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時期美日關係史研究

冷戰時期美日關係史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央編譯齣版社
作者:崔丕
出品人:
頁數:486
译者:
出版時間:2013-2
價格:8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1715524
叢書系列:國傢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
圖書標籤:
  • 國際關係
  • 冷戰史
  • 日本史
  • 曆史
  • 冷戰時期美日關係史研究
  • 政治
  • 論文
  • 海洋
  • 冷戰時期
  • 美日關係
  • 曆史研究
  • 國際關係
  • 美國外交
  • 日本曆史
  • 20世紀史
  • 雙邊關係
  • 學術研究
  • 曆史文獻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冷戰時期美日關係史研究》全麵利用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日本 、英國等國政府陸續解密的曆史檔案,在多國多邊解密檔案互證研究的基 礎上,深入探討美國對日媾和政策與日本的抉擇、美國與日本戰爭賠償問 題、美國對日本北方領土與南方領土的政策、美國對日經濟復興政策與中 國、美日共同防衛援助協定的起源與特色、美日相互閤作及安全保障條約 、美國處理返還衝繩問題的思路與政策、美日對中國研製核武器的認識與 對策、美日在東南亞的戰略閤作、冷戰轉型時期的美日關係等重大課題, 《冷戰時期美日關係史研究》深刻揭示瞭美日關係從敵國嚮盟國的轉換和 美日夥伴關係形成與發展的曆史進程,對於科學認識當代美日關係演進的 趨勢及其對亞洲太平洋地區國際政治與國傢關係的影響,具有重要的學術 價值。

著者簡介

崔丕(1954-),漢族,吉林省長春市人。1978年8月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曆史係並留校任教。1993年10月起任教授。1996年-1997年,在日本東京大學法學部訪問研究。2003年9月至2009年9月,任暨南大學特聘教授(一級崗位)。2009年10月起,任華東師範大學紫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曆史學係主任。主要從事冷戰國際史研究,專著《美國的冷戰戰略與巴黎統籌委員會、中國委員會1945-1994年》(東北師範大學齣版社2000年齣版、中華書局2005年10月修訂版),2002年獲國傢教育部“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奬二等奬”。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曆史研究》雜誌發錶多篇有關戰後美日關係史、美國國傢安全委員會重大決策、東西方貿易管製政策、日本對東南亞華僑的調查等領域的學術研究論文。

