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口述历史》中,在张氏印象里,张作霖吃饭,四菜没汤;张作相节俭,一个鸡蛋分两餐;叶公超好色,顾维钧风流;蒋介石只剩下了个派头;汪精卫、陈壁君的奇妙夫妻档;胡汉民发牢骚;孙中山一句话论东北局势;郭松龄宁折不弯,吴佩孚浪得虚名;阎锡山见风使舵、张宗昌能战、孙传芳不甘寂寞;以及溥仪溥杰,没落的皇室家族的种种……张氏的口述,随兴而谈,随意而至,流于细碎,却趣味盎然,更往往于不经意间,好比在历史的铁屋子里,开出一片极窄的天窗,露出来的,是遍寻史书也不能得的真实。
在五光十色的中国近代史中,在百余年当政者的公私生活和政治成败的记录上,最多彩多姿的领袖人物“少帅”张学良将军,应该是独占鳌头了。他那带有浓厚传奇性和高度戏剧化的一生,在民国史上老中青三代的领袖中,真没有第二人可与其相比。尤其是他政治生涯中最后一记撒手锏的西安事变,简直扭转了中国历史,也改写了世界历史。
唐德刚,最享盛誉的历史学者之一。主要著作有《顾维钧回忆录》《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晚清七十年》等。
张学良的一生,戏剧、惊心动魄、惹人神伤。但在既往的历史宏大叙事中,他被拔高,被美化,符号化,因此离我们也就越来越远。《张学良口述历史》,却带给了我们一个生动的、有缺点的张学良,这样的张学良更真实,也更可信。 [历史|《张学良口述历史》] 所谓...
评分既是口述,便不可以正史强求,个人色彩,爱憎情绪,自然流露其中。九十载老人,凭记忆口述,差错难免。 然唐德刚执笔,后加评论,颇为公允。 一,少帅对老帅的父子情,从易帜与兵谏皆出于家国仇恨,便知少帅为人热血冲动。九十年后,忆及先父,溢美之辞甚多。同为人子,不必...
评分上世纪90年代,张学良在看到历史学家唐德刚撰写的《李宗仁回忆录》后大为赞赏,于是约请唐德刚也为他写一部类似的口述史。两人经过多次交谈,留下了数盘录音带,多年后唐德刚便根据这些录音带整理成了《张学良口述历史》。 这部书的叙述并不系统,也非按照编年,只大...
评分张学良的一生,戏剧、惊心动魄、惹人神伤。但在既往的历史宏大叙事中,他被拔高,被美化,符号化,因此离我们也就越来越远。《张学良口述历史》,却带给了我们一个生动的、有缺点的张学良,这样的张学良更真实,也更可信。 [历史|《张学良口述历史》] 所谓...
评分这本书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本来以为,少帅这传奇一生,自述起来必定精彩。读下来大失所望。 首先是没有干货。皇姑屯事件,九一八,西安事变,这几件影响近代中国史的重大事件,书中竟不着一词或一语带过。“我怒了!”那还有什么看头,我也怒了。倒是津津乐道少帅的十一个...
简单点说,就是一个粗鄙武夫浪荡公子哥在耄耋之年,为自己涂脂抹粉的戏说历史。真心感叹许多下流与蛮横居然生生成了自己得意之为。
评分实在是太啰嗦了。其实,老年人啰嗦一点也是常态,但笔录者丝毫不做整理,仅仅是将录音复原出来,“你说我写”,实在也是懒得出奇。此书虽托名唐德刚,但绝对不是唐德刚的手笔。这一点,只需比较书后附录的唐的文章,即可一目了然。同一段内容,正文所录,与附录中的唐氏文笔,高下立判,云泥之别。此书只能说是唐德刚受张学良之邀所作口述记录的半成品。
评分完全与李宗仁那版不是一个概念的作品。读之前必须得先搞个奉系知识普及才可以。不过这回给张汉卿的定义可以准了,四个字“任性而为”,他自己夸口为“问心无愧”。这是口述历史?他妈的,偷人家老婆,还装孙故弄玄虚。这号人物仅仅是个历史的巧合,36年后的那批风云人物这个黄毛小子几乎不认识几个。他要是像李宗仁死戳蒋的痛处还可以听个乐儿,可惜。作为在沈阳长大的孩子,这家伙残存那点儿正面形象毁于一旦。
评分少帅少帅,你戎马生涯,马上帐下,多少女人怀春怀你,多少男人恨你入骨,你睡了别人的妻子还说人家轻贱,还说人家老公窝囊!你!你!你!竟然活过百岁!
评分把狂嫖滥赌轻浮凉薄当做自由要义来标榜的男士,从古至今都不少见,也可以理解,不能理解的是被这一套洗脑并且爱恋他们的女生,真是可悲又可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