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心〉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中篇小說。故事敘述船員馬羅回顧他在異域營救貿易站經理庫茲這件事,娓娓道出文明邊疆的陰謀故事,並藉庫茲投身黑暗勢力的轉變過程,警寓現代文明之野蠻。文化學者薩依德表示,〈黑暗之心〉以堅定無畏之姿處理非理性的題材,遠勝於任何文學作品。〈黑暗之心〉以短短四萬字的篇幅揭發文明之貪婪與好鬥,正如湯馬士?曼所言,預言性地揭開了20世紀的序幕。
英國船長兼小說家,原名科忍尼奧斯基(Jozef Konrad Korzeniowsky),生於帝俄統治下的波蘭,雙親皆死於政治迫害。他於1874年赴法國當上水手,1878年加入英國商船服務,並於1886年歸化英國籍。康拉德乃英國文學裡耐人尋味的異客。他周遊世界近二十年,37歲(1894年)才改行成為作家:在寫第一本小說前,他僅自學十多年的英文。康拉德的作品深刻反映新舊世紀交替對人性之衝擊。面對文化與人性的衝突,他並沒有提供答案,而是如同哲學家提供思索答案的過程。除經典名作〈黑暗之心〉外,主要作品有:《吉姆爺》(Lord Jim,1900)、《諾斯楚摩》(Nostromo,1904)、《西方眼界下》(Under Western Eyes,1908)。
康拉德似乎偏爱黑色,他的丛林小说都十分浓墨重彩,绝大部分情节要么发生在夜晚,要么在被树木和浓雾遮住了天光的昏暗白昼。如果说这两部小说的基调都是孤独,那么,《黑暗的心》更多是关于死亡与绝望,而《吉姆爷》则关于恐惧和逃避。对于这两部小说的主人公而言,欧洲意味着...
评分刚读完黑暗的心,诚如许多评论所言,阅读过程比较费劲,或许是情节不对胃口,或许是语言有点晦涩,或许是叙事方式有点跳跃,可能都有点吧,但是,我觉得康拉德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跳脱了英国当时流行的叙事范式:多次变换的叙事视角,嵌套故事,放弃对故事情节的执念,注重人物心...
评分 评分英国文学史课上初读约瑟夫·康拉德的英文版《黑暗之心》(The Heart of Darkness)时,我毫不例外被作者笔下刻画出的十九与二十世纪之交,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所衍生出的霸权统治的野蛮、种族压迫的晦暗、现代文明的矛盾所深深震撼。然而,当体验了社会性别与女性研究的知识后,...
電影也看過了,始終get不到好在哪。。。
评分越来越多的黑暗和压抑,我觉得康拉德应该算后殖民主义的推动者?
评分晦涩幽微是有意为之。康拉德拒绝直截了当的道德判断,这给予读者冷静的审视感和超脱感。事实是,我们和故事里泰晤士河船上的听众一样,揣测着这个漫长的叙述,并被容纳进黑暗深处对人性的拷问中去,无一例外。被反对的不仅是殖民主义,更是他们的语言系统,雄辩和修辞,以及对能够掌握一切事实的自信。
评分作为小说来看不如他的其他作品好看啊。。。。
评分電影也看過了,始終get不到好在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