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口述历史》中,在张氏印象里,张作霖吃饭,四菜没汤;张作相节俭,一个鸡蛋分两餐;叶公超好色,顾维钧风流;蒋介石只剩下了个派头;汪精卫、陈壁君的奇妙夫妻档;胡汉民发牢骚;孙中山一句话论东北局势;郭松龄宁折不弯,吴佩孚浪得虚名;阎锡山见风使舵、张宗昌能战、孙传芳不甘寂寞;以及溥仪溥杰,没落的皇室家族的种种……张氏的口述,随兴而谈,随意而至,流于细碎,却趣味盎然,更往往于不经意间,好比在历史的铁屋子里,开出一片极窄的天窗,露出来的,是遍寻史书也不能得的真实。
在五光十色的中国近代史中,在百余年当政者的公私生活和政治成败的记录上,最多彩多姿的领袖人物“少帅”张学良将军,应该是独占鳌头了。他那带有浓厚传奇性和高度戏剧化的一生,在民国史上老中青三代的领袖中,真没有第二人可与其相比。尤其是他政治生涯中最后一记撒手锏的西安事变,简直扭转了中国历史,也改写了世界历史。
本来么最不爱看的是传记,一个谁去描写另外一个谁的一生,想想就很不可靠呢。这本是自述,看的初衷是获得一些关于国民政府和南京时期各人物的考据,结果没有获得,但是获得了惊喜,自述是多么好,老人家像讲吃饭拉屎一样讲年少时与若干妇女的交往,与别人讲的什么风流若干啊绝...
评分转贴 文/周为筠 近日唐德刚先生逝世,各大媒体纷纷刊文纪念。很多媒体把先生的大作都一一列出,评头论足大加吹捧。像《张学良口述历史》(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这样吸引眼球的书自然不会漏掉。 其实这本书算是唐德刚的作品,也算不是他的作品。因为这部作品本身是一个半拉子工...
评分张学良的一生,戏剧、惊心动魄、惹人神伤。但在既往的历史宏大叙事中,他被拔高,被美化,符号化,因此离我们也就越来越远。《张学良口述历史》,却带给了我们一个生动的、有缺点的张学良,这样的张学良更真实,也更可信。 [历史|《张学良口述历史》] 所谓...
评分如果张学良脾气稍微内敛些,唐德刚再年轻些,说不定会弄出一本比《李宗仁回忆录》更加精彩的《张学良回忆录》,可惜天不假年,九十多岁的张学良和七十多岁的唐德刚,一个老来张狂,一个精力不济,所以只有手头这本很混乱的《张学良口述历史》了。《李宗仁回忆录》已经...
评分这本书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本来以为,少帅这传奇一生,自述起来必定精彩。读下来大失所望。 首先是没有干货。皇姑屯事件,九一八,西安事变,这几件影响近代中国史的重大事件,书中竟不着一词或一语带过。“我怒了!”那还有什么看头,我也怒了。倒是津津乐道少帅的十一个...
把狂嫖滥赌轻浮凉薄当做自由要义来标榜的男士,从古至今都不少见,也可以理解,不能理解的是被这一套洗脑并且爱恋他们的女生,真是可悲又可怜。
评分实在是太啰嗦了。其实,老年人啰嗦一点也是常态,但笔录者丝毫不做整理,仅仅是将录音复原出来,“你说我写”,实在也是懒得出奇。此书虽托名唐德刚,但绝对不是唐德刚的手笔。这一点,只需比较书后附录的唐的文章,即可一目了然。同一段内容,正文所录,与附录中的唐氏文笔,高下立判,云泥之别。此书只能说是唐德刚受张学良之邀所作口述记录的半成品。
评分录音时少帅已经过了90岁,但仍旧意识清晰,声音洪亮,不过这基本上是一个破落官二代对自己尚可自豪的事情的自我夸傲,虽然全书通篇你都能看到东北军多牛多牛,我爹多牛多牛云云,还有蒋先生其实是怕我的....
评分少帅本人简直搞siao,完全不是上峰编的历史课本里的悲情英雄形象,没啥大文化但是聪明,油滑好色又任性,有一股他爹遗传的匪气和豪气,总之是个很有意思又可爱的人,很真实,不像有些人。。
评分此书虽为阉割版,但依然不失为相当珍贵的史料。实际上它就是唐德刚当年准备和张式一起做口述史回忆录时,录下来的十几盘录音带的文字版,这些文字并没有经唐氏润色加工,处理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典型的唐德刚风格的文章,就是很原始很粗糙地将录音给书面化了下来,以至于很多重复的口语及一些感叹词都保持了原汁原味,虽然读起来并不是那么顺畅。这些情况在此书的序中已经进行了完整交代,书中除了张氏口述内容之外还收录了唐氏论张的几篇文章,相当靠谱。当然此书最大价值还是在于录音中张氏所言的那些故事,对于研究民国史北洋军阀问题有着很大的贡献,张将军也通过他口无遮拦眉飞色舞的描述,给人们展现了一个真性情的大人物,同时也颠覆了很多人脑中张少帅的传统形象,尤其是一些趣闻轶事的爆料,对于女人问题的种种,给人们增加了很多茶余饭后的谈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