这种情感反而年复一年日趋热烈。如今她幡然醒悟,明白狂欢会褪色,而人是洪荒的,亘古孤独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