圖書目錄

緒論
一、冷戰時期美日關係史研究的學術價值
二、多國解密檔案資源與冷戰時期美日關係史研究
三、本書的學術體係與主要內容
第一章 美國對日單獨媾和政策與日本的抉擇
一、美國對日媾和政策轉嚮的態勢與《蘆田書簡》
二、美國國傢安全委員會第13/2文件與美國對日政策的戰略性轉變
三、美國國傢安全委員會第60/1文件與對日媾和七原則
四、吉田路綫與戰後日本對美關係的基本形態
五、《吉田書簡》與《日颱和約》的締結
第二章 美國與日本戰爭賠償問題
一、拆遷賠償計劃的製訂與實施
二、勞務賠償原則的確立
三、日本戰爭賠償問題處理的曆史特點
第三章 美國對日本南方領土與北方領土的政策
一、美國政府對處理衝繩問題的構想
二、杜勒斯與韆島群島、庫頁島的歸屬問題
三、美國對日本領土問題處理政策的深遠影響
第四章 美國對日經濟復興政策與中國
一、美國對日經濟復興政策的形成
二、美日在對華貿易管製政策領域的協調
三、日本要求廢除“中國差彆”政策的策略與美國的容忍態度
四、美國對日經濟復興政策的影響
第五章 美日共同防衛援助協定的起源與特色
一、美國亞洲太平洋集體安全保障體係與日本
二、美國共同防衛援助政策追求的雙重目標
三、美日關於共同防衛援助協定的談判
四、美日共同防衛援助協定的特色
第六章 美日相互閤作及安全保障條約的形成
一、衝繩問題在修改《美日安保條約》中的意義
二、美國關於條約適用範圍的立場
三、“事前協商製”與美國保留的特殊權利
四、《美日相互閤作及安全保障條約》的曆史地位
第七章 美國政府處理返還衝繩問題的思路與政策
一、肯尼迪政府對衝繩政策的內在矛盾
二、約翰遜政府轉變對衝繩政策的動因及趨嚮
三、尼剋鬆政府返還衝繩談判的戰略與策略
四、美日返還衝繩談判中的核密約問題
五、美日返還衝繩談判中的財政補償秘密諒解
六、美國返還衝繩行政管轄權的曆史意義
第八章 美日對中國研製核武器的認識與對策
一、美日對中國研製核武器進程的認識與特徵
二、美國遏製中國研製核武器的對策構想及其變化趨嚮
三、美日在宇宙空間技術領域的戰略閤作
四、結論
第九章 美日在東南亞的戰略閤作:印度尼西亞債權國會議的緣起與影響
一、印度尼西亞一馬來西亞爭端與美英日外交的不同走嚮
二、日美英援助蘇哈托政權方針的確立
三、印度尼西亞債權國會議的進程及其影響
第十章 冷戰轉型期的美日關係:對東芝事件的曆史考察
一、東芝事件的由來與真相
二、美國政府處理東芝事件的外交策略
三、“東芝事件”對美日關係的深遠影響
四、簡要的結論
結語:冷戰時期美日關係演進的基本趨勢
主要參考文獻
人名譯名對照錶
圖片目錄
1.美國對日媾和特使杜勒斯與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吉田茂(1951年1月31日·東京)
2.日本政府全權代錶簽署投降議定書(1945年9月2日)
3.《加強北太平洋地區和平與安全案》附圖(1950年12月28日)
4.埃德文·鮑萊率領的盟國賠償委員會成員在赴東京前的閤影(1945年11月1日)
5.美國國傢安全委員會第13/3號文件關於日本戰爭賠償的決定(1949年5月6日)
6.日本天皇裕仁和內閣總理大臣吉田茂簽署的《對日和平條約》文本(1951年11月28日)
7.《舊金山對日和平條約》第三條地域中的衝繩群島和釣魚島(1953年6月15日)
8.美國海外軍事基地體係(1945年10月25日)
9.日俄·日蘇疆界的變遷(1855—1945年)
10.美國國傢安全委員會討論對華貿易管製問題的文件(1956年10月5日)
11.美國駐日大使艾利遜(1953年6月12日)
12.岸信介首相與赫特國務卿在《美日相互閤作及安全保障條約》簽署儀式上(1960年1月19日)
13.美國政府對“遠東”地域範圍的界定(1955年9月22日)
14.日本內閣總理大臣或外務大臣閱覽《東鄉備忘錄》的狀況(1968年1月30日—1988年8月24日)
15.藤山愛一郎外相、麥剋阿瑟大使關於朝鮮半島問題的秘密換文(1960年1月6日)
16.參加美國國傢安全委員會會議的約翰遜總統(中)、臘斯剋國務卿(左)、麥剋納馬拉國防部長(右)(1967年1月20日)
17.基辛格手跡:尼剋鬆總統、佐藤榮作總理大臣會談的議題(1969年11月12日)
18.基辛格、若泉敬關於美日首腦會談內容和程序的電話記錄(1969年11月15日)
19.美國財政部長肯尼迪緻尼剋鬆總統的備忘錄(1969年11月12日)
20.日本外務省關於“美國之音”中轉站遷移費的文件(1971年5月15日)
21.日本外務省關於衝繩軍用土地恢復原狀補償請求權的文件(1971年6月9日)
22.美國情報機構拍攝的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心(1964年10月20日)
23.日本外務大臣大平正芳與美國駐日大使賴肖爾的會談記錄(1963年1月9日)
24.美國情報機構繪製的中國核設施位置圖(1963年7月10日)
25.日本政府關於美日空間技術閤作的建議草案(1959年10月20日)
26.尼剋鬆總統與佐藤榮作首相在聖剋萊門托的閤影(1972年1月5日)
27.美國國際開發署署長、農業部部長緻總統備忘錄:美國對印度尼西亞債權國會議的政策(1968年10月14日)
28.美國駐印度尼西亞大使關於印度尼西亞與共産黨國傢關係的年度報告(1966年12月20日)
29.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信息中心文件——熊榖獨緻巴黎統籌委員會主席的舉報信(1987年9月22日)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研究二戰後的東亞格局中的中國,日韓是繞不開的,還有背後美國的爸爸。 本書通過紮實的解密文件分析,依托對巴統組織發展和對華政策的梳理,勾勒齣戰後美國對日以媾和的基本框架以及占領方案,並進一步揭示瞭隨著冷戰格局的變化以及日本經濟的崛起是如何反過來影響甚至改變這些方案的。最後係統闡述瞭被很多媒體誤讀的東芝事件,以及新秩序的開始。

评分

一個頭兩個大。

评分

很好的課題,值得一看

评分

研究二戰後的東亞格局中的中國,日韓是繞不開的,還有背後美國的爸爸。 本書通過紮實的解密文件分析,依托對巴統組織發展和對華政策的梳理,勾勒齣戰後美國對日以媾和的基本框架以及占領方案,並進一步揭示瞭隨著冷戰格局的變化以及日本經濟的崛起是如何反過來影響甚至改變這些方案的。最後係統闡述瞭被很多媒體誤讀的東芝事件,以及新秩序的開始。

评分

內容不錯,印刷有點錯誤,學習東北亞關係史必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