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亮的故事裡沒有歷史的笨重感,也沒有走火入魔的實驗手法,他以一條清亮嗓音,三十歲不到的年齡,別闢蹊徑,重新回歸說故事的趣味。──知名評論家‧張瑞芬
城市裡萬聲迭轉,《七聲》穿析群囂,放聲因慣習而為人所忽略的音響。祖父母相互照扶的和鳴弦曲、童年玩伴「成洪才」的家庭舊事、木工師傅「于叔叔」的悲喜人生、餐館弱智女侍「阿霞」身置社會底層的悲哀、女性友人「安」因過度自我所產生的悲劇,偷渡工人「阿德」身不由己的命運、極盡大半生為自己洗刷文革時期罪名,卻因好賭而終招淒涼晚景的「老陶」,他們都是你我身邊的小人物,其聲雖細隱,卻與大時代的跫音同奏,一則則人生故事交疊出流動於坊市的主旋律,造就環境的調式。
葛亮 原籍南京,现居香港。香港大学中文系博士。文字发表于两岸三地。著有小说集《七声》、《谜鸦》、《相忘江湖的鱼》,文化随笔《绘色》等。曾获2008年香港艺术发展奖、首届香港书奖、台湾联合文学小说奖首奖、台湾梁实秋文学奖等奖项。作品入选“当代小说家书系”﹑“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8-2009中国小说排行榜”及台湾“2006年度诚品选书”。长篇小说《朱雀》获“亚洲周刊2009年全球华人十大小说”奖。作者也是这一奖项迄今最年轻的获奖人。
葛亮在这本书里,写的尽是些小人物的悲喜。他描写的是那些看似平静的面孔背后浮动的光影,那些看似平静的日子里发出的响声。也正是这些在生活的回音壁上撞击出的细小声响,抹出了些时代的轮廓。 我喜欢其中每一个类自传式的故事。透过毛果这个人物窗口,我们徒步于南...
评分 评分出于工作、个人近来的兴趣以及所学的专业等多种原因,开始试图读一些年轻作家的作品。也是因为最近关于所谓“70后作家”这一代际性不甚明显的群体的评选、论述都很多,在各种消息中,选择了两个看起来比较平易近人的作家,笛安和葛亮。之前对这些年轻作家没有任何了解,只能说...
评分“倾听毛果的自传与立传”(上)──葛亮《七声》寻常百姓的日常情怀 (原文刊登於鳳凰網讀書頻道31/05/2011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book.ifeng.com/shuping/detail_2011_05/31/6729501_0.shtml) 《七聲》作品試閱鳳凰網讀書頻道書庫版 http://big5.ifeng.com/gate/bi...
评分原文刊登於烏魯木齊晚報讀書版(20/05/2011) http://www.wlmqwb.com/wlmqdzb/d/page_6/201105/t20110519_1873407.shtml 《七聲》作品試閱鳳凰網讀書頻道書庫版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book.ifeng.com/lianzai/detail_2011_04/09/5639865_0.shtml 《朱雀》作...
知道葛亮是78年生人时大为惊讶,我无法想象他在这个年纪写出了如此沉稳老练的作品
评分确实
评分文筆好, 饒趣的記述,但情節有點跳動。
评分娘呦喂⋯⋯
评分“我”写得让人生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