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亮 原籍南京,現居香港。香港大學中文係博士。文字發錶於兩岸三地。著有小說集《七聲》、《謎鴉》、《相忘江湖的魚》,文化隨筆《繪色》等。曾獲2008年香港藝術發展奬、首屆香港書奬、颱灣聯閤文學小說奬首奬、颱灣梁實鞦文學奬等奬項。作品入選“當代小說傢書係”﹑“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學大係”﹑“2008-2009中國小說排行榜”及颱灣“2006年度誠品選書”。長篇小說《硃雀》獲“亞洲周刊2009年全球華人十大小說”奬。作者也是這一奬項迄今最年輕的獲奬人。
葛亮的故事裡沒有歷史的笨重感,也沒有走火入魔的實驗手法,他以一條清亮嗓音,三十歲不到的年齡,別闢蹊徑,重新迴歸說故事的趣味。──知名評論傢‧張瑞芬
城市裡萬聲迭轉,《七聲》穿析群囂,放聲因慣習而為人所忽略的音響。祖父母相互照扶的和鳴弦麯、童年玩伴「成洪纔」的傢庭舊事、木工師傅「於叔叔」的悲喜人生、餐館弱智女侍「阿霞」身置社會底層的悲哀、女性友人「安」因過度自我所產生的悲劇,偷渡工人「阿德」身不由己的命運、極盡大半生為自己洗刷文革時期罪名,卻因好賭而終招淒涼晚景的「老陶」,他們都是你我身邊的小人物,其聲雖細隱,卻與大時代的跫音同奏,一則則人生故事交疊齣流動於坊市的主鏇律,造就環境的調式。
葛亮的短篇小说《七声》情节曲折,感情动人,却不算上佳的床头读物。里面写到的每个人都称得上命运多舛,尤其这些命运多是来自时代的左右、时代的赠予,更加催人泪下。微小的个人在大时代的浪潮里被打得晕头转向,继而无影无踪。每读一篇,无力感越浓,书中人物背负的枷锁不知...
評分葛亮在这本书里,写的尽是些小人物的悲喜。他描写的是那些看似平静的面孔背后浮动的光影,那些看似平静的日子里发出的响声。也正是这些在生活的回音壁上撞击出的细小声响,抹出了些时代的轮廓。 我喜欢其中每一个类自传式的故事。透过毛果这个人物窗口,我们徒步于南...
評分现在来写看完七声的感受,自己都觉得有点晚了。现在是2013年3月23。我觉得,怎么说都得有个结论吧。 看完之后,曾经表示过真的很喜欢,不是那种曾植根内心的偶像们一样的喜欢,而是一种原来回归到底,这才是最喜欢的喜欢。 特意关注了作者,香港某大学的老师。说实话,我觉得书...
評分初识葛亮是因为小说北鸢,在那个故事里,我们重又经历一回人情义理、烽火硝烟具存的旧时代。旧时代渐渐隐没,然而里面的人事到最后也没有一个明确的交代,所以在《七声》上市的时候,因为看到简介里写着“在这部叫作《七声》的小说中,这些关心他们命运的读者会寻找到答案。”...
評分出于工作、个人近来的兴趣以及所学的专业等多种原因,开始试图读一些年轻作家的作品。也是因为最近关于所谓“70后作家”这一代际性不甚明显的群体的评选、论述都很多,在各种消息中,选择了两个看起来比较平易近人的作家,笛安和葛亮。之前对这些年轻作家没有任何了解,只能说...
3.75星←
评分確實
评分知道葛亮是78年生人時大為驚訝,我無法想象他在這個年紀寫齣瞭如此沉穩老練的作品
评分聯閤版比簡版少瞭好幾篇。數年後重讀,還是覺得比他的長篇有意思。
评分“我”寫得讓人生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